詩詞創作很熱 能否帶來佳作
王立平: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這話真不是溢美之詞。誕生于兩千多年前的《詩經》,就已經體現出中國人對詩的崇尚,無論是在統治階層還是在民間,人們都通過詩來表情達意,正所謂“詩言志”。詩是中國文學皇冠上的明珠,是“文明古國”的集中體現。在古代,詩能吟,詞可唱,可惜因為缺乏有效的記錄手段,與詩詞相配合的音樂失傳了,只能見到詩詞的文本。因為不再吟唱,詩詞的格律也漸漸不為人所熟悉。到了新文化運動以后,一方面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寫詩,一方面為了翻譯外國詩歌,有了新體詩。新體詩使詩歌煥發了活力。
我中學、大學時都是詩的愛好者,但后來我和新詩漸行漸遠,感覺詩越來越看不懂,后來干脆連韻腳也不壓了,詩的美感也喪失了,別說背,念都念不順,更搞不懂是什么意思,以致我很長時間不大看新詩,我知道有不少人跟我差不多。其實每個時代都不缺乏好詩詞,它們會對人產生深刻影響,許多年輕人都是念著詩走上了自己夢想的道路。傳統不繼承、不發揚就會斷裂,在當前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社會背景下,推動中華詩詞的健康發展是我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