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甫謐
字號: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
朝代:西晉
籍貫:安定朝那人
簡評: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主要著作
國學皇甫謐與流俗異趣,不趨炎附勢,累官不仕,專一著述為務,僅是一名平民學者,而著書之豐,確是魏晉首富。
國學《帝王世紀》、《年歷》、《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郡國志》、《國都城記》等文史著作廣采百納,博據考稽,建樹史學,對三皇五帝到曹魏數千年間的帝王世系及重要事件,作了較為詳盡的整理,在史前史研究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把史前史的開端推到了“三皇”時代,并對“三皇五帝”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三皇”有兩種說法:一是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另—種說法是伏羲、神農、黃帝。“五帝”是少昊、高陽、高辛、唐堯、虞舜,把中國歷史起源的時間提前到上古時代;對前人以及《史記》中語焉不詳的歷史事實尤其是“三皇五帝”的世系紀年及重大活動進行了補充和考證;對歷史上地方名稱的前后變更及一個民族或王朝遷徙地名的變化作了較詳盡的考證;第一次對歷代土地、人口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盡的統計和分析,整理保存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將歷史人物放到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進行考察,肯定了歷史人物在歷史前進中的作用。因此,清代歷史學家錢熙祚曾評價“皇甫謐博采經傳雜書以補史遷缺,所引《世本》諸子,今皆亡逸,斷璧殘圭,彌堪寶重”。(清錢熙祚·《帝王世紀序》)
國學《皇甫謐集》、《玄晏春秋》、《鬼谷之注》,玄守、釋勸、篤終三論,高士、列女等傳,《三都賦序》,并詩誄賦頌,藏珍納萃,字字珠璣,在文學領域獨樹—幟。提出了文章的思想性及社會教育作用,要比“美”和“麗”更重要,反對言過其實,浮夸競興,博言空類。且許多文章中還保存了珍貴的歷史資料,歷史價值遠遠大于文學價值。文章風格犀利,對仗工整,音語鏗鏘,結構嚴謹,故事性強,人物形象生動,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對后世文學的發展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
國學醫學巨著
國學十二卷的《皇帝針灸甲乙經》在總結、吸收《黃帝內經》、《素問》、《針經》、《明堂紀穴針灸治要》等許多古典醫學著作精華的基礎上,對針灸穴位進行了科學的歸類整理,在醫學領域矗起豐碑。該書共收錄穴名349個,比《黃帝內經》多出了189個。明確了穴位的歸經和部位,統一了穴位名稱,區分了正名與別名。介紹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宮科等上百種病癥及針灸治療經驗,并對五臟與五官關系、臟腑與體表器官關系、津液運行、病有標本、虛實補瀉、天人相應、臟腑陰陽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狀態、音樂對內臟器官的影響等問題都作了探討和理論上的闡述,奠定了針灸學科理論基礎,對針灸學以至整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的針灸醫學不但在國內得到飛速發展,并且已經風靡世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正式批準,把針灸列為治療專項,到處受到人們的歡迎。
國學1、《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
國學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即《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纂集起來,加以綜合比較,“刪其浮辭,除其重復,論其精要”,并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終于寫出了一部為后世針灸學樹立了規范的巨著—《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也稱《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
國學2、《針灸甲乙經》及影響
國學《針灸甲乙經》,共十卷,一百二十八篇。內容包括臟腑、經絡、腧穴、病機、診斷、治療等。書中校正了當時的腧穴總數的穴位六百五十四個(包括單穴四十八個),記述了各部穴位的適應證和禁忌,說明了各種操作方法。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理論聯系實際,有重大價值的針灸學專著,被人們稱做“中醫針灸學之祖”,一向被列為學醫必讀的古典醫書之一。唐代醫家王燾評它“是醫人之秘寶,后之學者,宜遵用之”。此書問世后,唐代醫署就開始設立針灸科,并把它作為醫生必修的教材。晉以后的許多針灸學專著,大都是在參考此書的基礎上加以發揮而寫出來的,也都沒有超出它的范圍。直至現在,我國的針灸療法,雖然在穴名上略有變動,而在原則上均本于它。一千六百多年來,它為針灸醫生提供了臨床治療的具體指導和理論根據。
國學此書也傳到國外,受到各國,特別是日本和朝鮮的重視。公元七O一年,在日本法令《大寶律令》中明確規定用《針灸甲乙經》列為必讀的參考書之一。足見,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影響之深遠。
國學正因為如此,皇甫謐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唯一與孔子齊名于世界文化史的歷史名人。
國學人們不禁會問,皇甫謐面對血腥風雨、貧病交加的社會生活環境,為什么會不被高官所動,不為富貴而移,迎風而立,以超常的毅力,耽玩典籍,著書立說,成為千古學者?也許我們從他的宇宙觀即哲學思想中能找到答案。他和中國古代的許多學者一樣,沒有系統地探討過自然界的本源、本質,也沒有留下專門的論述和專著,但從他傳世的大量著作中,仍然可以窺視他的哲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