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友蘭
字號:字芝生
生卒: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
時代:民國
籍貫:河南南陽唐河人
簡評: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
生平年譜
- 1901年,始入家塾讀書。
- 1910年,考入唐河縣立高等小學預科。
- 1911,16歲,春,考入開封中州公學中學班。暑期,回唐河,與吳太夫人之侄女吳淑貞結婚。
- 1912,17歲,夏,轉入武昌中華學校。年底,考入上海中國公學預科。
- 1913,18歲,上半年,因喜好邏輯學而立志學哲學。暑期,回唐河度假,方知吳夫人淑貞已病故。
- 1915,20歲,上半年與任載坤女士訂婚?!救屋d坤,字叔明,河南新蔡人,生于清光緒二十年二月廿二日(1894年3月28日),時年21歲,正就讀于北京女子師范學?!?。夏,由中國公學預科結業(yè),考入北京大學法科。入學后轉入文科哲學門,學中國哲學。
- 1918,23歲,6月,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門。暑期在開封與任載坤結婚。秋,任河南第一工業(yè)學校語文、修身教員。
- 1919,24歲,1月,與友人創(chuàng)辦《心聲》雜志,并被推為編輯。約5月7日(農(nóng)歷四月八日)長女鐘璉生;考取公費留學,12月抵美國紐約。
- 1920,25歲,1月,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1月,在紐約訪問泰戈爾。
- 1923年,發(fā)表《評柏格森的<心力>》(《新潮》3卷2期)、《為什么中國沒有科學—對中國哲學的歷史及其后果的一種解釋》(《國際倫理學雜志》32卷3號)、《論“比較中西”(為讀中西文化及民族論者進一解)》(《學藝》3卷10期)、《梁漱溟的<東西文化及哲學>》(哥倫比亞大學《哲學雜志》19期)等文章。
- 1924年,英文本《天人損益論》改名《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由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10月,《一種人生觀》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與《一種人生觀》合并為《人生哲學》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 1927年,發(fā)表《名教的分析》、《中國之社會倫理》、《泛論中國哲學》、《孔子在中國歷史之地位》等文章。
- 1931年,《中國哲學史》上卷由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li>
- 1933年10月,未去英國?!?/li>
- 1934年6月,《中國哲學史》上下卷由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
- 1935年,發(fā)表《中國近代研究史學之新趨勢》、《秦漢歷史哲學》等二十余篇文章。
- 1937年,發(fā)表《哲學與邏輯》、《論民族哲學》等文章。
- 1939年,《新理學》由商務印書館在長沙出版。
- 1940年,《新事論》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缎率烙枴酚缮虾i_明書店出版。
- 1942年,聘為部聘教授。發(fā)表《論人生的意義》、《論人生境界》等二十余篇文章。
- 1943年,《新原人》由商務印書館在重慶出版。
- 1945年,《新原道》由商務印書館在重慶出版。
- 1946年5月,西南聯(lián)合大學紀念碑揭幕,撰寫紀念碑碑文。初夏,返北平。秋,赴美,《新知言》有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
- 1948年3月,回國抵北平。12月,《南渡集》編成。英文《中國哲學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由美國麥克米倫公司出版。
- 1949年,解放軍接管清華,冬,參加北京郊區(qū)土改。
- 1950年8月,哲學系開始批判新理學。10月,馮友蘭開始自我批判。
- 1951年9月起,參加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緬甸。
- 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成立,被聘為哲學和社會科學學部委員。11月,哲學所成立,受聘位兼職研究員、中國哲學史組組長。
- 1956年9月,赴日內瓦出席“國際會晤”第11次大會,以觀察員身份經(jīng)威尼斯列席歐洲文化協(xié)會會員大會?!?/li>
- 1957年,在《光明日報》發(fā)表《關于中國哲學遺產(chǎn)的繼承問題》。7月,出席國際哲學研究會所華沙會議。
- 1958年,《中國哲學史論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59年,《四十年回顧》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 1962年,《中國哲學史論文二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吨袊軐W史史料學初稿》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一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64年,《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二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75年,《論孔丘》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82年7月,赴夏威夷參加國際朱熹學術會議?!吨袊軐W史新編》修訂本第一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84年,《中國哲學史新編》修訂本第二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度商脤W術文集》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三松堂自序》由三聯(lián)出版社出版。
- 1985年,《中國哲學史簡史》(涂又光中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國哲學史新編》修訂本第三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三松堂全集》第一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br /> 1986年,《三松堂全集》四、五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吨袊軐W史新編》第四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88年,《三松堂全集》第二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五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馮友蘭學術精華錄》由北京師院出版社出版。
- 1989年,《中國哲學史新編》第六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度商萌返谌⒘?、七卷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1990年,《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七冊交人民出版社(后由臺灣蘭燈出版公司出版),至此《新編》全書告成。11月26日與世長辭,享年9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