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杜維明

杜維明

生年:1940年2月
籍貫:廣東南海
職務: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哈佛大學研究教授、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
專長:新儒學


年譜簡編

胡治洪 鄭文龍 編

  1940年 庚辰,2月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廣東省南海縣西樵鄉。

  1945年 隨家遷上海。入小學。

  1949年 隨家遷臺灣。入臺北女師附小。

  1951年 臺北女師附小畢業。秋,進入臺北建國中學念初中。初次接觸王陽明詩文。

  1954年 赴菲律賓參加“世界童子軍大會”。夏,初中畢業。秋,繼續在建國中學念高中。在周文杰老師指導下始讀《四書》。

  1955年 暑假期間旁聽牟宗三先生講授“中國哲學”課。初識徐復觀先生。

  1956年 5月,《四書》課畢。8月,在臺北市郊淡水竹林初見唐君毅先生,時已讀唐的《心物與人生》等著作。

  1957年 夏,建國中學高中畢業。秋,以第一名成績考入臺中東海大學外文系。

  1958年 轉入中文系隨徐復觀先生攻讀儒學。

  1959年 從魯實先先生學習“文字學”、“歷代文選”。

  1960年 從孫克寬先生學習“杜詩”。從梁容若先生學習“中國文學”,并由梁指導完成學位論文。

  1961年 夏,東海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0月,服兵役。

  1962年 8月,在嘉義退伍。9月,獲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資助,赴哈佛大學留學。

  1963年 獲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學位。

  1964年 從帕森斯(Talcott Parsons)選修“宗教社會學”。從艾律克森(Erik H.Erikson)選修“深度心理學”。

  1965年 為準備博士口試研讀“歐洲及美國現代思想史”、“西方哲學”和“中國思想史”。

  1966年 修完研究院課程并通過博士口試。6月,在美國伊利諾斯州向檳“明代思想會議”上初晤岡田武彥,會見唐君毅先生。7月,訪荷蘭萊頓大學。游歷奧地利維也納。在丹麥哥本哈根憑吊克爾凱郭爾墓。返臺灣任東海大學人文學講師,講授“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撰寫博士論文。

  1967年 游歷香港、日本京都、韓國漢城等地。在香港從牟宗三、徐復觀先生凡六周。在京都人文科學研究所會見唐君毅。在漢城拜訪韓國大儒李相殷,參觀奎童閣藏書。秋,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兼職講師。

  1968年 獲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文聯合博士學位。升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助理教授。9月,參加奧地利維也納第十四屆國際哲學大會。

  1969年 夏,參加美國夏威夷第五屆東西方哲學家會議。在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暑期班聽唐君毅先生講授宋明儒學五周。在夏威夷東西中心會見日本哲人西谷啟治。

  1970年 夏,旅居意大利、葡萄牙。在意大利柯木湖會見唐君毅先生。又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會見唐。在普林斯頓大學與勞思光共同主持“現代中國思想研討會”和“海外華人文化認同研討會”,醞釀“保衛釣魚島”運動。秋,西谷啟治在天普(Temple)大學講學,居費城;兩度前往參加研討會,并邀西谷到普林斯頓小住。經西谷介紹結識日本禪師佐佐木承周。12月,參加印度馬德拉斯世界哲學會議。

  1971年 轉任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參加科羅拉多州艾思本人文研究中心“亞洲思想研討會”。4月,參加中國留學生在華盛頓舉行的“保衛釣魚島”示威。在香港新亞書院會見唐君毅。冬,赴澳洲開會。

  1972年 6月,參加夏威夷“比較研究王陽明暨紀念王陽明誕辰五百周年”學術討論會。6月下旬,訪游艾思本人文研究中心。冬,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讀明儒薛瑄《讀書錄》及劉宗周著作。

  1973年 升任柏克萊加州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游歷希臘德爾菲。8月,赴艾思本人文研究中心開會。9月,赴瑞士蘇黎世參加世界象征學會舉辦的思想研討會。

  1974年 到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主持亞洲學會籌備會。

  1975年 到香港、臺北、日本東京等地。

  1977年 升任柏克萊加州大學歷史系教授。

  1978年 隨美國海洋學代表團首次回中國大陸,為期一個月;在北京師范大學作關于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的學術報告。

  1980年 參加中美學術交流委員會,到北京師范大學進修。

  1981年 轉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中國歷史及哲學教授,哈佛儒學研討會主持人。春,獲北京大學湯一介教授贈熊十力《尊聞錄》原版書一冊。3月,到芝加哥參加宗教哲學演講會。參加韓國“退溪學會會議”和臺北“漢學會議”。

  1982年 到夏威夷東西中心出席“國際朱子學會議”并宣讀論文。受新加坡政府聘任,幫助完善學校儒家倫理課程,共事者有余英時、許倬云、唐德剛等。應瑞士蘇黎世大學哲學部邀請,前往參加“國際禪學討論會”,并參加“蘇黎世交談”(Zurich Discourse)演講會。

  1983年 1月,赴德國法蘭克福巴洪堡(Bad Homburg)參加“軸心時代的起源及分化”(The Origins of the Axial Age and Its Diversity)國際會議。2月,赴以色列參加由希伯來大學杜魯門研究中心及東亞研究系舉辦的“儒家——一個傳統的動力”國際會議,以紀念陸彬(V.Rubin)教授,年底,在“康橋新語”聚會中闡釋“儒家三期發展說”。

  1984年 任哈佛大學宗教研究委員會主席,迄于1987年。受聘為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海外董事,迄于1992年。

  1985年 作為美國富布賴特基金資助訪問學者,在北京大學講授儒家哲學。同時擔任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到湖北黃岡出席武漢大學等單位主辦的“紀念熊十力先生誕生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報告論文。在武漢大學主辦的中國文化講習班上作演講。

  1986年 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主任,迄于1989年。

  1987年 參加山東曲阜“國際儒學研討會”。

  1988年 當選為美國文理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受聘為臺灣大學哲學與歷史系訪問教授。在香港法住文化學院出席首屆“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并報告論文。

  1989年 在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第十屆“錢穆講座”、香港大學第一屆“金庸講座”講授儒家哲學。

  1990年 借調美國夏威夷東西中心(East-West Center),任文化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主持“文化中國”及“文明對話”研究項目。在美國柏克萊聯合神學院畢業典禮發表演說。

  1991年 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主任,迄于1992年。受聘為法國巴黎高深學院(L’Ecole Practique des Haute Etudes)訪問教授,講授儒家哲學。

  1993年 主持美國艾思本人文中心(Aspen Institute)“全球社群中的華人”研討會、美國羅德島大學“威廉·奧利弗·馬丁(William Oliver Martin)講座”、美國史沃斯摩(Swarth more)學院畢業典禮特邀嘉賓講座、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杰出人才講座”。

  1994年 參加山東鄒城“孟子學術會議”。出席北京由中國孔子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4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被新成立的國際儒學聯合會推選為副理事長。到香港中文大學出席第三屆“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并發言。

  1995年 應印度哲學委員會之邀,在南亞五大學府主持“國家講座”。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第一屆“吳德耀文化講座”和臺灣東海大學第一屆“吳德耀人文講座”講學。在夏威夷第七屆東西方哲學家大會作特邀主題發言。出席香港中文大學“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學術研討會”并演講。在馬來亞大學回儒對話會議作特邀主題發言。應聯合國邀請參加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社會發展高峰會議。任臺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咨詢委員會召集人。出席成都第二屆“唐君毅思想國際會議”。在武漢大學“海峽兩岸徐復觀思想與現代新儒學發展學術討論會”上作主題演講。受聘為武漢大學客座教授,并演講《文化中國與儒學創新》。任“世界華裔館(新加坡)”董事。

  1996年 任哈佛燕京學社社長。在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賴世和講座”、伯克萊加州大學“弗斯特(Foerster)講座”、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杜沃(Dural)講座”講學。受聘為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人文論叢》學術顧問,并在武漢大學演講《人文精神與全球倫理》。

  1997年 任馬來亞大學文明對話中心海外咨詢委員。受聘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格林(Green)訪問教授”。在美國圣地亞哥加州大學“歐金納·伯克(Eugene Burke)講座”講學。到日本京都出席“陽明學術研討會”。到印度講學。

  1998年 任美國哲學學會規劃委員會咨詢委員。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文理學院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迄于2000年。在夏威夷大學“陳榮捷講座”講學。在第20屆世界哲學大學全會作特邀嘉賓發言。代表哈佛大學校長出席北京大學百年校慶大會并發表《人文學者的社會責任》的講話,同時出席北京大學“漢學研究國際會議”并作報告。主持“儒學的人論”學術研討會并作總結報告。到越南胡志明大學講學。出席韓國成均館大學建校600周年大會并發言。到山東濟南出席“牟宗三與當代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并講話。

  1999年 任“哈佛燕京中國歷史及哲學與儒家研究講座教授”。到北京出席國際儒學聯合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被選為第二屆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兩度到武漢大學,1月,演講《儒學與自由主義》;10月,主持由武漢大學與哈佛燕京學社合辦的“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并致詞、演講。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講座”講學。在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第一屆“方亨利(Henry Y.H.Fong)中國研究講座”講學。應邀參加“世界經濟論壇”并作主題發言。

  2000年 獲“托馬斯·伯利(Thomas Berry)生態與宗教獎”。獲美國禮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榮譽博士學位。受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之邀,參加聯合國“推動文明對話的杰出人士小組”(Group of Eminent Persons for the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在馬來亞大學“國際宗教研究會議”作特邀主題發言。在香港中文大學“偉倫紀念講座”講學。在聯合國“千禧年世界和平會議”作特邀發言。在韓國成均館大學“尋求東亞研究新方向國際會議”和韓國園光大學“未來社會與宗教國際會議”作特邀主題發言。在美國肯塔基大學“托馬斯·克拉克(Thomas Clark)講座”講學。在臺灣“國策研究所”“新世紀文化體系之變遷與挑戰國際會議”作特邀主題發言。在華東師范大學“紀念朱熹誕辰870周年國際會議”作特邀主題發言。在上海“21世紀創造教育論壇”作特邀主題發言。在中山大學“現代性與傳統學術研討會”上作會議評論。

  2001年 獲得第九屆國際李退溪研究會獎。

  近年來,杜維明先后受聘為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等校客座教授,任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旅美社會科學教授協會顧問、香港城市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顧問,并擔任《哈佛亞洲研究學報》(美國)、《東西方哲學》(美國)、《中國哲學史》(中國)、《人文論叢》(中國武漢大學)、《當代》(中國臺灣)、《二十一世紀》(中國香港)、《明報月刊》(中國香港)、《亞洲文化》(新加坡)、《人文雜志》(馬來西亞)等學術刊物的顧問或編委。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高安市| 郴州市| 堆龙德庆县| 抚顺市| 连州市| 拉萨市| 南川市| 稷山县| 抚松县| 策勒县| 印江| 安新县| 南华县| 霸州市| 黄骅市| 通州区| 芦山县| 绥棱县| 布拖县| 奈曼旗| 丰顺县| 威信县| 三都| 皮山县| 内黄县| 新乡市| 贵定县| 靖远县| 马关县| 理塘县| 普兰县| 沙洋县| 东丽区| 克拉玛依市| 吉木萨尔县| 遵化市| 景谷| 勐海县| 清苑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