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蔡元培

蔡元培

字號: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
生卒: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
朝代:民國
籍貫:浙江紹興山陰縣
簡評: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突出貢獻

  民國成立后,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進行過初步的民主改革,到1916年,學校面貌發生了一些變化,學生數量增加到1500人。但由于繼承了“老爺”式學堂的傳統,加上受袁世凱搞帝制復古這種政治氣候的影響,校內民主思想受到壓抑,改革成效不顯著,北大的封建沉疴未去,表現為校政腐敗,學校制度混亂,學生求官心切,學術空氣淡薄,封建文化泛濫,不少師生品行不檢,為社會所菲薄等。

  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之前,北大已換過五任校長,并未能改變北大的局面,許多人勸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聲名有礙。蔡元培在孫中山等人的支持下,毅然赴任,對北大進行了全面改革。

  一、抱定宗旨、改變校風

  大學應該成為“研究高尚學問之地”,這是蔡元培在1912年擔任教育總長時就強調過的。蔡元培認為教師不熱心學問,學生把大學當作做官發財的階梯,這是北大“著名腐敗的總因”。因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確大學的宗旨,并為師生創造研究高深學問的條件和氛圍。

  1.改變學生的觀念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發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演說,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長,將“抱定宗旨”置于首位。蔡元培指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他要求學生從此以后,一定要抱定為求學而來的宗旨,“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以后蔡元培每年在學生開學的時候都要將此重申一遍,1918年他更明確地指出:“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學者當有研究學問之興趣,尤當養成學問家之人格。”

  2.整頓教師隊伍,延聘積學熱心的教員

  教師群體的學術水平是一所大學學術水平的標志,也是把大學建成學術研究機構的重要保證。蔡元培認為要打破北大的舊習慣,不僅在改變學生的觀念,還應“從聘請積學而熱心的教員著手”。他在教師聘任上采取的是“學詣”第一的原則,認為對于具有真才實學,教學熱心,有研究學問的興趣和能力的學者,則不管他的國籍、資格、年齡、思想傾向,都應加以聘任。根據這一原則對北京大學教師隊伍進行充實和整頓,一方面延請學有所成、富有聲譽的專家學者來北京大學任教,一方面辭掉了一些不稱職的中外教師。梁漱溟投考北大落選,但曾在《東方雜志》上發表過《究元決疑論》,對佛學有獨到見解,引起學術界注意,為蔡元培所賞識,被聘為北京大學的印度哲學教席,這可以作為北大聘人不拘資歷的典型例子。經過整頓,北大教師明顯表現出平均年齡輕,富于學術活力的特點。根據1918年統計,217個教員中,90個教授,教授平均年齡30來歲,對其中76人的統計顯示,50歲以上6人,35歲以下43人,像胡適、劉半農等被聘為教授時僅二十六七歲。

  3.發展研究所,廣積圖書,引導師生研究興趣

  蔡元培認為大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機關,而是要創新知識,推動學術的進步。為了從機構設置上有利于學術研究,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后,率先在國內大學中設立了各科研究所,至1919年底,北大已先后成立文科、理科、法科和地質學研究所。1922年成立的國學研究所,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國學研究人才,其研究成果也斐然可觀。蔡元培還十分注意豐富圖書館藏,為學術研究創造條件。針對北大圖書館新書偏少,他任校長后第一次公開講話中就強調將來要“籌集款項,多購新書”,以“供學生之參考”。以后李大釗執掌北大圖書館,各類圖書特別是介紹新思想、新學術的圖書得到了充實。

  4.砥礪德行,培養正當興趣

  在將北大導向注重學術研究的同時,蔡元培還努力在師生中提倡道德修養。他上任伊始即告誡學生要砥礪德行,敬愛師長。針對老北大缺乏高尚的娛樂和自動的組織,學生不得不于學校以外尋求不正當消遣的情況,他倡導成立了各種體育會、畫法研究會、書法研究會、演劇會等,培養學生的正當興趣。對于教師,蔡元培歷來以學識為重,認為個人的品行應由自己負責,學校不宜多加干涉。但是對于那些即使富有學術聲譽,但私生活糜爛,甚至誘引學生與之墮落的教師,也堅決解聘。

  5. 貫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原則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體現在教師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學詣為主”,羅致各類學術人才,使北大教師隊伍一時出現流派紛呈的局面。如在文科教師隊伍中,既集中了許多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代表人物,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沈尹默等,也有政治上保守而舊學深沉的學者,如黃侃、劉師培、黃節、辜鴻銘、崔適、陳漢章等。在政治傾向上,有的激進,有的保守,有的主張改良。在新派人物中,有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無政府主義、國家主義的不同代表。當時的北大,《新潮》與《國故》對壘,白話與文言相爭,百家爭鳴,盛極一時。

  6.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學令》中,即已確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學校務管理原則,規定大學設立評議會,各科設立教授會,但在北大沒有得到很好施行。蔡元培初到北大時,仍然“是一切校務,都由校長與學監主任庶務主任少數人辦理,并學長也沒有與聞的”。蔡元培任校長后,當年即組織了評議會,從全校每5名教授中選舉評議員1人,校長為當然的評議長。評議會為全校最高的立法機構和權力機構,凡學校重大事務都必須經過評議會審核通過,如制定和審核學校各種章程、條令,決定學科的廢立,審核教師學銜,提出學校經費的預決算等。接著組織各門教授會,由各門的教授公舉教授會主任,任期兩年,其職責是:分管各學門的教務,規劃本學門的教學工作。

  管理體制的改革,體現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動學校發展的責任交給教授,讓真正懂得學術的人來管理學校。新的管理體制的建立,改變了京師大學堂遺留下來的封建衙門作風,提高了工作效率,從而促進了學校的蓬勃發展。

  7. 學科與教學體制改革

  擴充文理,改變“輕學而重術”的思想

  蔡元培認為,沒有基礎學科的發展,應用學科的發展決不會有后勁,鑒于當時存在“重術而輕學”的現象,蔡元培認為大學要偏重于純粹學理研究的文、理兩科。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將北京大學工科停辦,商科改為商業學,并入法科,同時擴充文、理兩科的專業門類,加強兩科的建設。北大遂由原來的五科改為文、理、法三科大學。突出文理兩科,強調基礎理論的地位,也是蔡元培“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觀點的延伸。

  溝通文理,廢科設系

  蔡元培認為傳統文、理分科的做法已不適應近代科學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發展趨勢。文科里面包含著理科,理科里面包含著文科,不能截然分開。如教育學、心理學、美學原屬文科范疇,現已采用實驗等理科的研究方法,地理學中有人文、地質、地文,分別偏于文科和理科,很難辨其學科性質,“文科的哲學,必植根于自然科學,而理科學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牽涉哲學。”為了避免文理科學生相互隔絕,互不溝通,“專己守殘”,“局守一門”,蔡元培采取的一個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為的科際障礙,廢科設系。北大于1919年廢除科,改原隸屬于科的學門為系,設立14個系,廢學長,設系主任。原來的文、理、法三科分別改稱第一、二、三院,僅作為各系所在地區的標志(因原來三科分布在不同地區),不代表一級機構。

  改年級制為選科制(學分制)

  1917年10月,教育部召開北京各高等學校代表會議,討論修改大學規程,北京大學文科提出廢年級制,采用選科制的議案,會議議決通過,決定在北大試行。北大選科制規定每周一課時,學完一年為一個單位,本科應修滿80個單位,一半必修,一半選修(理科酌量減少),修滿即可畢業,不拘年限;預科應修滿40個單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選修占四分之一。選修科目可以跨系。1919年暑假后,選科制在北大各系陸續施行。

  選科制是當時美國大學中通行的方法,蔡元培極力主張仿效,他認為同在一年級或一專業的學生,其能力和興趣不可能沒有差別,年級制“使銳者無可見長”,而選科制“比現行年級制、劃一制可以發展個性”。改年級制為選科制體現了蔡元培“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思想,同時也是落實他“溝通文理”思想的一個具體措施,為文、理科學生相互選修課程提供了方便。1922年以后,全國其他高校中也紛紛采用選科制。

  在蔡元培的領導下,北京大學的改革是全方位的,除上述之外,還有不少開風氣之先的改革。如1920年2月,允許王蘭、奚湞、查曉園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聽,當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開我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實行旁聽生制度,讓教學和學術活動向社會公開。北大還開辦了不少平民學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務于社會。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大學的開放性和平民化程度。

  北京大學的改革不僅使自身改變了面貌,也是我國高等教育近代化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這場改革的靈魂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兼容并包”不僅包容不同的學術和學說流派,不同的人物和主張,也在男生之外包容女生,在正式生之外包容旁聽生。“兼容并包”也并非不偏不倚,而是有所抑揚,封建專制思想文化本已根深蒂固,所包容的主要是資產階級乃至于無產階級的新思想、新文化、新人物,北大也因此成為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其影響已遠遠超出了教育領域。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社旗县| 康马县| 墨竹工卡县| 方正县| 顺平县| 仁布县| 湟中县| 莒南县| 明光市| 祥云县| 平阴县| 象州县| 绥宁县| 渝中区| 绥宁县| 讷河市| 浙江省| 监利县| 林芝县| 凌海市| 错那县| 城步| 崇信县| 百色市| 白城市| 民勤县| 历史| 长乐市| 内丘县| 栖霞市| 个旧市| 二连浩特市| 霞浦县| 温州市| 大关县| 四川省| 宁明县| 廉江市| 富锦市|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