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待訪錄》的民主思想
內容摘要:黃宗羲是我國封建社會末期民主思想啟蒙的重要人物,他的啟蒙思想主要體現在《明夷待訪錄》中,這部書的后世影響非常巨大。黃宗羲在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剖析和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著名思想和“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號,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黃宗羲還大膽設想了民主政治的藍圖:用“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學校議政”,限制君權,廢除科舉,工商皆本等。
關鍵詞:封建專制;民主思想;啟蒙;學術思想;政治
《明夷待訪錄》是黃宗羲唯一的政治專著,是他結合自己幾十年斗爭實踐的研究成果,全書分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學校、取士、建都、方鎮、田制、兵制、財計、胥吏、奄宦等十三個部分。《明夷待訪錄》“明夷”一詞取自《周易》“明夷卦”,是由晦而明之意,黃宗羲認為自己的學說能把國家由黑暗引向光明。在這本書中,黃宗羲深刻地批判了君主專制和封建法統的罪惡,探討了社會治亂的根源,大膽設想了民主政治的藍圖。
1、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猛烈的揭露和批判
自封建社會產生之時起,專制作為伴生物就深深地扎根于封建制度的土壤中。秦始皇為加強中央集權而采取的廢封建立郡縣為專制制度開了先河。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專制統治也愈來愈發展。黃宗羲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黃宗羲揭露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內在矛盾,明確提出合理的君、臣、民關系。
道學家把封建君主美化為“居天下之至中”,“有天下之純德”,足以為“至極之標準”的“圣王”(朱熹《皇極辯》)。黃宗羲則縱觀歷史,力陳君主專制主義的危害,公開指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睘槭裁撮L期以來,“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獨夫”(《明夷待訪錄》·《原君》,以下凡引此書,只注篇名)呢?黃宗羲說:
后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曁煜聻槟笾a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保ā对罚?/p>
君享其利,民受其害,君主一人之享樂建立在萬民的痛苦之上,這本來是“私中之大私”,卻被美化為“天下之大公”。不言而喻,對于這樣的君主,人們理所當然地應敵視他們、拋棄他們。就這樣,黃宗羲用君民之間現實的利害矛盾戳穿了所謂“天生蒸民而立之君”,“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之類的神話,進而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著名思想。他認為,遠古同后世的君民關系不同,具體表現在于:“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保ā对罚S宗羲理想中的君主,是“以天下萬民為事”,“其人之勤勞必千萬于天下之人”,而不是剝削壓迫人民的公敵。這種君民關系的新解釋和主客地位的再顛倒,是對君貴民賤、“屈民伸君”的傳統觀念的大膽否定。
漫長的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殘酷地剝削壓迫廣大人民,還要人民“懲忿窒欲”,“安貧樂道”,心甘情愿地忍受剝削壓迫。宋明理學家們否定人民爭生存、爭溫飽的權利,叫嚷“存天理,去人欲”。黃宗羲針鋒相對地提出了“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號,把滿足個人利益看作人們的基本權利。這一沖破封建思想藩籬的主張同李贄把“穿衣吃飯”看作是“人倫物理”的觀點一樣,是早期市民階級爭取平等權利的功利主義的明確反映。為了恢復人民的這種權利,黃宗羲大膽提出了廢除封建君主專制的設想。他說:
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原君》)
黃宗羲進一步分析到,君主專制下的整個官僚機構都是君主的爪牙、幫兇,他們全不顧人民的死活,把“民生之憔悴”,視為“纖芥之疾”;卻把人民創造的財產看作君主的私產,“視天下人民為人君橐中之私物”(《原臣》)。黃宗羲認為,君和臣都應為萬民的利益各盡職守,彼此是平等的師友關系,而不是主仆關系。他說:
夫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許”。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
?。ǔ迹┏龆擞诰?,不以天下為事,則君之仆妾也;以天下為事,則君之師友也。(《原臣》)
“君為臣綱”是封建社會的政治和道德準則之一。黃宗羲對此予以大膽的否定。他說:“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p>
他把一姓之君主同天下萬民看作社會的兩極,把天下萬民看作社會的主體,黃宗羲的君、臣、民關系圖是:民–為主非為客,君–為客非為主,臣–為民非為君。這種君民、君臣關系的新見解,是黃宗羲社會史觀中最富于民主性的思想精華。
——批判封建的禮法
東漢《白虎通義·三綱六紀》云:“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孔穎達疏引《禮緯·含文嘉》云:“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是關于封建禮法的明確表述。到了唐代,韓愈在《原道》中對君主專制和封建法統進一步作了闡述,“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韓愈認為,君為整個國家的主宰,臣、民都是遵守君的號令的,而且都是為君服務的。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統治階級就是利用這種封建法統殘酷地剝削壓迫廣大人民的?!熬秊槌季V、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封建禮法的基本原則。封建政權確立后,統治者一方面高談禮樂的妙用:“禮只是一個序,樂只是一個和?!保ā逗幽铣淌线z書》卷十八)極力掩蓋等級差異和階級對抗的現實矛盾;另方面,所謂神學倡導的“三綱可求于天”,何晏、王弼之玄學的“名教本于自然”,佛學的“貴賤來自因果”,理學的“倫理通乎天理”,使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等級法權成為“天生鐵定底道理”,成為不能違抗的威臨人類的異己力量。黃宗羲揭開了其神學、哲學的外衣,一針見血地指出,所謂“王法”,不過是保護封建統治者的既得利益的手段。封建法權的特點在于維護封建等級特權,實質上是“一家之法”,在廣大民眾看來,都是“非法之法”。
他說: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篋者也;利不欲其遺于下,福必欲其斂于上;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篋之所在,吾亦鰓鰓然日唯筐篋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亂即生于法之中,所謂非法之法也。”(《原法》)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長也,子孫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為之法。然則其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保ā对ā罚?/p>
“一家之法”企圖把天下的“福利”壟斷于“筐篋”之中,而天下之人則把仇恨集中于“筐篋”,于是法網愈密,疑懼愈多,禍亂愈深,治亂之法成為興亂之因,統治者從制法者變為制于法者。黃宗羲從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利益對抗看到了產生“非法之法”和“天下之亂”的社會根源,這一認識是比較深刻的。
黃宗羲認為同“非法之法”相對立的是“天下之法”,“天下之法”應該取代“一家之法”。那么,何謂“天下之法”呢?黃宗羲的“天下之法”有如下規定性:(1)立法的根本目的是為百姓休養生息,而不是為了對百姓巧取豪奪,是為民,而不是為君主;這是“天下為主,君為客”原則的進一步體現。(2)立法的原則是平等,“貴不在朝廷,賤不在草莽”,根據“天下之法”,朝廷與“草莽”是平等的,更何況君臣呢?(3)“天下之法”還為百姓樹立道德倫理規范,對其進行禮法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以防其亂和淫。(4)“天下之法”的特點是“無法之法”,而“法愈疏而亂愈不作”。這實際上是休養生息的思想。
2、對民主政治制度的勾畫和設想
為實現“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政治思想,黃宗羲總結歷史經驗,開創性地提出了新的民主政治方案。
——限制君權,學校議政。他主張: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學?!罚?/p>
限制君權的具體辦法是,由國家設立“太學”(類似西方的議會),太學設有“祭酒”(類似議長),天子應當受太學祭酒的監督。太學祭酒有權直接批評朝廷政事;郡縣設立學校,學校設有學官,郡縣官吏應受學校監督,郡縣學官有權“糾繩”直至驅逐郡縣官吏。這種學校議政的主張,是對“庶民不議”的傳統觀念的否定,是對自孔子開始的只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儒家愚民思想的否定,也是對東林黨和復社政治斗爭經驗的繼承。在《明儒學案·東林學案》中,他對東林黨人的“清議”作了極高的評價,說:“清議者天下之坊也?!秉S宗羲的這種思想萌芽是光輝的,但帶有幻想成份和封建雜質。
——計戶授田,工商皆本。明代末年,土地高度集中,“屯田”占去耕地的十分之一,“官田”又占去十分之三,豪紳地主的莊園,動輒占地千萬頃,落到中小地主及農民手中的土地,為數少得可憐。在這種情況下,黃宗羲主張恢復古代井田制,“丈量天下田土”(《田制》三),“以實在田土均之”(《田制》二),改變土地過分集中的現狀。這種自上而下的平均授田制度,目的在于讓百姓獲得一定土地作為發展小農經濟的基礎,客觀上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明中葉以后,東南沿海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工商業。封建統治者“崇本抑末”,對工商業進行了殘酷地壓抑。黃宗羲站在城市自由民一邊,要求為工商業的發展掃除障礙,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號,認為“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財計》三)。為促進工商業的發展,黃宗羲還主張改革幣制,整頓市場,調整物價,擴大貿易,以造成“封域之內,常有千萬財用流轉無窮”(《財計》二)的經濟繁榮局面。
——廢除科舉,提倡“絕學”。黃宗羲對明末空談性理的腐朽學術空氣以及窒息人才的科舉考試制度,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他說:
舉業盛而圣學亡,舉業之士亦知其非圣學也,第以仕宦之途寄跡焉爾!而世之庸妄者,遂執其成說,以裁量古今之學術。有一語不與之相合者,愕眙而視曰:“此離經也,此背訓也”。于是六經之傳注,歷代之治亂,人物之臧否,莫不各有一定之說。此一定之說者,皆膚論瞽言,未嘗深求其故,取證于心。(《南雷文案·惲仲升文集序》)
他指出,科舉制度不只使人們滿足于“膚論瞽言”,造成思想僵化;更大的危害在于使人不關心國家興衰、民族存亡的大事,而熱心于玩弄語錄、欺世盜名的勾當。他說:
儒者之學經天緯地,而后世乃以語錄為究竟,僅附答問一二條于伊洛門下,便廁儒者之列,假其名以欺世?!揭浴吧裰畼O,天地立心,萬世開太平”之闊論,鈐束天下。一旦有大夫之憂,當報國之日,則蒙然張口,如坐云霧。(《南雷文定后集·贈編修弁玉吳君墓志銘》)
黃宗羲還著眼于農業、手工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主張鼓勵研究“絕學”,促進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發展。他說:
絕學者,如歷算、樂律、測望、占候、火器、水利之類是也??たh上之于朝,政府考其果有發明,使之待詔,否則罷歸?!保ā度∈俊废拢?/p>
黃宗羲不僅提倡“絕學”,而且自己對某些“絕學”也頗有研究,寫了不少著作。如《授時歷假如》、《西歷假如》、《大統歷推》、《回歷假如》、《勾股圖說》、《開方命算》、《律呂新義》、《今水經》、《春秋日蝕歷》、《割圓八線解》、《圓解》等,可惜這些科學著作,大都散失了。
黃宗羲所處的時代是社會歷史急劇動蕩、變革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反映在社會思潮上的變化和斗爭是十分錯綜、尖銳的。但它的基本趨勢是:在我國封建社會長期存在和演變的、代表封建文化形態的宋學走向沒落,陷入絕境;一個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形態迅猛發展起來,而黃宗羲是這一文化領域內的開拓者之一,《明夷待訪錄》可以稱為十七世紀的中國民主宣言。
《明夷待訪錄》的民主思想雖已屬于近代民主思想的范疇,但其中還摻雜著很多封建的成份;它雖繼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但它大大突破了民本思想?!睹饕拇L錄》的思想是近代早期的民主啟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