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小寒”至 最冷“三九”來
1月5日將迎來“小寒”節(jié)氣,標志我國氣候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專家提醒說,此時節(jié),公眾要注意防寒保暖,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xué)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陽歷的1月5日至7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285度時為小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二月節(jié),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jié)氣內(nèi)。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xiāng),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覺到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氣象資料顯示,小寒時節(jié),華北大部分地區(qū)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東北北部地區(qū),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達-40℃以下。
中央氣象臺3日發(fā)布的未來3天全國天氣預(yù)報顯示,貴州湖南等地有凍雨,冷空氣影響南方大部地區(qū),新疆北部、黑龍江北部和東部有小雪或雨夾雪。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李艷玲說,小寒前后之所以寒冷,是因為強冷空氣及寒潮冷鋒活動頻繁,易造成氣壓、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劇烈變化,人們往往難以適應(yīng)而感染各種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等,因此,人們要做好防寒防病準備。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強體育鍛煉之外,在日常飲食中,如能多吃些紅棗、蘿卜、橘子、牛肉、雞肉、鵪鶉等御寒食物,也可以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周潤健、帥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