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馬來西亞、越南近期漢學會議信息
1、「墓志を通した魏晉南北朝史研究の新たな可能性」國際學術シンポジウム
時間:2012年9月16日(周日)
地點:日本女子大學目白キャンパス新泉山館大會議室(東京都文京區目白臺2-8-1)
主辦單位: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會
內容簡介:議程
《午前の部》
9:40-10:30
南北朝新出墓志の現地調査:南京.洛陽.西安.太原(佐川英治,東京大學)
10:30-11:30
中國中古墓志整理研究的新收獲:以大唐西市博物館新藏魏晉南北朝墓志為中心(仮題)(王素,故宮博物院)
11:30-11:50
問題討論一
《午后の部》
13:00-14:00
従墓志的伝播所見漢文化的分流與合流:以魏晉南北朝為中心(張銘心,中央民族大學)
14:00-15:00
墓志銘反映的關隴集団的摶成問題(仮題)(李鴻賓,中央民族大學)
15:00-15:20
問題討論二
15:30-16:25
総合討論
司會:葭森健介(徳島大學)
コメント:關尾史郎(新潟大學)
2、東方學會平成24年度秋季學術大會
時間:2012年11月10日(周六)
地點:芝蘭會事務局·芝蘭會館別館(京都市左京區吉田近衛町京都大學醫學部構內)
主辦單位:東方學會
內容簡介:議程
【演講】
12:40-13:40
舞楽·蘭陵王·新考(戸倉英美)
13:50-14:50
平安朝の愿文――中國の愿文を視野に入れて(后藤昭雄)
【研究発表】
15:00-15:30
朱熹の歴史認識と三國時代(田中靖彥)
15:35-16:05
毛宗崗本「三國志演義」における關羽の義(仙石知子)
16:10-16:40
唐代の吊祭(江川式部)
16:45-17:15
落語·もう半分?から考える日本の討債鬼故事受容(福田素子)
3、「東アジアをむすぶ漢籍文化--敦煌から正倉院、そして金沢文庫へ」國際シンポジウム
時間:2012年11月2至3日(周五至周六)
地點: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講堂(千葉県佐倉市城內町117番地)
主辦單位: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內容簡介:議程
11月2日
10:30
【基調報告:東アジアをむすぶ漢籍文化】
司會:靜永健
敦煌と繋がる日本の漢籍(神鷹德治,明治大學)
中國における漢籍出版の現狀(許逸民,中華書局)
朝鮮文獻に見える「白氏文集」--「何處難忘酒」詩をめぐって」(金卿東,成均館大學校)
コメンテーター:王勇(北京大學)
13:00
【敦煌學一百年】
司會:大渕貴之(九州島大學)
敦煌詩経寫巻研究綜述(許建平,浙江大學)
「論語義疏」の聲點について--敦煌本と日本鈔本(影山輝國,実踐女子大學)
コメンテーター:神鷹德治
14:30
【歴博所蔵の漢籍をめぐって】
司會:井原今朝男(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二つの「梅花無盡蔵」抄本(中尾健一郎,梅光學院大學)
「史記」と「漢書」の編纂をめぐる問題(汪春泓,香港嶺南大學)
上杉本「史記」について(陳翀,広島大學)
コメンテーター:土屋聡(岡山大學)
11月3日
10:00
【日本の〈ふみくら〉と舊鈔本の世界】
司會:神鷹德治(明治大學)
王羲之書「楽毅論」の「千載一遇」句について--正倉院御物光明皇后寫本の原型を探る(大渕貴之,九州島大學)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の増訂作業(陳尚君,復旦大學)
金沢本「白氏文集」に見える詩歌分類の原型(杜暁勤,北京大學)
九條家本「白氏文集」巻十六殘簡出現の意義(住吉朋彥,慶應義塾大學)
コメンテーター:靜永?。ň胖輱u大學.本館客員準教授)
11月3日
13:00
【東アジアの文選學】
司會:土屋聡(岡山大學)
九條家本「文選」について(佐竹保子,東北大學)
「集注文選」研究(游志誠,臺灣彰化師范大學)
日本現存資料から読み解く「文選」の原形──寫本から刻本への改編を考える(傅剛,北京大學)
コメンテーター:陳翀(広島大學)
14:15
【圣教と漢籍--中世の知の実像に迫る】
司會:高橋一樹(武蔵大學)
空?!肝溺R秘府論」の対屬論研究について(盧盛江,南開大學)
中國の禪思想と文學との關わり(張伯偉,南京大學)
五山僧の別集に見る偈頌と詩(堀川貴司,慶應義塾大學)
稱名寺圣教類について(西岡芳文,神奈川県立金沢文庫)
北條実時本「斉民要術」をめぐる京.鎌倉のひとびと(福島金治,愛知學院大學)
コメンテーター:井原今朝男(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
4、東方學會平成24年度秋季學術大會
時間:2012年11月10日(周六)
地點:芝蘭會事務局·芝蘭會館別館(京都市左京區吉田近衛町京都大學醫學部構內)
主辦單位:東方學會
內容簡介:議程
【演講】
12:40-13:40
舞楽·蘭陵王·新考(戸倉英美)
13:50-14:50
平安朝の愿文――中國の愿文を視野に入れて(后藤昭雄)
【研究発表】
15:00-15:30
朱熹の歴史認識と三國時代(田中靖彥)
15:35-16:05
毛宗崗本「三國志演義」における關羽の義(仙石知子)
16:10-16:40
唐代の吊祭(江川式部)
16:45-17:15
落語·もう半分?から考える日本の討債鬼故事受容(福田素子)
5、馬來西亞第八屆海外華人研究國際會議
時間:2013年8月17至19日(周六至周一)
地點:待定
主辦單位: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華研究院、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
內容簡介:本研討會征稿中
會議主題:本土、區域、跨國:海外華人研究再思考(Local, Regional, and Transnational: Chinese Overseas Reconsidered)
近世紀以來,有三項動力一直影響著海外華人:在地化、區域化和跨國化。本土化的主要議題是有關政治社會化、文化認同、以及公民權;區域化則涉及整合、經濟投資以及網絡;跨國化牽涉到全球化、遷移以及國際關系。第八屆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國際會議,旨在重新思考這些動力對海外華人以及其研究所引發到沖擊。
分會議題:
1.Education 教育
2.Citizenship 公民權
3.Economy and Business 經濟、企業
4.History and Personalities 歷史與人物
5.Migration and Emigration 遷移、移民
6.Religions and Folklores 宗教、民間信仰
7.China and the Chinese Diaspora 中國與離散華人
8.Arts/Culture/Media/Information Technology 藝術、文化、媒體、科技
9.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Chinese Overseas Studies 海外華人研究現況
10.Political, Social, Cultural and Ethnic Identity 政治、社會、文化與族群認同
6、「越南儒學與近代東亞」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2年10月4日及6日(周四及周六)
地點:中研院文哲所、慈際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研院文哲所、慈際大學東方語文系
內容簡介:
議程
10月4日(中研院文哲所)
9:20-10:40
主持人:鍾彩鈞
越南儒學傳統對現代問題(范文德)
現代越南人的儒學生活方式:優缺分析(阮玉河)
從《書經衍義》看黎貴惇的刑罰觀(林慶彰)
特約討論人:鍾彩鈞
11:00-12:20
主持人:林月惠
儒學對越南傳統道德的現在發揮(阮庭祥)
儒學的修身與越南文化的發展(陳俊峰)
越儒黎貴惇思想中的朱子學與仙佛思想(林維杰)
特約討論人:林月惠
13:20-14:40
主持人:林維杰
孔學與社會現代化的意義(杜明合)
佛耶·儒耶·儒學家在越南陳朝的困境(耿慧玲)
越南寶山奇香教派及其傳衍──以「四恩孝義」為探討核心(鍾云鶯)
特約討論人:林維杰
15:00-16:40
主持人:林慶彰
儒學的社會責任(阮才東)
金永鍵之日本與東南亞交流史論──《印度支那と日本との關系》(陳瑋芬)
特約討論人:朱浤源
16:40-17:30
綜合座談:引言人:范文德、朱浤源、鍾彩鈞、林慶彰
10月6日(慈際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
9:20-10:40
主持人:徐信義
越南古今政治文化的正名學說(武文圓)
從傳說想象到歷史營構:《嶺南摭怪列傳》析論(陳金木)
阮文達白云庵詩初探(簡錦松)
特約討論人:顏昆陽
11:00-12:20
主持人:林安梧
儒學在胡志明思想中的影響(黃金敬)
現在社會繼承孝道的問題(阮才書)
道遵明正《般若心經直解》的實踐理論(陳啟文)
特約討論人:吳冠宏
13:20-14:40
主持人:陳金木
越南與中國模型(鍾彩鈞)
文化與可持續發展(阮文識)
越南潘佩珠與臺灣林獻堂民族思想之比較(何純慎)
特約討論人:簡錦松
15:00-16:20
主持人:林圣杰
吳時任儒學的自然觀(阮霸強)
吳時任的《春秋管見》的「管見」(陳翠玉)
梁啟超的越南觀(張政偉)
特約討論人:江美華
16:40-17:30
綜合座談:引言人:范文德、鍾彩鈞、陳金木、林安梧
7、シンポジウム「大青山一帯の北魏城址遺跡」
時間:2012年12月8日(週六)
地點:東京大學本鄉校區法文1號館315室(文京區本郷7-3-1)
主辦單位: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會
內容簡介:
議程【研究報告】
10:00-10:40
都市としての北魏六鎮(佐川英治,東京大學)
10:40-11:20
大青山南部北魏城址遺跡(松下憲一,愛知學院大學)
11:20-12:00
大青山北麓の六鎮関連遺跡(塩沢裕仁,東京大學)
【特別講演】
13:00-14:00
秦漢帝國北方辺境の歴史空間(暫訂題名)(黃暁芬,東亜大學)
14:00-15:00
墳墓の図像資料から見た北魏平城時代の暮らし(蘇哲,金城大學)
15:10-16:00
【ディスカッション】
大青山からみた北魏史
-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等
-
陳友冰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