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杯幫棋摘掉競技“面具” 讓棋迷體會快樂真諦
昨天,隨著第三屆“國學杯”全國業余圍棋公開賽在廣州棋院開賽,首屆嶺南棋文化節正式拉開大幕。此次活動“輕競技、重文化”,參賽選手對弈時不僅要遵守禮儀規范,賽后還必須參加一系列的棋文化活動。而以趣味棋類比賽為主的棋迷嘉年華活動,更是讓棋迷體會到棋類項目的快樂真諦。
廣州棋院院長容堅行介紹說,下棋對青少年的成長很有幫助,近年來廣東的棋類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推廣棋文化。今年5月,廣東省教育廳下文支持“三棋進校園”活動,就是對“棋類有益教育”觀念的肯定。此次棋文化節旨在還原棋類發源時期的教育和休閑作用,幫其摘掉競技的“面具”,使其惠及更多的孩子。
10萬冠軍獎不是重點
首節嶺南棋文化節內容豐富,包括中國棋文化楹聯大賽、棋文藝晚會、全國業余圍棋公開賽、中國圍棋文化高峰論壇、廣州棋迷嘉年華、廣東少兒三棋百杰萬人大賽等9項內容。
其中,第三屆“國學杯”全國業余圍棋公開賽是活動的重頭戲之一。本次比賽吸引了全國70多位選手參賽,幾乎囊括了全國所有業余頂尖高手。其獎金設置是全國同類比賽最高的,成績前20名的選手可分享20萬元的獎金,冠軍則可獨攬10萬元大獎。
不過,10萬元的冠軍獎并不是比賽的最大亮點。廣州棋院院長容堅行說,“晚報杯”、“黃河杯”和“國學杯”是全國業余圍棋比賽的三大賽事,與其他兩個賽事相比,今年第三次舉辦的“國學杯”最年輕,卻也最具特點。它最重視棋文化的推廣,而非競技成績。賽場周圍擺滿了中國棋文化的展板,參賽選手對弈時不僅要遵守禮儀規范,賽后還必須參加一系列的棋文化活動。
“選手們參加比賽的同時,也受到棋文化的熏陶。此次棋文化節要搞成‘一個比賽一臺戲’,就是除了比賽,選手們或要參加棋文化晚會,或要出席圍棋高峰論壇。”容堅行說。
為了推廣棋文化,棋文化節今天還將在廣州棋院舉辦廣州史上首次大型棋迷嘉年華活動。其中的“太極圍棋賽”(邊打太極拳邊下棋)、“圍棋五子棋親子聯誼賽”、“象棋3人聯棋隊際對抗賽”等項目都著重突出趣味性,讓棋迷們深刻體會棋類項目的快樂真諦。
幫助棋文化返璞歸真
廣東省棋類協會常務副主席陳志剛告訴記者,在古代,棋藝被看作是一門基礎學科,就像現在的體育課、音樂課一樣。而近幾十年,競技棋類發展很快,成績變成很多圍棋愛好者的唯一追求,棋類漸漸失去了其本來的教育意義。事實上,下棋在智力發展、調節心情和休閑娛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已有無數例子證明,喜歡下棋的孩子在智力上常有驚人的表現。廣東的棋類工作者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讓棋文化返璞歸真。
這一努力已初見成效,中國棋文化吸引的人越來越多。第一屆中國棋文化楹聯大賽,參賽作品有900多對,目前舉辦的第二屆大賽,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的棋類愛好者也參與進來,參賽人數超過1000人,作品多達3000多對。而參加廣東少兒三棋百杰大賽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最多時達到1.5萬多人。
今年5月20日,廣東省教育廳印發《關于開展‘圍棋、國際象棋、象棋’三棋活動進校園的通知》,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要充分認識棋類運動對青少年智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青少年棋類比賽活動,將三棋活動作為課外活動內容。教育部門對棋類在教育作用方面的肯定,令廣東棋類工作者十分欣慰。
容堅行說,“國學杯”的特點是“輕競技、重文化”,這與嶺南的棋文化一脈相承,確定本次比賽落戶廣州之后,廣東的棋類工作者便策劃了首屆嶺南棋文化節。他們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推廣活動,還原棋類發源時期的教育和休閑作用,幫其摘掉競技的“面具”,使其惠及更多的孩子。如果以后有條件,希望能把嶺南棋文化節辦成一個周期性的棋文化精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