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天成西”老字號
四、對晉商文化的探討
晉商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山西商人更為可貴的是,始終傳承著中國文化秩序的文明延伸,弘揚著中華民族文化內在的“守德勝于守險”的天下觀念。截至目前我對晉商文化的探討,從已經查閱到的文獻史料、資料看,晉商——富有耐人尋味的長城歷史和黃河文化積淀。然而,也是根據寧夏晉商“天成西”早在清朝年間雕刻的一方賀蘭硯受到啟發。因這一圖案和題詞來自古樸典雅的美,是山西商人依托黃河與長城文化的根土,以黃河、月亮、大雁、蘆葦自然特征的表現形式,充分濃縮了黃河與長城古老文明的蒼茫之美。進而山西商人是以三枝蘆葦象征天地人和,又以蘆葦十二只葉片最淺顯的語言形式,代表著一年有十二個月,人生有十二生肖等。山西商人又在拓展“金秋到,雁南飛”十五中秋的民諺中,源于自然,準確的對稱,形象生動的刻畫出一輪明月和一對大雁的雙重思鄉情懷。相形之意賀蘭硯雕刻的“寒汀落雁禾齊秀”,是以大雁的最高品節和精神,兼具有著山西商人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民族風情。
可是,山西商人在告訴我們,幸福是多樣的?!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杜甫的詩。當時交通閉塞、音訊不通,可是一封家書,萬金難買,這種以大雁的最高品節和精神,等待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我們目前生逢一個盛世,祖國極為強大,經濟、國防、航天等等,都在全世界彪炳了中華民族的輝煌。而在這個時候,我們中央又提出,要發揮文化軟實力的作用,這是一個歷史上多么偉大的進步。對晉商文化的探討,這是一個非常令我們愉悅的一件事情。毛澤東就比較客觀地講過,他說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都要做歷史性的總結和繼承,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弘揚其民族之精華。對晉商文化的探討,有這個繼承和沒有這個繼承是不一樣的,這是提高中華民族自信心的必要前提和對晉商文化的探討的必要條件。
銀川古城做為一座萬里長城的邊關重鎮,是有著歷史地理的特殊性,曾先后是西戎、羌、匈奴、西夏等古老民族的生息之地。問題在于,“天成西”的起源與銀川古城有關。歷史明確記載,大唐盛世最早設置靈洲包括在銀川舉行有一次多國盟會,被稱為“天可汗”,則是利用銀川地處長城塞北江南的自然環境。唐朝初年,國土擴張。的確,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是古來的帝王所不可比擬的。630年三月,西域和北部邊疆各族的君長來到長安,請尊奉唐太宗為各族共同的首領“天可汗”。唐太宗說:“我為大唐天子,還要處理可汗的事嗎?”群臣和各族君長都高呼萬歲!從此,唐太宗不僅是唐朝的皇帝,還是各民族的“天可汗”?!翱珊埂笔俏鞅备鞑繉鞯姆Q呼,稱“天可汗”就是擁戴太宗為他們共同的君主??甲C賀蘭山長城“天可汗”會盟臺的文物建筑遺址,是唐朝時期西北各部人民情深誼厚、友好相處的歷史見證,雖歷經1300多年風雨剝蝕,賀蘭山長城“天可汗”會盟臺的文物建筑遺址仍能辨認。賀蘭山長城“天可汗”會盟臺反映了“歡好之念永未斷絕”。但是從賀蘭山長城“天可汗”會盟臺的原始方位座西向東經過考察來分析,透過原始“天可汗”會盟臺布局謹嚴,歷盡千年滄桑,寓意天地人合一的“天可汗”會盟臺建筑是最真實的和諧象征,雖然未見大唐長城史料的明確記載也不為怪。
山西晉商的商業流動性,所以晉商發現銀川古城建筑藝術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文化源遠流長,人文薈萃,賀蘭山長城“天可汗”會盟臺的文物蘊藏豐富。所謂“南有秦漢,北有強胡”。這是在兩千二百多年前就已經被秦始皇統一為中國的領土。銀川古城成為歷代長城軍事、經濟重鎮,古來兵戈征戰,史不絕書。考證銀川古城有的雖然還沒有被古人總結為文字,但從大量的長城建筑遺址上,人們還是有可能讀懂其中深藏的信息。銀川古城文物建筑遺址上人文精神的作用特殊,需要我們來歷史的正確認識和恰當定位。不但我們對銀川古城在建筑藝術上很少的介紹,不但我們對外國朋友很少的介紹,就是銀川人自己對銀川古城在長城建筑藝術上想了解,也很少得到這方面的明確啟示。事實上,讀懂銀川古城建筑所作的注解,我們可以領悟到比建筑自身豐富得多的長城人文內涵:
?。?)銀川古城是唐朝建筑,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大土壤中生長、發展,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比如構建銀川鐘鼓樓形象上下四方的神明之象,這也是中華民族“以正治國”的魅力所在。鐘鼓樓的四個券門題字言簡意賅,南券門是“來薰”,西券門是“挹爽”,北券門是“拱極”,東券門是“迎恩”題字。而且鐘鼓樓建筑正是切合實際,在東、西、南、北四個大券門相通,四拱銜接上,內里設計有四只虎頭形象對角相爭,突出的中國傳統信仰“立人之道”,創造性的人性化精神內涵,也能讓人們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天成西”的起源與銀川古城有關,在于鐘鼓樓北券門上題字“拱極”,東北角墻面上開一扇小窗,開一個方孔等,其意境深遠,這是反映出中華民族講:天地始終,皆此環中之意的人文美德和時代氣息。一方面是教化著人們要樹立品德方正的人生追求;一方面是以人性化的鐘鼓樓形成整體建筑形象的和諧觀念“靜則建乎德,動則順乎道”。中國孔子曾經說過“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論語、為政》?!疤斐晌鳌钡钠鹪凑f來是巧合,這些文字,可都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人們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禮教、傳統道德觀念的集中表現。為什么中國歷代的重要思想家,大多是繼承和發揮著這一創造性的“天人合一”的人文道德觀。
銀川鐘鼓樓的修建為什么東券門題字“迎恩”面向東方?為什么銀川鐘鼓樓東券門兩則各開有一南一北兩扇對稱的小門?北門曰:“乾辟”;南門曰:“坤闔”。這是以人性化的鐘鼓樓形象的有形對稱,有剛有柔,融會于一陰一陽為體的有乾有坤。
(2)考證銀川玉皇閣獨特的外在形象,它是形象一座頭。要是從創造性的銀川玉皇閣整體布局上看,設計獨特在于樓上一西一東兩座鐘樓、鼓樓的對稱協調,是形象牛的兩只角,樓上大殿正南開著兩個對稱的圓型窗戶,它們似乎是在直視前方的神態,形象牛的兩個眼圈;樓上正中間懸空下來凸出的小閣臺,是形象牛的鼻子;樓下南北相通的穿街券門洞,是形象牛的嘴巴,其中人性化的內涵所在,并不是一句空話。再說,生肖文化是中國古代獨有的一種計年文化,也在表現百姓對生肖的信仰。中國傳統是有鎮河牛一說,古人講:“御者,帝也”。它們是專門治御水怪的嗎?
自古以來,人們是把玉皇閣建筑看作為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種象征。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思想就把玉皇大帝作為美好和高尚品格的象征。銀川玉皇閣的建筑藝術,正是借助上天以玉皇大帝的聲威,在南券門上題字“帝鑒”,北券門上題字“天烙”,配合“我像人”文物(2005年盲目修繕中遺失民間)與“大鐵人”文物(文革被毀)獨特的人文變化范例。所謂“人間私語天聞若雷”,表示出天帝與皇帝的“明察秋毫”。她們是相互體現出中國古代哲學,陽德與陰刑的辯證哲理,是配合刑德并用的城市理法,起到以“人文而教化天下之理”的城市管理目標。
在銀川玉皇閣創造性的大量建筑物證、實證面前,證明是寧夏晉商在前清修繕銀川玉皇閣,現在從被毀的碑身局布察有寧夏晉商題字、碑頭有題字、碑座石雕有一臥牛形象,遺失碑現存玉皇閣樓上。晉商相傳,為了“夏地安寧”,在“人文銀川”修建鐘鼓樓和玉皇閣的實際用意,她們就好比是一座城市中的兩面鏡子。說來銀川鐘鼓樓和玉皇閣建筑人性化的精美獨特,極富一種綜合性的和立體的史學價值。她們又是唐朝配合中國長城“我像人”文物造聲譽,倡導中華民族和諧統一的人文精神,是作為一座城市中心的“靈魂”和天才人文建筑杰作。有誰能說中華民族的先進和文明傳承是沒有法制?
(3)考證唐朝“我像人”文物和“天可汗”會盟臺的文物建筑遺址,這一特殊有形人性化的內涵,晉商相傳,為了“夏地安寧”,中華民族是以追求民族和平的力量源泉。包括考證“我像人”文物形象民族精神的自然純正,是以“立人之道”的創造性人文精神,充分發揮了社會的教育意義和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價值。
?。?)銀川古城在建筑藝術上1300多年來,見證著中國傳統樓閣之美在和諧,這即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著非常合理的科學依據。這里,再拿中國傳統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座北向南的文化意義,來相互比較一下中國銀川古城在建筑藝術上座西向東的承天寺塔、海寶寺塔。說也奇怪,中國西安、銀川兩地建塔的形態一南一北方位一至不說,而且建筑形式也符合著中國傳統“天陰在南,陽在北,地陰在北,陽在南”的建筑規制。依照中國銀川承天寺塔和西安大雁塔的建筑方位在南,形式則是平地進入塔門;中國西安小雁塔和銀川海寶寺塔的建筑方位在北,形式則是塔下都有四方形建筑高臺,它們都是蹬上四方形建筑塔基進入塔門。很顯然,長期以來研究發現“人文銀川”的樓閣之美在和諧,真正是表明中華民族文明的永存。它對今天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都是有著寶貴的借鑒經驗,都是有著承前啟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國古代說起大雁的文化意義,它們是最高品節人性化的“節義”象征。并且是以中國傳統“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來形容中國萬里長城的實質精神。如果說中國傳統大雁塔的人文薈翠,它是為見證中國唐代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所建造,既有它四方形塔身的形體特征,也有它以方生圓是修身人性化的“節義”品格特征。相比之下中國山西商人最早《走西口》,都是西出“雁門關”,被稱為“春去秋回”的雁行客。她們是以中國傳統特殊的“立人之道”,最高品節人性化的“節義”象征,追求著民族和平的行為準則。
中國北京紫禁城作為皇城,初建于明朝,興盛于清代,午門外建造對稱凸出的東雁翅樓、西雁翅樓,設置對稱的鐘樓與鼓樓用來承前啟后,這可不是歷代文人墨客筆下“晨鐘暮鼓”所能代替的,是有著東雁翅樓、西雁翅樓歷盡滄桑人性化的“節義”象征。為什么今天的歷史、地理和文物學家對北京紫禁城文物建筑遺址多沒有深入探討考證,不但我們對中國北京紫禁城在建筑藝術上人性化的很少介紹,就是北京人對紫禁城人文精神的神奇定位、起源等理與法建筑觀念巨大的影響力上,自己想了解,也很少得到這方面人性化的啟示。同樣,長期以來并未引起人們的自覺認識和恰當的定位。中國北京紫禁城在東雁翅樓、西雁翅樓的建筑藝術上是以中國傳統“立人之道”的社會人文精神,追求著民族和平的行為準則。她們也是在寓意和告誡世人,“上天之德,好生為大,各盡其道,為民造福”,她們也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最厚重、最深遠的歷史文化之延伸……
探討晉商文化和諧與創新的文明生命力,有必要從山西商人追求“忠與義”整體的和諧觀念和價值觀念入手,上下而求索之,才能真正了解晉商文化五百年真實的全貌。例如設立山陜會館祀神明而聯桑梓的人文精神,雖成為傳統聯其情而洽其意的聯系紐帶。山陜商人背井離鄉,艱苦奮斗一生,是以“協力齊心”為核心??墒怯忠浴俺山袒藗悺?,發揮著貶惡揚善的作用。山陜商人致富不忘國家,不僅是把“協天佑民”“富國裕民”的匾牌掛在了會館大殿之上,也是把“以商救民,以商救國”的實際行動,集中反映在開辦“晉華”學堂,服務社會的公益事業,弘揚了中國文化以德治天下的文明益舉。可貴的是,晉商文化是隨著中國歷史與社會不斷發展中得到了全面創新。山西晉商重在以“誠信與敬業”形成了一整套自我發展,自身制約,組織慎密的人性化創新法則。
說起晉商文化至今人們也不可否認,他是倡導和諧與創新的文化。因為山西商人就是以“和為貴”,而成就著“寒汀落雁禾齊秀,但愿天下無窮人”的美好心愿。實際上的晉商文化也是在倡導和諧中發現創新著中華民族許多優秀的傳統美德。山西晉商在整體和諧中求進步、求發展、求一切合乎晉商文化所需求的東西。更是凝聚著中華民族和諧社會的偉大智慧和創新力量!
做為每一個中國公民都以黃河文化與長城文明引以為自豪。可是我們應該怎樣來自覺認識長城精神?怎樣來恰當定位黃河文化?晉商文化極其注重黃河與長城文化的精神力量。山西晉商更是繼承了長城精神與黃河文化包容、寬容的民族和諧精神。首先在中國西部的“絲綢之路”,山西商人舉起了“感情通蒙疆,忠信柔遠來”的晉商文化旗幟,開創了山陜會館、山、陜、甘會館遍及中國城鎮,推動了塞外城鎮的發展。這在中國歷史上晉商文化的創新,是與時代文化、社會風俗和道德觀念同步,具有中華民族特征。晉商文化不僅以“誠信為先,永不虛偽”,成就了晉商股份制的先進性,也是開創了中國民族票號業的歷史新篇章!
我們從“走西口”來分析,晉商文化不但充滿了人文精神的厚重,恰恰“守德”又是具備了作為人類社會最為現代的優良品德和文明象征。探討晉商文化,我們不能不研究山西會館所具有的人文教化功能。因為山西會館,是以晉商“走西口”實際的在外生活為切身體驗,融會于天下和諧觀念的晉商文化意識之中。因此上山西會館記錄著中國燦爛的晉商文化真摯感人,是以主張誠信與敬業為原則,凝聚了中華民族商業文化的歷史縮影,也是中國民族商業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文明象征。
現以山東省東昌府(今聊城市)山陜會館為例,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面積3311平方米。其建筑年代不算久遠,但嚴謹有序的布局緊湊,設計獨特在于有形皆有法的造型對稱別致。除結構精美絕倫外,豐富厚重的石雕、木雕、題字、碑匾等,則都是以建筑藝術的有形方式,組成了有形有法的語言文化潛藏。包括山門、過樓、鐘鼓樓等,更是匠心獨運,形成了一座山陜會館,是文化內涵濃縮其中,人文薈翠的晉商會館典范。
相傳店鋪是晉商的門面、會館卻是晉商的靈魂。如山陜會館氣勢莊嚴大方,山門正上方從“協天大帝”四個題字來看,左便門上“履中”,右便門上“蹈和”,兩則八字形影壁上,左為“精忠貫日”,右為“大義參天”。建筑精美,富麗堂皇暫且不說。一座會館山門造型別致;鱗次櫛比中,竟然配上“協天大帝”題詞,使人際和諧,天人和諧落實在“履中”與“蹈和”,敢作敢為實為少見。但是“精忠貫日,大義參天”,可謂形成了晉商文化實際上的“誠信與敬業”精神,充分體現著山西、陜西商人追求中庸和諧的經商理念。
山陜會館是山西、陜西商人走南闖北,在共同的經商道路上不謀而合,凝聚出一種人類全新的民族團結、民族融合、民族創業的和諧集體。為什么說“精忠貫日,大義參天”是與中國古代文化一致的價值取向,這是因為民間人民把關公的忠義勇武,做為精忠報國的精神楷模。我們來從字面分析“大義參天”,尤其參字的寫法是,上參字頭,下恭字底的獨創。別看這雙重涵意的獨特創造,代表著山西、陜西商人參天敬地恭恭敬敬的一片誠信。幾百年來沒有人能真正識破,既是專家學者只能說晉商文化藏而不露,高深莫測。
驚嘆之余,讓人們看一下山陜會館,山門的左右柱礎四面石雕圖案,大雁嘴里銜一枝蘆葦草;在院內大殿外檐下也有兩組彩繪木雕,真切的反映出一只大雁在河水泱泱中展翅飛向一座方城。別人看大雁可能會不以為然,在山西晉商心目中,大雁是代表著傳統道德的完美象征?!堆汩T志》記載;“秦漢以為北邊,代山高峻,鳥飛不過,中有一缺,鴻雁往來。代多鷹隼,雁過被害。懼其門不敢過,呼為巨門。雁欲過其山,必銜蘆一枝,然后敢過。鷹隼見而懼之,雁得過山,即棄蘆枝,因以名焉”。這可不是偶然,更不是什么巧合。為什么大雁嘴里銜一枝蘆葦草可以過“雁門關”?相傳雁類自古被譽為“節義”,這一傳統流傳久遠,形成了山西晉商一種“誠信”傳統永久的行為標志??烧f,晉商文化是以大雁象征文明的生命力,蘊意大雁領隊品位高節,飛向天下四方經商求富并非是山西晉商的最終目標,以至山西晉商致富發財,不忘救助社會的廣大窮苦人民。晉商文化體現出的強烈愛國熱情,形成的質樸道德傳統,使山西晉商從“先做人,后經商”上表現出永不虛偽的人文美德和時代氣息。
說到做人“守德”,晉商文化是以無形勝有形的人性化方式在考驗著每個人的行為成效。尤其突出在中國每座城市的中央和萬里長城的每座邊關必有鐘樓、鼓樓,可在山西晉商的所有會館,對稱的鐘樓與鼓樓,加上寓意深長的“警聵”、“振聾”題字,這可不是歷代文人墨客筆下“晨鐘暮鼓”所能代替的。山陜會館從邁進山門的第一步,地下有一塊長方石,形成一條直道,象征著經商做人的第一步:“起心動念有善惡,意誠心正不自欺”。在山西晉商看來,守德則是德在人生的體驗,又是寓示著經商做人胸懷遠大,事業長久的根本。
山西晉商的成功與其嚴格的號規是密切相關,而對于經商做人靠花言巧語,虛偽說教,誠信與守德必然削弱。只可惜,中國近代對晉商文化宣傳也是避重就輕,只知晉商開創票號,賺了幾所山西大院。而不知山西晉商賺取利潤,是經過幾十代人上百年的艱苦創業和積累所得。另外,山陜會館鐘樓題字“警聵”配有楹聯為:“其聲大而遠,厥意深且長”,鼓樓題字“振聾”配有楹聯為:當知聽思聰,豈可耳無聞??芍獣x商文化是憑借傳統鐘、鼓之威力,時時刻刻在對人生起著教化的作用,啟迪不明事理者怎樣學做人,做好人。古人講:“慎恐者得平安,輕侮者得破滅”,否則,多行不義,必自斃。
從直道通向大殿,邁進大殿又是一塊正方形石塊。大殿正中端座者為關圣大帝,手中恭恭敬敬舉著一塊七星牌,左邊站立者關平,右邊站立者周倉。大殿地下,也是有序排列一組七星磚。問題在于晉商既重視歷史,又關注現實,“協天大帝”手舉七星令牌代表了什么?在中國民間山陜商人賴以天人和諧的人文思想。如同“帝鑒”“天烙”,晉商以為象征著每一個人失去了信仰,也就以為失去了做人的靈魂。在于提醒人們天地法則,永不虛偽,起到了凈化每一個人純潔的心靈。
春秋閣在大殿后院,左有“登階”右有“接步”題字,邁進春秋閣,又是一塊方形石。不言而寓,走進山陜會館的三進兩院內,三塊方形石,勝于三堂會審。寓意告誡世人,行不正,德不來,經商做人去偽存真,守德勝于一切。晉商認為,石品如人品,品德方正,善始善終更是難得。
綜上所述,根據中國傳統有“拱極”、“拱辰”之說,表現了中國人民對北極星的認識和尊崇。古人發現北極星的運行與其他星辰不同,它不沒于地下,只繞著宇宙回轉。并且中國古人發現北極星居于天體中央,是控制四方的群星之主。所以晉商是以關公為忠義化身而代表了北極星,它的地位如此突出,正是晉商文化崇拜關公的忠義無私,而光明正大位居中央,能夠控制四方人心向善的一種表現形式。這也是晉商的發展需要有一種共同遵循的道德品格來規范自己的商業行為,又是需要有一種精神力量來凝聚晉商文化,追求和諧的團結力量。
五、倡導和諧,發現創新
由于山西商人的商業流動性,所以晉商發現倡導和諧,是集中體現了晉商文化發現創新的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在中國古代有以山比德之美,以水比善之美的古老傳統。寧夏晉商“天成西”,在中國大西北的“絲綢之路”上經商數百年。他們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的廣泛流傳,親身經歷過多年實地觀察發現,傳中國從大禹治水,到秦漢統一修筑萬里長城,顯示著古人依據中國地理“天傾西北,地陷東南”的自然生態特征,同時依據山水陰與陽的自然規律之根本,運用古人崇天敬地的觀念,構筑形成了中國黃河與長城一南一北,山水與陰陽對稱相合的人類偉大奇跡。
中華文化是農耕文明的結晶。晉商處于經營和對錢幣的常年觀察發現,錢能通神的人文內涵,使中華民族的人類文明得到了人性化的智慧創新。晉商還發現古人不但使天地法則用于錢幣和禮器作為權力的象征,而且北京紫禁城整體建筑形象“布幣”,南為午門凹進,北為神武門凸出的布局謹嚴,也是有形皆有法。例如,琮為立方體,中央上下貫一圓孔。形成的內圓外方象征天地法則,不是語言所能說清楚的,用文字表達更其困難,全靠心領神會。就連中國萬里長城和平遙古城上的城垛及敵樓,他們發現也被古人以大膽智慧的想象,構筑形成了中國古代文明有形有法的教化形象。
晉商發現中國古代是以凸出的長城城垛與凹進的垛口,代表天與地的形式,在于神奇的鏟狀“布幣”兩端一凸一凹巧妙的對稱相合。而且中國古代又是以天地法則與人文精神的智慧創新,使平遙古城以三千城垛象征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敵樓象征孔子七十二仙人。晉商對這一切的歷史和文化發現證明,中國古代早在五千多年前古人就已形成了以人為本,有形有象的法制觀念,實踐著“有備者制人,無備者制于人”的古城文明制度管理和萬里長城的法則,有誰能說中國古代的先進和文明傳承沒有法制?
我們從晉商推類比物的發現中,就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是最善良的民族。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古人以人文教化的形式來代替法制的創舉,萬里長城嘉峪關是最為典型。晉商發現長城嘉峪關自有一番復雜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為紐帶。尤其中國古代在嘉峪關幾千年戰事不斷,你爭我奪事件時常發生。歷史上晉商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晉商能感受到嘉峪關獨具特色的嗽叭口式西頭大,東頭小的建筑,西城墻長166米,東城墻長154米,南北城墻各長160米。它鮮明的寓示著中國文化在向西方國家及民族地區傳播“化、教、勸、率”的教化功能。甚至從長城嘉峪關三座城門“光化門、朝宗門、柔遠門”,更加喚醒晉商對長城嘉峪關守德勝于守險的認識。
我們必須對萬里長城有個自覺的認識,必須給長城文化一個恰當的定位。中國傳統很講求對稱和諧,像萬里長城嘉峪關古城座東向西的喇叭口式建筑獨一無二??墒乾F代長城嘉峪關的旅游宣傳多以“天下第一雄關”軍事防御為主導的宣傳,這樣把中國文化和長城文化所代表的人文精神都忘得一干二凈了。什么是黃河與長城文明?我們應該讓世界人民了解真實的黃河與長城,具有“理”與“法”的人文內涵,又有守“德”的品位精神。
我們不應該避重就輕,造成現代人功利思想抬頭的錯誤認識,非徒無益,反受其害。實際上萬里長城西到嘉峪關并沒有走完,過去通向西域自古有一南一北兩條路,為什么在南路設有陽門關?北路設有玉門關?這里我們從晉商相傳,中國傳統追求“守德”原則,是相互體現出中國古代哲學,陽德與陰刑的辯證哲理,是配合刑德并用,在南路設有陽門關,在北路設有玉門關,起到以“人文而教化天下之理”的萬里長城管理目標。中國古人落實在萬里長城的人格化象征,是創新了通向西域“絲綢之路”的歷史文明。作為寧夏晉商“天成西”的先輩們并不是搞長城文化研究,為什么他們發現懂得長城為體有乾有坤的天地法則?懂得古人修筑萬里長城在德不在險,守德勝于守險的普通理念?
在中國古代陰陽法則是自然規律之根本,始終是科學與哲學的核心。晉商實地分析中國黃河與長城的自然地理和生態狀況,黃河與長城神奇的定位是關鍵。中國西部青海省西北與甘肅省西部的祁連山,是形成黃河在祁連山依南與長城在祁連山依北的發源之地?!短m州志》記載:“匈奴謂‘天’為祁連”。我是經多年考證史冊,記載雖多,說法不盡一致。但是,透過黃河與長城座北朝南,一陰一陽,一山一水形象對稱。結合黃河自西向東的自然流程;構筑萬里長城為什么也是自西向東。晉商先輩針對賦予大自然的人文內涵發現,中國古人是把黃河與長城的人文精神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古代先民是以陰與陽的辯證關系,推理演化為動與靜、柔與剛、美與善,并且以大自然有形有象的真實完美相結合,凝聚成萬里長城這樣一座蒼天長存之雕塑!匯聚為黃河“母親河”這樣一條大地永久之文化!
六、舞弊情事,百年不遇
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是近代中國的三大移民活動。晉商文化是得益于中國黃河與長城文化根土的精神和培養。晉商文化歷經幾百年風雨,是擴大著對中國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因為只有晉商是真正發現和創新了黃河與長城文化精神的人文內涵。走西口的人群中,也有人經過千辛萬苦而成功者,并出現了新的商業群體。成功者的榜樣,給走西口的人們帶來的希望,進一步推動了走西口的浪潮,以致走西口成為人們淘金的向往之地。晉商不但以身作則,形成了一整套經商做人的有效法則和經濟管理制度,也是以其智慧創新了一整套善的思想、善的文化。對晉商來說,有許多深孚眾望的山西商人“舞弊情事,百年不遇”,當是值得現代社會深思和關注的一個大問題。
綜觀世界,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晉商文化是有著中華民族以德治天下,承前啟后的正確思想,和對“人的培養”這一優良傳統的民族集體。古老的三晉大地孕育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歷史上的晉商創造了無數個“金融第一”:創造了印局、賬局、票號等金融機構;創造了憑帖、兌帖、上票、上帖、壺瓶帖、期帖等以票代銀的多種金融工具;創造了銀行密押、龍門賬的金融稽核、客錢譜銀的轉賬結算、錢業訂卯的銀行軋差清算、異地資金調撥的順匯、逆匯等金融業務;特別是晉商創造了兩權分離、人身股、資本金管理等近現代銀行制度的歷史輝煌。
山西貨幣商人引領了中國的金融革命,使山西成為近現代金融業的發源地,挈領中國金融文化和中國商人精神。尤其是晉商的銀行發展歷程,孕育了新中國的金融事業,所以在對晉商文化探討的同時,我們就會發現晉商文化是講“誠信與敬業”的歷史。既是中國股份制先進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國票號、銀行業的道德準則。因此,當今社會挖掘晉商文化的先進性,為了力圖更好的規范現代社會商業“誠信”的道德教育,為了中華民族文明的永存,無疑是有一定現實的意義和價值。
其實,晉商能在中國商界.中國金融界獨領風騷500多年久盛不衰,至今令人深思,令人嘆服。2006年新春伊始,央視在黃金時段,隆重推出的45集電視劇《喬家大院》,喬家大院是自覺利用影視資源提高知名度的成功范例。何以有如此巨大效應,在全中國刮起一股晉商文化的旋風。尤其是晉商開創商業股份制和票號業的文明先河,令國人耳目一新。晉商重在運用誠信的管理機制,靈活多樣的營銷手段,任人唯賢的用人制度上,具有超前的遠見卓識和開拓精神,對今天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有著寶貴的借鑒經驗,有著承前啟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有學者認為,清代山西外出經商者有132.7萬人,相當山西人口總數的1/10。卻不可思議的是,晉商的遠見卓識和開拓精神,在中國城鎮相當80/100與90/100中開創了以和諧與誠信為主體的物資交流,進一步促進了晉商文化的發展。
從晉商可以看到,晉商文化勤勞.樸實.誠信和永不虛偽的人文內涵,不僅讓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晉商文化一貫的主題“誠信”,他是象征著永不虛偽。晉商以“忠與義”為經商做人的法則和標準,并形成了晉商文化健康向上的民族體系,是對于中國文化精神的創新。其歷史價值與意義主要是:
1、晉商推動了塞內外物資交流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清代的山西人不僅壟斷了旅蒙商業,活躍了內地與塞外的物資交流,而且開辟了一條從茶葉產地,經長江、黃河、蒙古戈壁沙漠,俄羅斯西伯利亞,到歐洲腹地圣彼得堡的國際茶葉商路,從而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2、推動了中國城鎮的發展。大批晉商在天津、上海、西安、成都、鄭州、禹州、漢口、包頭、蘭州、固原、靖遠、涼州等地設有莊點,有常住莊客。晉商開創了以和諧與誠信為主體的商業股份制;并且為適應“匯通天下”的商業發展需求,創新了“票號”的先進性,使商業和金融流通,加快了中國城鎮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向前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晉商文化的發展,
3、推動了晉商文化的發展。打破了游牧地區千年以來封閉式的小農自然經濟社會的平靜,對促進游牧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中國游牧地區曾是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族游牧地,也是中原王朝邊地。明清兩代走西口的大批晉商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晉商文化的發展,也是維系了中國傳統文化人性化的脈絡綿延不絕,哺育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包容精神和優秀品德。
中國古人云:“有‘德’才有造化,‘生’才更有意義”。中國自遠古開創了黃河“母親河”文化,構筑了萬里長城民族精神的自然純正。至今,雖然黃河與長城無言向人類述說,可往往強烈地撞擊著我們現代人類,特別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在心扉。很顯然,一切顛倒是非者往往喜歡詭辯,對于跨越長城,飛躍黃河的商業炒作,作為中國人決不能視而不見,這是對中國文明的褻瀆。如果一個社會道德沒了,誠信和善良沒了,敬請我們大家想一想,一個國家還會有什么?!古往今來,中國黃河與長城所孕育的晉商文化精神,是被中國晉商代代相傳,作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晉商文化精神來傳承。為此讓我們祝愿中華民族的源頭活水黃河“母親河”的自然純潔;祝愿萬里長城道德精神的復興,祝愿中華民族黃河與長城的人文精神,交相輝映,光耀世界千秋!
文章分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