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批語輯稿
《方正》
《方正》1:
王敬美曰:小兒語,故事自方正。
按弇州以此入《夙惠》。
《方正》3: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華歆以虛名居首揆,陳群以心膂當新寵,猶為此大言,寧不為荀彧地下所笑?覽注稍知所以,臨川以入《方正》。不亦幸乎!
凌初成曰:所言正佞之尤。
劉會孟曰:欣圣化是何等語,義形于色不當自言。
《方正》4:
按《異苑》曰:宣帝誅王凌后,寢疾,日見凌來逼,帝呼曰:“彥云,緩我身上,便有打處。”賈逵亦為祟,少日遂薨。初,凌既被執,過賈逵廟,呼曰:“賈梁道,王凌,魏之忠臣,惟爾有神,知之!”故逵助焉。
劉會孟曰:語甚感動,節次皆是。
凌初成曰:號泣追呼,言之過情,不足信;如注流涕扼腕,則有之矣。
王敬美曰:《世語》簡而盡,前后相應,敘事工拙見矣。
《方正》5:
按此則弇州所刪。
《方正》6:
按《異苑》曰:太初以當時才望為司馬景王所忌,而殺之。宗族為之設祭,見玄來靈坐上,脫頭置其傍,悉取果食魚肉之屬以內頸中,畢,還自安其頭。既而言曰:“吾得訴于上帝矣,司馬子元無嗣也。”尋有永嘉之亂。軍還,世宗殂而無子。後有巫見帝涕泗云:“國家傾覆,正由曹爽、夏侯玄訴怨得伸故也。”爽以勢族致誅,玄以時望被戮。
劉會孟曰:其狎之,未必以故,非納交比。
《方正》7:
劉會孟曰:亦似未見■■不可。
《方正》8:
凌初成曰:如此兒乃與父并列,薰蕕同器。
王敬美曰:千載凜凜,群有慚德矣。
劉本注○充,親弒魏帝者。
王敬美曰:合數說以實玄伯之正。
劉會孟曰:真方正之目也,神志凜然。
《方正》9:
劉本注○似更成進,謂太子近勝于前也。圣質如初,謂無進處。
王敬美曰:荀顗亦未可保。
《方正》12: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杜元凱千載名士,楊濟倚外戚為豪,此何足為方正!
《方正》13: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羊琇何物?與王愷為戚里爭富者。乃亦以慢鎮南為方正耶?叔則名士,渠何獨不去?
凌初成曰:臨川似左袒慢鎮南者,何耶?
《方正》14:
王敬美曰:此故是長,以下數字不清。
《方正》15:
劉會孟曰:直自愧其矮耳,不足言勝。
《方正》16:
劉本注○謂非雄之罪,而太守杖之,故憾之之深也。
王敬美曰:注引為真■■,遂兩用之。
劉會孟曰:憾而已非,方正之選也。
《方正》17:
王敬美曰:中散兒故自不凡。
《方正》18:
凌初成曰:士龍亦自■■。
王元美曰:武帝嘗問吾彥:“陸喜、陸抗而人,誰多也?”彥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后彥為交州,餉士衡兄弟,士衡將受之,士龍曰:“彥本微賤,為先公所拔,而答詔不善。安可受之?”乃止。此段事絕與此同,乃大相反,何也?要之,致嚴取與之見耳。
凌初成曰:何以便劣?
王元美曰:士龍詩,故不如士衡耳。
王敬美曰:士亦別有勝兄處。
按此則弇州所刪。
《方正》20:
劉會孟曰:似狎爾,非方正也。
《方正》21: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可稱曰辨,未是方正。
《方正》22: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以下數字不清晰。
劉會孟曰:振古絕今,得意之名言。
劉本注○此兩則皆言修不信鬼神。前謂若因社而樹之,則其社亡;今因樹而社之,則此樹不在社,又移而他之矣。后謂若言所見之鬼者,死人之精神,則鬼所著衣亦死人衣服之精神耶?
《方正》23:
按此則弇州所刪。
《方正》24:
劉會孟曰:“亂倫”似謂不類耳。
《方正》25:
按此則弇州所刪。
劉會孟曰:是纏綿語。又曰:委曲細碎,可觀。
劉本注○謂恢亡遣女,非如此;我雖在,卒不能如此也。(可能有誤)
《方正》26:
有兩行字不清楚。
王敬美曰:■皆傲恨■■■■■都無關■■。
《方正》27:
劉會孟曰:斯人于倫好如此,尚足論名品耶?
王敬美曰:此稍近方正,然得無過耶?
劉本注○仲智如恚弟之泣別,責兄之容佞,其言似正,亦大不近人情矣。
《方正》28:
按此則弇州所刪。
凌初成曰:次道如此■■,何以不■拜相?
《方正》29:
劉本注○言伯仁以棟梁自居而絕人也。
《方正》30: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注是,或當作元帝。
按劉本王大將軍當下,另是一則,近諸家本俱合,疑誤。然王大將軍二句,原自難解,姑仍近本,復記此以俟知者。
劉會孟曰:咸恐是人名。
《方正》31:
劉本注○王澄常抗王敦,為所害。此謂咸言敦未必至此,伯仁言其為人如此,必有此事,如殺王平子可見。
《方正》32:
王敬美曰:敘事如畫。
《方正》33:
王敬美曰:可稱曰正。
《方正》35:
按此則弇州所刪。
劉本注○亮因避蘇峻也。
劉本注○謂林父終以功贖敗也。
劉會孟曰:蘄之甚,非相期望也。
按此“鐘”因承上文,遂不言名字。《世說》原有斷而不斷之意,不得擅攙改。
《方正》36:
王敬美曰:丞相末年大不識人,意在保存諸叛賊,蓋渠于節義二字不大分曉。
劉會孟曰:情誓甚真,宜在朝廷之上。
王敬美曰:正氣語乃作爾許巧妙。
《方正》37:
按此則弇州所刪。
劉會孟曰:小人語豈識國家大體,見辱《方正》。
王敬美曰:避難且懷夙憾,那得為《方正》耶?注得之矣。
《方正》38: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此語不當重出。
劉會孟曰:與前則同,而造次■惡語異,故■■■難。
《方正》39: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王陶二公當亂后欺幼主,擅取擅奪,無所可。
《方正》41: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陽秋義為安。
《方正》42:
劉會孟曰:丞相雅量,比年少不讓,小伎自多,宜戒。
王敬美曰:語蘊藉似■■。
《方正》43:
劉會孟曰:此卻非同■■。
又曰:惜不見話言以卒。
《方正》44:
劉會孟曰:如怒,如笑,如馨,即如此。
王敬美曰:當以“使君”為句,義自明。
《方正》45: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道人乃藉人主名卿拒人口吻,寧是方正!
劉會孟曰:此語可,第深公自道不可。
又曰:狠語見誚方正。
《方正》46: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王氏有名,■■出多作秘書郎,故以尚書郎為第二。
《方正》47:
按此則弇州所刪。
劉會孟曰:乃盛德語。
劉會孟曰:亦敬其真言。
王敬美曰:注引《別傳》■,皆述之方正,真■■■■也。
《方正》48:
王敬美曰:孫多穢行,故累受此辱。
劉本注○惡其自托諂交。
《方正》49:
按弇州以此入《輕詆》。
王敬美曰:此何與方正!
劉本注○此謂撫軍于其臨終,方以次命之。
凌初成曰:至死方得長史,杜爾巧言。
《方正》50:
按此則弇州所刪。
劉會孟曰:謂我若言,君亦不用。聽訊謂同坐問,因語都不白,不可意,如不著意。
《方正》51:
劉會孟曰:謂從此作因緣。
王敬美曰:此語殊有■。
《方正》52:
劉本注○惡其人,卻其物。
《方正》53:
劉會孟曰:更無倫理。
王敬美曰:安石渚,會稽地名。
《方正》54:
劉會孟曰:薄溫之詞。
王敬美曰:亦且不成。
《方正》55: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以下數字不清楚。
《方正》57: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是不平語。
《方正》58:
王敬美曰:舊以面兵為句,再不可解。今始曉所以言文度癡兒,畏桓溫面孔,渠兵也,那可嫁女與兵。
按此當以“面兵那”為句,如“公是韓伯休那,乃不二價”,如“汝欲作本德信那”,俱是此法。言文度癡兒畏桓溫面耶?可嫁女與之乎?若敬美之說亦是,然費解,又無此等文理。
《方正》59:
按弇州以此入《夙惠》。
劉會孟曰:竟是小兒。
王敬美曰:子敬故慕此二人。
《方正》60:
按此則弇州所刪。
王敬美曰:謝公欲用人,何必須其一請。
《方正》61:
王敬美曰:意未肯隆。
《方正》62:
劉會孟曰:謂薄待大臣也,然殿版比之蹙芻,擲去,似為不可耳。
王敬美曰:注更委悉。
《方正》63:
按弇州以此入《簡傲》。
《方正》64:
王敬美曰:以下有數字不清晰。
劉會孟曰:善對。
《方正》65:
捷急語耳,非方正。
凌初成曰:直是賣耳。
《方正》66:
按此則弇州所刪。
按“話”,劉本作“語”。
劉會孟曰:索事分耳,非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