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漢學類學術會議信息2011年10—11月
1、「辛亥革命百年回顧」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1年10月3至4日(周一至周二)
地點: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檔案館一樓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中央大學文學院A302國際會議廳(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
議程:
10月3日(周一)
本日場地為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一樓會議室
9:20-10:10
主題演講:晚清革命黨人對無政府共產主義的宣揚(張玉法)
10:30-12:00
主持人:汪榮祖
辛亥革命是怎么成功的?:回顧與反思(黃克武)
評論人:張朋園
留歐知識社群與辛亥革命(陳三井)
評論人:張朋園
日本人的辛亥革命觀:「趁火打劫」與「同舟共濟」之間的論爭(黃自進)
評論人:李朝津
13:30-15:00
主持人:劭銘煌
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與三位日本友人——梅屋莊吉、南方熊楠、宮崎滔天(1895-1900)(林啟彥)
評論人:劭銘煌
孫中山的革命先鋒主義思想(沙培德)
評論人:朱浤源
《大革命家孫逸仙》探源(潘光哲)
評論人:劭銘煌
15:20-17:00
主持人:呂芳上
從主要成員的信仰成分重觀辛亥革命的本質(朱浤源)
評論人:查時杰
從帝國財政到民國財政(林美莉)
評論人:卓遵宏
日人西本省三對辛亥革命后民國的觀察和議論(林志宏)
評論人:胡平生
10月4日(周二)
本日場地為中央大學文學院A302國際會議廳
9:20-10:10
主題演講:論辛亥革命的三股動力(汪榮祖)
10:30-12:25
主持人:王成勉
中華天下國家責任倫理與辛亥革命(姜義華)
評論人:王成勉
辛亥革命的理想與實踐:淺談文化傳統與民主憲政(朱永德)
評論人:汪榮祖
革命、軍變、立憲:辛亥革命三解(馮兆基)
評論人:齊錫生
13:30-15:20
主持人:陳永發
日本辛亥革命研究會的研究概況(山田哲雄)
評論人:黃自進
東アジア文明史における辛亥革命(中村哲夫)
評論人:黃自進
香山和辛亥革命(黎志剛)
評論人:齊茂吉
15:40-17:05
主持人:克思明
《臺灣日日新報》對「清國革命」的認識(吳俊瑩)
評論人:克思明
顛覆的笑聲——辛亥革命中的嘉年華會(張世瑛)
評論人:胡平生
2、「日本文學中的臺灣」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1年10月7日(周五)
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三會議室(臺北市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議程:
9:10-10:10
西川満の戦后創作活動と近代日本文學史における第二期臺灣ブーム(藤井省三,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
10:30-12:00
主持人:黃自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臺灣という身體の「再現」──真杉靜枝を書くということ(垂水千惠,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留學生中心教授)
紀行から批評へ——佐藤春夫が臺灣を描くとき(河野龍也,日本實踐女子大學國文學科講師)
「文藝臺灣」時代の邱永漢(張季琳,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13:30-15:00
主持人:鍾淑敏(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新居格と臺灣(西村正男,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社會學部教授)
莊司総一「陳夫人」に至る道——「三田文學」発表の諸作から臺南の文學へ(大東和重,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副教授)
《雅歌》《盛裝》《天使》中的《純粹小說論》實踐──兼論外地「臺灣」對橫光利一創作的意涵(謝惠貞,日本帝京科學大學講師)
15:20-16:50
主持人:陳瑋芬(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亞太專題中心合聘副研究員)
大正博覧會「臺灣館」の観方──志賀直哉を中心に(郭南燕,日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童謠殖民與在地覺醒──從野口雨晴、北原白秋臺灣紀行、童謠創作看臺灣的童謠搜集運動(吳翠華,元智大學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表象の中の「日月潭」──植民地時代の日本人作家による表現から(陳萱,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16:50-17:30
主持人:藤井省三(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
引言人:垂水千惠(日本橫濱國立大學留學生中心教授)
西村正男(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社會學部教授)
大東和重(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副教授)
張季琳(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3、「朝往東亞的生死學」臺日國際研討會
時間:2011年10月7日(周五)
地點: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3001會議室(高雄市鼓山區西子灣蓮海路70號)
主辦單位:國立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同文學院、東京大學「全球性卓越研究中心計劃『生死學的展開與組織化』」
議程:
10:20-11:50
主持人:林慶勲(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震災與日本人(竹內整一,鎌倉女子大學教授)
東日本大震災后未曾體驗的地帶——關于日本曝露在低輻射劑量論爭的構想(一之瀬正樹,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12:50-14:20
主持人:越建東(國立中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生死學在臺灣的文化沉思(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林耀盛,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暨心理研究所教授)
亞洲電影中的喪儀符碼與生死意象——電影《父后七日》(臺灣)與《送行者》(日本)文化意涵之比較分析(楊濟襄,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14:40-16:10
主持人:鄭力軒(國立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長)
生命倫理與宗教——重探恩格爾哈特(池澤優,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
實踐中的生死——田邊元「死的哲學」與慈濟的宗教世界(廖欽彬,國立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
16:20-17:50
【綜合討論】
主持人:林慶勲(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討論人:林耀盛、金子昭、楊濟襄、越建東、竹內整一、一之瀬正樹、池澤優
4、關帝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1年10月7至8日(周五至周六)
地點: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中商大樓二樓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29號)
主辦單位:臺中技術學院應用中文系
議程:
10月7日(周五)
9:00-10:30
主持人:蕭登福
關圣帝君前史(麥谷邦夫)
《道法會元》中的關元帥(朱越利)
《護國佑民關帝伏魔寶卷》初探(蘇瑞隆)
10:50-12:20
主持人:朱越利
論華人民間宗教神祇的神格轉化:以關公晉升玉皇大帝為焦點(張家鄰)
香港關帝信仰與善書(游子安)
臺灣關帝信仰與文創產業(廖芮茵)
13:30-15:30
主持人:張家麟、游子安
幫會關帝信仰在馬來亞華人社會的影響(王琛發)
福建詔安客家地區的關帝信仰(林振源)
《關帝明圣經》的流傳與著作年代初探(王見川)
論關帝信仰的成因及其文化意涵(丁孝明)
15:50-17:10
主持人:王琛發
玄門真宗皈依科儀(陳桂興)
天帝教教徒皈宗儀式與認識教壇課程(蔡光思)
一貫道的求道儀式及其意義(鍾云鶯)
10月8日(周六)
9:00-10:30
主持人:林安梧
關帝信仰文化之忠烈余韻——明花關索詞話與福建等地關索戲述略(葉明生)
明末西洋教會與宮廷關公信仰的沖突(胡小偉)
宋元至清,關帝神格及相關道書、鸞書探論(蕭登福)
10:50-12:10
主持人:林文欽
越南關帝信仰(陳益源)
儒家忠義觀念與關帝信仰(李焯然)
三國演義的關羽與關圣帝君的「義」(林安梧、廖崇斐)
13:30-15:30
主持人:葉明生、陳益源
高雄地區關帝廟簽詩之研究──以《關帝百首簽詩》為中心(林文欽)
關帝信仰與善書的社會教化(鄭志明)
關帝信仰在臺灣的轉變探析(林翠鳳)
近現代「玄靈」關帝經典及其儒學義理略論(李建德)
15:50-17:10
主持人:鄭志明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宗教皈依儀式的探討(楊麗玉)
天主教入門圣事(李紅珍)
佛教皈依儀式探微(洪錦淳)
當代道教宗派傳度科儀意涵初探——以太乙玄宗為論述焦點(李建德、柯奕銓)
5、廿一世紀華語文科際整合學術研討會
時間:2011年10月7日(周五)
地點:國立聯合大學國際會議廳(苗栗市恭敬里聯大1號)
主辦單位:教育部、聯合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華語文學系
議程:
9:10-10:10
主持人:畢威寧
敘事、結構與意指——〈上班族的一日〉解析(王幼華)
評論人:何修仁
華人社會文化中飲食類成語之人物心理分析(李虹叡)
評論人:黃惠禎
10:30-11:50
【主題演講】
全球化下的華語文教育展望與省思(董鵬程)
13:10-15:10
主持人:何修仁
徐志摩〈再別康橋〉節奏分析(陳啟佑)
評論人:劉若緹
移民家庭的語言使用與轉移(鍾鎮城)
評論人:錢奕華
新移民女性華語閱讀之心流體驗(梁斐瑜)
評論人:潘玲玲
親子共學——苗栗縣印度尼西亞籍新移民親子共學華語教材初編(何照清)
評論人:吳宜婷
15:20-17:20
主持人:何照清
「國別化」對日華語教學中日常用形容詞對比研究與教學應用(呂承儒)
評論人:戴玉珍
華語教學詞匯語義場建構策略(錢奕華)
評論人:周靜琬
華語文網絡漢字學習平臺分析(溫敏淦)
評論人:吳聲毅
華語文網絡混成式平臺課程之教學實施與觀察——以在線平臺與實時互動工具結合之課程為例(舒兆民)
評論人:連育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