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孔雀東南飛發生地考
——經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一

  最近在潛山縣小市港一帶就《孔雀東南飛》的民間傳說進行了一些考察。我發現,盡管這出愛情悲劇已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但它仍深深地銘刻在當地人們的心中,流傳在婦孺們的口上。通過考察,我們感到這個民間故事以及小市港周圍的一些遺跡,對正確理解《孔雀東南飛》的詩義,澄清一些疑點是很有幫助的。因此,特公諸同好并就正于高明。

  安徽潛山縣的梅城鎮,即漢末廬江郡的府治所在地。這是一座秀麗而古老的山城。潛水從它的西面緩緩流過,皖河的支流梅水又流經它的城東門。在它西北二十五公里處,即是有名的天柱山。它的東南面則是一些低矮的丘陵和坡地。出梅城鎮東門,沿著清澈的梅河往南走五里左右,便到了林木蔥籠的焦家莊,傳說中的焦仲卿、劉蘭芝的愛情悲劇就發生在這里。據當地傳說,漢朝末年這里住著一個財主叫焦八叉,焦八叉早年病故,留下一子一女,子名焦仲卿,女名焦月英,由寡妻焦夫人撫養成人。仲卿長大后,就在廬江郡府里當差,并娶了離家不遠的劉家山劉大的妹妹劉蘭芝為妻。劉大是個出名的潑皮,在街上開了個山貨行,蘭芝同她的母親住在離街不遠的鄉下。蘭芝知書達理,勤勞賢慧,與焦仲卿成親后,夫妻之間相處甚得。但不料卻得不到婆婆的歡心。焦母千方百計逼兒子休棄蘭芝。蘭芝被休后,乃兄又逼其另嫁。蘭芝不從,徑投劉家山前草塘自盡。焦仲卿昕此兇信后,也在焦家庭院內吊死。蘭芝死后,劉大便將蘭芝尸體抬到焦家,尋釁鬧事。焦母痛子憂禍,一命嗚呼。仲卿之妹焦月英出面斡旋,并出于對兄嫂的同情,要求將兩人合葬。劉大在接受錢財后,又迫于鄉親們的壓力,只好答應合葬,但提出一個條件:既不葬在焦氏墳上也不葬在劉氏墳上。于是眾人合議就葬在焦、劉二莊中間,距兩家大約皆五里的小市港背后的高坡上。合葬時焦、劉二莊的年輕媳婦們都來鏟土培墳,并在周圍種上松柏,以此來表示他們對這對青年男女的婚姻悲劇的深切同情。

  從焦家莊沿梅河向南走五里,就到了傳說中焦、劉合葬的所在地小市港了。小市港又叫小吏港或焦吏港,皆因焦仲卿的故事而得名。此地在晉前屬廬江郡,現屬懷寧縣。這里是梅河和皖河的交匯處,交通便利,商業繁榮。傳說中劉大的山貨行就開在這里。小市港的南端有座孔雀臺。從殘存的碑文可知,此臺初建于唐末,原是個土臺,是周圍鄉民為紀念蘭芝夫婦唱戲之所。元朝時臺上加蓋了竹棚,到明永樂年間,擴大改造為磚木結構的樓臺,到了清康熙年間,此臺又加以修葺。“文革”中,被當作“四舊”橫掃,殘存的梁柱也被人盜去,連樓前的石碑也被抬到油坊作壓榨之用。據當地人介紹,這座孔雀臺高三丈余,頂為綠色琉璃瓦,金頂銅檐,飛閣流丹,十分壯觀。孔雀臺的整個建筑呈品字形,中間為主臺,約四平方丈,供表演之用;兩側為廂房,供演員化妝、住宿之用。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合葬墓,在今小市公社糧站倉庫后面的高坡上,叫孔雀墳,大概是出于《孔雀東南飛》的詩意。據當地老年人介紹,此墳咸豐年間猶存,后毀于天平天國戰火之中。昔日的孔雀墳今已蕩然無存,今日的劉蘭芝、焦仲卿合葬墓在昔日孔雀墳下。墓為水泥澆筑,墓碑上鐫刻“漢焦仲卿、劉蘭芝之墓”九個魏碑體大字,周圍種植許多松柏,極力仿造《孔雀東南飛》中所描繪的“東西植松柏,左右植梧桐,枝枝相復蓋,葉葉相交通”詩意。沿孔雀墳向東望去,有座青青的山崗,據當地人介紹,這座山崗叫花山。看來“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也不為無征了。

  從小市港往東南再走兩里,就到了劉蘭芝的娘家劉家山。劉家山是個不大的村莊,以劉姓居多。有關劉蘭芝的歷史遺跡,已堙沒無聞。現結合民間傳說,對以下幾個問題作些探討。

一、關于此詩的寫作年代

  《孔雀東南飛》詩前有序:“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對此詩的寫作時間,作者說得很明確。但后代學者在研究此詩時,認為詩中的“青廬”、“龍子幡”等是南北朝時才有的,從而推斷此詩是南北弱朝時的作品。其實,這個推斷是很不確切的,因為青廬和龍子幡不一定南北朝時才有,前人已有專論,姑且不談。就從上述的民間傳說中,也能為此詩作于漢末提供點佐證:傳說中此事發生于潛山梅城鎮一帶,而詩序中稱廬江郡。按廬江郡的府治,漢初在今廬江縣一百二十里處的舒城,漢末才徙于今天的潛山梅城鎮。而小市港在西周時屬舒國,從兩漢到西晉時屬廬江郡。據此推測,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可能是漢末到西晉這段時間,而以在漢末可能性最大。因此相信詩前原序,反倒沒錯。

二、對“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兩句詩的解釋

  名家注本對此的解釋幾乎都是一致的,認為此二句是以鳥起興“言孔雀向東南飛去,但因顧戀它的配偶,所以走不了幾里就徘徊不前”。聞一多先生還引《艷歌何嘗行》、《襄陽樂》、偽《蘇武詩》來證明這是漢樂府詩的常用手法。我認為這些解釋都是不錯的,但對照在潛山一帶考察情況,覺得詩意似乎不止于此。孔雀為什么要向東南飛去?這與小市港在焦家莊的東南、劉家山又在小市港的東南是否有關?“五里一徘徊”,與梅城鎮距焦家莊,焦家莊距小市港,小市港與劉家山大約皆五里左右是否有關?因此,我認為,這兩旬不光是起興、虛寫,也是實指,由眼前事物而發的詠嘆。就象李白的《將進酒》前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樣,既是起興,以喻人生短暫,但也是實指他與友人暢飲的黃河邊。也許這樣的推測是膠柱鼓瑟、生搬硬套,但任何民間故事的產生總多少帶有地域的特征,而民間故事經過文人加工、升華為優秀名著時,也總是擺脫不了現實的基礎。因此這樣的解釋可否作為傳統解釋的一個補充?

三、對“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兩句的理解

  郭茂倩的《樂府詩集》以及解放后的一些選本,在此句下均無注釋,大概以為詩義淺近,不注自明。對照一下民間傳說,我認為“自掛東南枝”一句亦大有深意。因蘭芝的家鄉在焦家的東南,仲卿聞變后,曾在庭樹下徘徊,他很可能在向著東南方眺望,為蘭芝的殉情而默禱、哀傷,而后又忠貞自誓,終于向著蘭芝殉情的方向,追著蘭芝的腳步而去了。仲卿用“自掛東南枝”這一行動來實踐自己的諾言和表示對封建禮教的反抗。所以“東南枝”三字不是作者隨意安上的方位,而是大有深意的。據《吳越春秋》所載,伍子胥在被迫自殺時,曾要求把頭掛在姑蘇的東門(今胥門),表示要親眼證實越軍將從此門入城。我認為,這兩個傳說在這一手法上是有一致之處的。

四、“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旁“的華山究竟是虛指還是實指??

  《樂府詩集》的編者郭茂倩認為:這是借用南朝樂府《華山畿》傳說中的地名來象征至死不渝的愛情,因此,華山是虛指。聞一多先生則認為是實指,華山即“廬江郡小山名”。余冠英先生進一步指實為“也許是安徽省舒城縣南二十五里的華蓋山”。我認為郭茂倩之說似乎不確,因為《華山畿》雖也是個殉情故事,但卻發生在南朝宋少帝時,不能用來為漢末的故事作注,更不能反過來以此作為《孔雀東南飛》創作于南朝的證據。聞、余二先生推測為實指倒是很有見地,但從實地考察來看,兩位先生之說也還有需要進一步訂正的地方。我認為華山就是孔雀墳附近的花山。花山,又叫施山,是個術竹茂密的土質小山,傳說中的仲卿夫婦合葬的孔雀墳就在花山西南面約六里的高坡上。至于說“華山”就是“花山”,其理由有二:第一,據《唐韻古音》:“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間用。”可見在南北朝以前,凡“花”字皆寫作“華”。第二,東漢時與廬江郡同屬揚州刺史部的九江郡內有個褒禪山(今含山縣褒山鄉境內),又叫華山,但王安石在游山時,從古碑上發現此山并不叫“華山”,而應叫“花山”,從而發了一通“學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宏論。由此可見,即使到了宋代,花山仍是可以讀成華山的。因此,“合葬華山旁”可能就是指合葬在小市港附近的花山腳下。

安徽潛山縣小市港的焦仲卿、劉蘭芝合葬墓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平县| 福海县| 枣庄市| 淳安县| 西华县| 漾濞| 仁化县| 吉首市| 积石山| 吉水县| 阜康市| 登封市| 花垣县| 如东县| 吴忠市| 毕节市| 驻马店市| 湘乡市| 新郑市| 苏尼特右旗| 龙州县| 南雄市| 景德镇市| 栾川县| 黄骅市| 滦平县| 六枝特区| 涞水县| 呼伦贝尔市| 嘉祥县| 女性| 泾源县| 兴国县| 镇远县| 上杭县| 什邡市| 鄂尔多斯市| 哈巴河县| 正定县| 杭锦后旗|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