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與順昌的神猴文化
說起福建順昌也許知者不多,但是說起孫悟空那可就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如果說順昌是孫悟空原型的祖籍地,那不少人一定會驚詫不已,但越來越多被發現、被發掘的文物,佐證了順昌確實有可能是孫悟空原型地,或者說是原型發源地之一。這個觀點正逐漸被研究《西游記)的專家、學者所接受,在2004年國家級旅游權威雜志《風景名勝》第12期對2004年全國風景名勝十大事件大盤點中,關于孫悟空原籍在順昌寶山的觀點被列入十大事件之一參與爭鳴。上述觀點并出現在美國有巨大影響的(國家公園》雜志上,也有日本學者在前些年的著述中就提出孫悟空的出生地在福建。
從2001年7月順昌寶山寺大殿被國務院頒布為第五批國家級保護文物單位以來,寶山——這座沉寂了幾個世紀的名山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在研究這座600多年前建造的、全國獨一無二的全仿木石結構建筑的同時,也注意到了位于寶山極頂號稱‘南天門”下的“雙圣廟”或‘雙圣墓”。在這里,明明白白地塑著一尊“齊天大圣”像和兩塊刻有“通天大圣”、“齊天大圣”文字的墓碑,特別是那尊握有鐵棒的“齊天大圣”像,通過神猴,更準確地說透著孫悟空的活潑、勇敢和靈氣,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與流傳至今的孫悟空形象毫無二致。‘南天門”上至今兀立著的殘垣斷壁,與之相距50多米、稍低于”南天門”始建于1363年的寶山寺大殿,可能晚了100多年(據殘損的梁柱上鐫刻的紀年文字推算,是明嘉靖二十七年即1548年所建)。雖如此,但南天門上建筑及其下方的”雙圣墓”建造時間,還是可以推定先于明代大作家吳承恩撰寫文學巨著《西游記》的時間,因為生于1504年的吳老先生60歲時才開始著手創作他的《西游記》。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從南天門的建筑和::雙圣墓”緊挨一處分析,被摧毀的南天門建筑供奉的應是“齊天大圣”和”通天大圣”塑像,幾乎可以推斷說南天門的建筑應是一座‘雙圣廟”,而非”門樓”。由于寶山特定的自然環境,氣候多變,風雨雷電極為慘烈,處在寶山之巔的物體極易受到雷擊。因為建筑物被雷電摧毀,所以人們才轉到面積較小的”雙圣墓”祭拜。猴子和蛇一樣是福建人崇拜的圖騰,因此,南天門上的建筑實際上是一處民間信仰活動場所,也就是順昌當地人對人格化的神猴——孫悟空的崇拜和敬仰的場所。當時人們之所以在順昌的最高峰寶山(海拔1304米)建造祭祀神猴的場所,也說明了孫悟空在當時老百姓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順昌人的祖先對猴的崇拜和敬仰可以說無處不在,除了南天門和陸續發現的碑文、石刻以外,神猴文化還可以在現存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中找到。據熱心神猴文化研究的人士調查,全縣目前已發現與神猴有關的活動場所不下30處。如果不是上世紀60年代發生的“文化大革命”對歷史文化的破壞,順昌現存的與神猴有關的文物會更多。在順昌現存或”文革”后修復的195處民間信仰活動場所中,1/3以上與觀音菩薩、太上老君、土地公、哪吒、千里眼、順風耳、七仙女、白馬公主、金童玉女、朱大元帥等(西游記》中的人物有關,而直接供奉“齊天大圣”的場所也有6處,單獨供奉的有3處。其中面積最大的要數高陽鄉大玢村青龍崗的龍臺觀,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祭拜傳統最為完整、場面最為熱烈,并且沿續至今的是鄭坊鄉峰嶺村的”齊天大圣殿”,該殿占地110平方米,每年農歷七月十七日,是齊天大圣孫悟空生日。這一天,人們一早就到村對面一塊立有“通天大圣能濟真君神位座”石碑的土坪上,并在這里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熱鬧非凡。
在順昌,同時崇拜“齊天大圣”和“通天大圣”的民間信仰活動場所較多,人們通常認為“齊天大圣”和“通天大圣”是兩兄弟,但民間也有人認為‘齊天大圣”和“通天大圣”是一個人,“通天大圣”即“齊天大圣”,這個觀點似乎在寶山南天門上的”雙圣廟”中只有一尊手持鐵棒的“齊天大圣”神像得到證實。但是,在順昌縣際會鄉的一座”齊天大圣府”里,神案的正中供著孫悟空兄弟姐妹五尊神像,神像的個數與記載的相吻合。在“齊天大圣府”的對面原來還有“三圣碑”,分別為”通天大圣”、”本壇土地”、“黃公道者”,這些實物說明了孫悟空有兄弟姐妹的記載也源順昌。那么”齊天大圣”和“通天大圣”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筆者分析應是兩個人,并且兩人的本領高強。《西游記》僅突出描繪孫悟空,是集中體現了當時民間百姓對理想人物至善至美的追求和希冀,同時也有利于作者對《西游記》人物的構思和安排。
福建地處亞熱帶,溫暖濕潤,林木蒼翠,特別是順昌最高峰——寶山附近的廣闊地區,原始森林遍布,是猴類理想的天然棲息地。寶山上的許多地名也與《西游記》中地名相同或相近,順昌許多流傳至今的傳說和祭拜活動都與《西游記》有關。應該說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形象是作者綜合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神猴文化精華,殫思竭慮創作出來的,而順昌豐富的神猴文化素材也許正是吳承恩創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