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故事:“一樹梨花壓海棠”
附錄
《過庭錄》 宋·范公偁
張先子野郎中《一叢花》詞云“懷高望遠(yuǎn)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魂正引千絲亂,更南陌、香絮濛濛。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rèn)郎蹤。 雙鴛池沼水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朦朧。沉思細(xì)恨,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fēng)”一時盛傳。歐永叔尤愛之,恨未識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謁永叔。關(guān)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東風(fēng)郎中”。東坡守杭,子野尚在,嘗預(yù)宴席,有《南鄉(xiāng)子》詞,末句云“問道賢人聚吳分,試問也應(yīng)傍有老人星”蓋年八十馀矣。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宋· 胡仔
有客謂子野曰:“人皆謂公‘張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也”。公曰:“何不目之為‘張三影’。客不曉。公曰:‘云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隔墻送過秋千影’此余平生所得意者”。
又:張初謁見歐公,迎謂曰:“好。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恨相見之晚也”。時應(yīng)子和有云“‘兩岸夕陽紅’、‘蠟炬短燒紅’、‘風(fēng)過落花紅’”。或謂張子野為“三影尚書”,子和為“三紅秀才”。
《詩人玉屑》卷十八 宋·魏慶之
東坡云:子野詩筆老健,歌詞乃其余波耳。湖州西溪詩云:“浮萍斷處見山影,野艇歸時聞草聲”;與予和詩云:“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若此之類,亦可追配古人。而世俗但稱其歌詞。昔周昉畫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蓋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堯山堂外紀(jì)》卷四十六 明·蔣一葵
張子野年八十五,其家尚蓄聲妓。蘇子瞻作詩戲云:“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毛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柱正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平生忝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古今詞話》上卷 清·沈雄
胡應(yīng)麟曰:天圣間,一時有兩張先者,皆字子野,俱進(jìn)士,其能詩壽考悉同。一博山人,號三影者。一吳興人,為都官郎中。見齊東野語。愚按“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欲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將命之語,人或疑之。子野自謂,何不謂之“張三影”。如“嬌柔嬾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并前句為“三影”,豈博山人為之乎?且吳興近杭,子野至,多為官妓作詞。常與東坡作《六客詞》,而年最耄,載在癸辛雜識。不聞有兩人同號“張三影”者也。
張先碧牡丹 清·葉申薌《本事詞》
晏元獻(xiàn)尹京兆日,辟張子野為判官。公適新納一姬,其寵之。每子野來,令出侑觴,輒歌子野詞以為樂。嗣王夫人不容,遣去。他日子野至,公與之飲,子野制《碧牡丹詞》,令營妓歌之。詞云:“步帳搖紅綺。曉月墮,沈煙砌。緩板香檀,唱徹伊家新制。怨入眉頭,斂黛峰橫翠。芭蕉寒,雨聲碎。鏡華翳。閑照孤鸞戲。思量去時容易。鈿盒瑤釵,至今冷落輕棄。望極藍(lán)橋,但暮云千里。幾重山,幾重水”。公憮然曰:“人生行樂耳,何自苦如此!”亟命於宅庫支錢,取侍姬回。既至,夫人亦不復(fù)誰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