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故事:“一樹梨花壓海棠”
張先詞最大的特征就是富有韻味、韻致,這與他在詞中刻意避免直說,更不說盡,而多淺點淡染,側面烘托映襯,于朦朧恍惚之中,顯現一種含蓄蘊藉之美。張先本人對此也是心到神知。據沈雄的《古今詞話》:有人曾對張先說:人們都稱你是“張三中”。因為他的詞作《行香子》中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名句。張先說:“為何不稱我為‘張三影’呢”。因為他的詞中有“云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歸朝歡》);
“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剪牡丹》)。看來,張先極力表現一種含蓄蘊藉之美是很自覺的。實際上,在他的詞作中,寫到“影”景色的有二十多處,其中有天影:“苕水天搖影”(《虞美人》);有水影: “憶苕溪,寒影透清玉”(《憶秦娥》);有人影:“水天溶漾畫橈遲,人影鑒中移”(《畫堂春》);有燈影:“漸樓臺上下火影星分”(《泛清苕》);有花影: “草樹爭春紅影亂”(《木蘭花》);有月影:“惜霜蟾照夜云天,朦朧影,畫勾闌”(《系裙腰》)。其中最有名的當數《天仙子》中的“云破月來花弄影”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全詞將作者慨嘆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與暮春之景有機地交融一起,工于鍛煉字句,體現了張詞的主要藝術特色。詞中情致比較低回。流年易逝,舊歡難拾,因而醉愁惆悵,但措語深婉,并不激烈。換頭以下,景物如繪。其中“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之所以受到多方稱贊,被專門前來拜望的工部尚書宋祁稱為 “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不僅是因為它出色地刻畫出月下花影的美妙,更主要是借景抒情,在花月影中溢散出傷春惜景之情。按照常理,暗夜中的花并無影,“云破月來“之后方始有之,但又無所謂”弄“。花之所以能“弄影”,是因為有了風,風既吹散烏云,又吹動花枝,才會如此。所以云破、月來、花弄影,都是“風不定”的結果。而月下殘花在即將成為明日落紅前的“弄影”,實是自憐,這與前面所說的“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亦暗作呼應。所以后人評論說:“物色在于點染,意態在于轉折,情事在于猶夷,風致在于綽約,語氣在于吞吐,體式在于游行”,張先是“深悟其妙”(陸時雍《詩鏡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