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漫話黃香故里——在黃香文化論壇上的發言

  題記:2010年10月28日下午,中國黃香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建軍,及研究會成員黃四柏、黃獻清等一行四人來訪。請我于11月6日下午到云夢三湖酒店參加“黃香文化論壇”會,宣講黃香故里及其相關問題。會上,我根據他們的要求作了發言。下面是發言全文。

  中國黃香研究會會長黃建軍先生,要我在今天的論壇上講一講黃香故里及其相關問題。所在各位黃氏宗親都是研究黃香文化的專家,在下不敢班門弄斧。但是,黃會長有囑,卻之不恭,只好尊敬不如從命。

  我發言的題目是:漫話黃香故里。講四個問題:第一,江夏郡的地望;第二,黃香故里之爭;第三,古安陸與今安陸;第四,我所耳聞目擊的黃香墓。

  《后漢書·黃香傳》開篇的第一句話,就交待黃香故里:“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也?!彼裕裉煳蚁戎v江夏郡。

一、江夏郡的地望

 ?。ㄒ唬┙目さ膩須v

  “江夏”一詞,最早見于屈原《楚辭·九章·哀郢》:“去故鄉而就遠兮,尊江夏以流亡?!边@說明屈原流放是沿長江、夏水一帶到湖南去的。

  “江夏”的“江”古稱“江水”,今稱“長江”;“夏”指“夏水”,是一條季節性河流,它從江津(今沙市東南)的中夏口分江水東流,經過監利縣北,然后折向東北,流至沔陽城東北注入漢水。全長500里。文獻記載它“夏流冬竭”,說它夏秋豐水季節水滿,冬春枯水季節水涸,故名“夏水”。因夏水從沔陽注入漢水,故沔陽以下直至長江的漢水河段,引申延展稱“夏水”,漢水注入長江的地方便稱“夏口”。有的史書把整個漢水引申延展稱“夏水”,從這個意義來講,“江夏”也可理解為“江漢”。

  把“江夏”一詞用于地方行政區劃的名稱,是西漢王朝時的事。西漢前期,切割南郡東部、衡山郡西部(今黃岡地區)置江夏郡。對于設置江夏郡的起始時間有兩說。一是《水經注》謂:“權高帝六年置”。“權”是估計,并不確定,但高帝六年置江夏郡的說法卻很流行。二是新證據動搖了江夏郡“高帝置”的說法。1983年12月,江陵縣張家山247號漢墓出土的竹簡《定讞書》,記載高帝八年,安陸縣丞向南郡守彈劾獄史隱匿無戶籍成年男子的罪行,南郡守批復交安陸縣論處。既然漢高帝八年南郡守向安陸縣批復案件,證明江夏郡不是高帝六年置?!稄埣疑綕h墓竹簡·秩律》注釋第50條,謂:“竟陵、安陸、州陵、沙羨,漢初屬南郡,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歸江夏郡?!闭f明江夏郡是漢武帝時所置。出土文物是第一手資料,當屬可信。

  “郡”,是古代地方行政區劃名。漢代的郡,相當于現在的省。這是從兩方面來類比的。一是從幅員來說。以當今論,西從湖北鐘祥、潛江、沔陽、嘉魚、蒲圻、崇陽以東,直至與安徽接壤的地區,以及河南光山、新縣以西、信陽以東、淮河以南的地區,都屬江夏郡,相當于現在大半個湖北省的面積。二是從郡守的級別來看?!稄埣疑綕h墓竹簡·秩律》記載,郡守與御史大夫、內史同級別,年薪都是2000石(糧食);內史的職權是“掌治京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首都的市長,郡守與首都市長同級別,當然屬于省部級了。晉以后的郡,管轄范圍逐步劃小,級別也降到地區一級了。

 ?。ǘ┙目ぶ嗡淖冞w

  江夏郡的治所在哪里呢?對于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在歷史長河中,“郡”是動態的,尤其是江夏郡,其治所不僅遷徙頻繁,而且一度出現南北兩個江夏郡軍事對峙的局面,如果籠統地述說江夏郡的地望,就會時空錯位,人事顛倒。下面分述不同歷史時期江夏郡的地望。

  1.西漢江夏郡治:《元和郡縣志》鄭重糾錯

  權威的歷史地理著作,大都確認西漢江夏郡郡治在云夢。

  影響深遠的歷史地理名著《水經注·江水篇》引《地理志》曰:“夏水過郡入江,故曰江夏。舊治安陸?!睂τ谶@個“舊治安陸”,《元和郡縣志》明確指出就是云夢古城?!对涂たh志》是中唐憲宗朝元和八年,由著名宰相李吉甫主持編撰的地理總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歷史地理名著之一。該志第二十七卷安州條謂:“故漢所理江夏郡前書多言在安陸。其云夢縣東南四里涢水之北,有江夏古城,……則前漢江夏郡所理也?!边@是說以前很多歷史地理書都說江夏郡治在安陸,而誤以為是在今安陸,因此,《元和郡縣志》在此鄭重指出,云夢縣東南四里涢水之北的古城,就是前漢江夏郡的治所,以糾正前人的錯誤。所謂云夢縣東南四里涢水之北的江夏古城,很明顯,所指就是云夢人俗稱的“楚王城”。怎樣理解“云夢縣東南四里涢水之北,有江夏古城”這句話?中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云夢古城已廢棄了500多年,古城垣遭受嚴重毀損,東城垣已被水毀,夷為平地,唯東北和東南的古城遺址尚有保存,所以《云夢縣志略》謂:“今環縣城東北一帶尚有廢址形勢。”而其它史著則謂縣東南有古城遺址。這里所言“涢水之北”是指縣河之北,因為縣河是涢水(俗稱府河)的支流,史稱“涢水東支”,云夢古城的南垣正是沿著涢水東支的北岸,向東南延伸約兩公里后,才折向北去。兩公里剛好4華里,故如是說。

  中唐時期另一位著名史學家杜佑,在其開典章制度專史先河的《通典·州郡志》云夢縣條謂:“云夢漢江夏郡故城在今(云夢)縣東南?!北彼蔚乩韺W家樂史著《太平寰宇記》稱:安州云夢縣“江夏故城,漢為郡城,在今(云夢)縣東南是也?!?/p>

  當代歷史地理學者潘新藻《湖北省建制沿革·秦漢郡縣·江夏郡》載:“前漢江夏郡治,在云夢縣東南四里,即《水經注》等書所謂治安陸也?!?/p>

  《辭?!丰尅敖摹保骸翱っ!嗡诎碴懀ń窈痹茐簦!?/p>

  以上所引文獻資料,足以證明西漢時期的江夏郡治在云夢。

  2.東漢江夏郡治:云夢、西陵內城外城辨正

  對于東漢的江夏郡治所,史書諸說不一。

  《續漢志》謂:“后漢江夏郡治西陵。”即今武漢市新州區。

  《一統志》謂:“云夢有廢西陵縣城,為江夏郡外城?!薄督目h志》謂:“外城在云夢縣北十四里?!?/p>

  《宋書地理志》稱:“黃祖(江夏太守)治安陸,是云夢之西陵外城。”

  以上所引文獻資料認為,東漢時江夏郡治地望在西陵,江夏郡的外城在云夢。怎樣理解江夏郡治的內城和外城呢?我理解是本部與分部之別,這是說江夏郡治的本部在西陵,分部在云夢。這個說法疑點多多,不能盲從。

  首先必須明確,本部就是省會,省會必然建立在大都會。東漢時云夢和西陵究竟哪個是大都會?往事越千年,滄海變桑田,東漢時的都會的蹤跡蕩然無存。其實,傳世文獻說不清的事,應該改變思維方式,叧辟蹊徑,可以求助于文化遺存。文化遺存是當時遺存下來的實物,是第一手資料,比傳世文獻更具權威性,可信度更高。

  我把《中國文物地圖集·湖北分冊》中的云夢和西陵兩地的文化遺存,進行了認真的比較,發現東漢時期的西陵不具備大都會的物質條件;相反,東漢時云夢大都會的身影卻依稀可辨。

  首先看墓葬。墓葬的多寡,可以折射出這個城市當時人口的密度,應該說這是檢測古城繁榮程度的硬指標。文物地圖集中,新州只有6個混合墓群中夾雜了一些漢墓,還不知道是東漢墓還是西漢墓;即使全是東漢墓,也顯得微不足道;如果全是東漢墓,西漢時期的西陵豈非是無人區?顯然是不可能的。而云夢的東漢墓群則達60處之多,且規模都相當大,零散的東漢墓則比比皆是。由此觀之,云夢當是東漢時期江夏郡的大都會。

  其次看古城遺址。西陵的漢代遺址有兩處,都只遺留了漢代陶片,沒有古城遺址。而云夢古城經過省、地、縣三級考古專家多次考察發掘,結論是始建于戰國中晚期,秦、漢、魏、晉沿用的古城遺址,其規模達2.1平方公里,是兩漢江夏郡境內首屈一指的大城邑,其殘存的古城垣、護城河都清晰可見,郡城的氣派猶存,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三看出土文物。因鄙人見聞有限,對新州出土的東漢文物知之甚少,不敢妄論。對云夢出土的東漢文物略知一二。云夢被譽為湖北省的文物大縣,東漢文物不僅數量多,而且品位高,令人嘆為觀止的東漢陶樓,聞名全國;另一珍寶是東漢關內侯金印,正與黃香曾孫黃琬的封爵不謀而合。由此觀之,認定東漢江夏郡治在西陵,沒有足夠的物質條件為證;即使撇開文化遺存來考察東漢江夏郡城的內外之別,也不會西陵是內城,云夢是外城,而應該是相反。

  古代城市區分內外,多以政治、軍事、標志性建筑為坐標,我們就從這三個層面來進行考察。

  首先從政治層面來看。古人習慣于以政治中心來區分內外。唐以前的首都多設在長安附近,所以稱函谷關以西為關內。唐貞觀年間,置關內道于函谷關以西。東漢時期的江夏郡屬荊州刺史部所轄,荊州刺史部的政治中心在江夏郡以西。云夢與西陵比較,云夢靠近政治中心,西陵遠離政治中心,應該云夢是江夏郡的內城,西陵是外城,絕不應該相反。

  其次從軍事層面來看。東漢后期的軍事形勢是,荊州的劉表與東吳的孫權是宿敵,劍拔弩張,一觸即發。原因是劉表在襄陽保衛戰中,調派江夏太守黃祖增援,在襄陽城外的峴山伏兵,射死了孫堅,構成世仇,孫權時刻不忘報劉表、黃祖的一箭之仇。從軍事防御的角度來看,應該前方是外,后方是內。劉表時期的東吳還在柴桑(今江西九江)以東,不言而喻,西陵是前方,云夢是后方,應該云夢是內城,西陵是外城,而決非相反。

  其三從軍事設施來看。劉表為防御東吳入侵,特命江夏太守黃祖在今黃陂城西23里處構筑石陽城。此城一建,更加清楚地區分了內外:云夢在防御圈內,西陵在防御圈外,怎么能把防御圈內的城稱為外城,而把防御圈外的城稱為內城呢?

  上述對江夏郡的內城和外城的考查,足以證明東漢時期的江夏郡治所仍然在云夢古城。前引《江夏縣志》“外城在云夢縣北十四里”的說法不足為據。云夢縣城北十四里就是陳李灣遺址,《中國文物地圖集·湖北分冊》記載為宋代的遺址,與漢代不對號。《云夢縣志略》記載好石橋的東西二城是漢江夏郡外城,但是多次文物普查的結論都不是漢代遺址,好石橋東城是新石器時期的遺址,西城是西周時期的遺址。由此可見,東漢時期的江夏郡治所在云夢古城,即云夢楚王城,應是確定無疑的。

  3.三國江夏郡治:曹魏、孫吳南北爭雄分置

  三國時期吳魏爭奪的焦點在江夏,兩雄互不相讓,爭置江夏郡。魏江夏郡的治所設在石陽城(位于黃陂縣西23里),赤壁之戰后又在今漢陽月湖堤邊修筑卻月城屯兵。吳將凌統、董襲拔掉了這個軍事據點,搗毀了卻月城,使孫吳得以在夏口立足,以漢陽龜山上的魯山城為吳江夏郡城(此城系劉表長子劉琦為江夏太守時所筑),謂之沙羨。魏失卻月城,被迫退守石陽城,孫權多次親率大軍圍攻石陽城,均無功而返。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孫權在江夏山(武昌黃鵠山,即蛇山)筑城,從魯山城移吳江夏郡治所于此城。因為此城面對江北夏口,故名夏口城。這是江夏郡治第一次下江南。

  吳江夏郡治下江南后,漢陽的魯山城便成為吳國的前沿軍事陣地,東吳不斷派軍過漢江襲擾魏江夏。至魏國揚烈將軍王基任荊州刺史時,從保境安民和平吳滅孫的戰略出發,選擇在今云夢縣南部水鄉修筑上昶水城(即今云夢下辛店新府城),把魏江夏郡治從石陽城遷到上昶城,以逼夏口,從此吳軍不敢輕易渡江。有的史書說上昶城在今安陸城西北53里,此說違背《三國志·王基傳》所言“表城上昶”“以逼夏口”的文義。王基筑城目的是“以逼夏口”,所謂“逼”是步步向前,有驅逐、追趕之義。如果把江夏郡治從石陽城(今黃陂縣西)遷到今安陸西北53里,那就后撤了二百多里,“后退”與“逼”是根本相反的。所以王基所筑上昶城,即今云夢縣辛店鎮的新府城也是確定無疑的。

  4.兩晉江夏郡治:重返云夢,兩朝一以貫之

  三國歸晉以后,結束了南北軍事對峙的局面,上昶城的軍事價值已經消失,故西晉王朝把江夏郡治從上昶城遷徙云夢城,終西晉、東晉兩朝,江夏郡治一直在云夢城沒有變化,這是學界的普遍共識。《水經注》載,東晉桓溫曾在云夢南部構筑新城,當是在上昶城舊址上新建。這是因為,新與舊是相對應的,既然桓溫所筑為“新城”,那里就必然有舊城,也就是說舊城當是上昶城,新城是上昶城之后的城。

  5.南朝江夏郡治:宋、齊、梁、陳落戶江南

  南朝劉宋時,因皇家內部發生了搶班奪權的政變,導致江夏郡治二下江南,并從此在江南落戶。劉宋文帝劉義隆所立太子劉劭,與巫婆勾結,詛咒其父早死,不料事泄,劉義隆決定廢棄太子,劉劭見事不祥,先下手為強,弒父稱帝。劉義隆的小兒子劉駿時任江州刺史,手握重兵,立即舉起為父皇報仇雪恨的旗幟,起兵誅劭,登基稱帝,是為宋孝武帝。劉駿登基以后,大做孝文章,改元孝建,又因孝子董永之故,割古安陸縣東部地區置孝昌縣,并將江夏郡一分為二,北部置安陸郡,治今安陸城,南部仍為江夏郡,治今武昌。此后齊、梁、陳、隋、唐的江夏郡治,均在長江以南輪替,未越江北。

二、黃香故里之爭

  對于黃香故里問題,有些爭論。前些年的爭論是由今安陸引起的學術性論辨,爭論的焦點是今安陸不能替代古安陸。近幾年十堰房縣爭黃香是“房縣人”,河南禹州爭禹州是“孝子黃香故里”。這兩個爭論層次很低,都是在非理性層面打滾。

 ?。ㄒ唬吧赀z”紛爭圓滿落幕。

  對于房縣說黃香是“房縣人”的事,云夢文化部門曾受本縣縣委和縣人民政府的委托,與省文化廳“申遺”中心交涉,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這件事的原委是:2009年5月15日,我在《槐陰風情》版上發現了一個帖子:《黃香怎么成了房縣人》?仔細閱讀,才知道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公示第二批“申遺”名錄的跟帖。我再翻看“申遺”名錄,看到了房縣申報的《黃香的故事》,原文如下:

  “孝子黃香,房縣人,生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黃香出身貧寒,9歲時母親不幸病故,他日夜為母親守墓。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孝敬。黃香13歲時便被推薦到朝廷做官,先后當過郞中、尚書郎左丞、尚書令、魏郡太守。黃香因積勞成疾而逝,享年54歲?!?/p>

  這段故事有兩處篡改了歷史。其一是“孝子黃香,房縣人”;其二是“黃香因積勞成疾而逝”。其余的故事都是從我的《孝子、賢臣、清官——黃香》一文中抄襲的。我認為,大家都來講黃香故事是無可非議的,但把黃香說成房縣人就擾亂了歷史。因此,我看了這段故事后,很是氣憤,聽說云夢黃香第一批“申遺名錄”就榜上有名,怎么現在黃香成了房縣人哪?于是,我把這個帖子轉發給縣博物館副館長張宏奎,和云夢秦漢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龔雙宗,并發表了我的意見:“這個官司要打!”隨后,張宏奎把這個帖子轉給縣委宣傳部部長丁財慶和縣文體局局長關想平。2009年5月21日,縣文體局局長關想平、副局長陳金祥、博物館館長楊文清驅車到孝感,邀我(當時我住在孝感)一同到省文化廳“打官司”,我欣然同往。省“申遺”中心領導對這件事看得很輕淡,說孟姜女全國各地都有,黃梅戲湖北、安徽、江西三省都有,董永孝感有,山東也有。我們說孟姜女、董永不能與黃香相提并論,孟姜女、董永是傳說人物,他們的故事不管怎么講都不影響歷史和倫理信念;黃香則不然,他是譽滿中華,婦孺皆知,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國史有傳,他的兒子黃瓊、曾孫黃琬都是宰相級別的顯要人物,這一改就牽動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神經,同時海內外黃香后裔的宗族信念也受到了干擾?!吧赀z”中心的領導說,房縣的縣志有記載,還有墓、有祠堂。我們說縣志多是元、明時期才開始編修的地方志,怎么能用后來的地方志推翻一千多年前的國史《后漢書》的定論呢?他問《后漢書》怎么說的。我們說《后漢書·黃香傳》開篇第一句話就說:“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也?!苯木褪菨h水以東的湖北地區,漢安陸縣城就是今云夢楚王城;房縣既不是江夏,更不是安陸,黃香怎么會是房縣人呢?最后雙方達成共識,房縣保留《黃香的故事》,刪除黃香是“房縣人”的表述。這件事就到此落幕。

 ?。ǘ┬侣動浾卟粦摦斘氖访と?。

  上述官司打過之后, 但是事情并沒有結束。2009年12月28日,《湖北日報》文化版刊登一篇題為:《孝德賢才世人仰 ———感受房陵文化之四》的文章。文章出自《湖北日報》記者張孺海、特約記者馬獻倫、通訊員周玉潔、陳竹。消息來源是荊楚網。文章稱:“30多年前,在房縣的東城門上,還鑲嵌著題有‘忠孝名邦’四個大字的匾額。這是嘉靖十六年由朝廷命名并授的匾,據史書記載:‘忠,西周太師尹吉甫,孝,漢代孝子賢臣黃香’?!庇浾叻Q:“來到房縣,方知這里還是孝子黃香的故鄉,且其墓還葬于此地”。文章含糊其辭,沒有交待“史書”是什么書。作為新聞記者,可以不是歷史學家,但不應該是文史盲人,起碼應該懂得一點文史知識,不應該對黃香這樣一位“姓字樵人識”的歷史名人一無所知。這里我還順便說一下,所謂房縣東門城上的“忠孝名邦”匾額?!鞍睢敝复鷩遥抑倚⑹侵袊糯赜械恼挝幕蛡鹘y文化,旨意在于倡導國人弘揚這種精神,決非房縣的專利。

  (三)對歷史文物古跡要正確分析判斷??

  報載之后,關于黃香的鬧劇愈演愈離奇,竟然有人在《東湖社區》發帖稱:房縣城里有黃香祠,黃香墓及其碑文,另加《太平環宇記》的記載,不僅說黃香是“房縣人”,還說黃香任職于湖北云夢,死后衣葬于云夢,尸葬于房縣。這就使熟知黃香生平的人更難接受。

  先說祠廟。古代的祠廟除了供奉神靈,還有紀念賢哲的功能,比如:河南嵩山中岳廟里供奉著孔子、孟子、曾子、包拯、岳飛、文天祥、海瑞等人的塑像,并不表明嵩山就是他們的故里;日本、韓國、東南亞等許多國家都有孔廟,能否說孔子的故里在外國不在中國?所以不能以“祠堂”作為黃香是“房縣人”的證據。

  墓碑之說是荒唐的?,F僅就其黃香“任職于湖北云夢”一語,作點分析。

  《后漢書·黃香傳》明確記載,他一生主要在朝為官,晚年才到魏郡當太守,這是彰明昭著的史事。東漢時的云夢是安陸縣,最高行政長官也就是正縣級;黃香在朝任尚書令,相當現在的副部級,后來任魏郡太守,相當現在的正部級,請問:黃香在云夢任的什么職?是什么級別?如果黃香任職于云夢,豈不云夢等同于朝廷?

  《太平寰宇記》中記載了黃香,這是事實,但也不足為據。發帖者所引的《太平環宇記》,顯然是《太平寰宇記》之誤?!短藉居钣洝肥潜彼蔚乩韺W家樂史的名著,因初本極少,僅供皇帝及其身邊大臣閱覽,加之后來南渡散失,到明代海內宋版已無蹤影。到明清時,一些文人便對缺失部分擅自補入,弄得以假亂真。清末學者黎世昌、楊守敬赴日本訪得宋版《太平寰宇記》稀世珍寶,將膠片帶回國內珍藏,已于1999年影印出版,為區別于社會上流行的《太平寰宇記》版本,將書名定為《宋太平寰宇記》。經將流行版《太平寰宇記》與《宋太平寰宇記》核對,發現宋版中只有房州的綜述,沒有房陵縣和竹山縣的具體記載,這說明早在宋代時房陵和竹山的篇章就已經亡佚了,而流行版的《太平寰宇記》卻對房陵縣、竹山縣記載得完整無缺,顯然是后人的偽作。

 ?。ㄋ模﹪窞辄S香故里鑄鐵案。

  黃香故里在江夏安陸,已在國史鑄成鐵案。《后漢書·黃香傳》中,除黃香本傳開篇“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也”以外,還記載千乘王劉伉舉行加冠典禮,漢章帝特召黃香到中山邸與諸王見面,指著黃香對諸王說:“此‘天下無雙,江夏黃童’也者。”傳中還有“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之語。不僅黃香傳多處記載他的故里在江夏,他的兒子、曾孫的傳中也多處記其籍貫是江夏。黃瓊傳載:“黃瓊字世英,江夏安陸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黃香曾孫黃琬傳載:“時司空盛允有疾,瓊遣琬候問,會江夏上蠻賊事副府,允發書視畢,微戲琬曰:‘江夏大邦,而蠻多士少?!钍謱υ唬骸U夷猾夏,責在司空?!蚍饕罗o去。允甚奇之?!背它S香祖孫列傳記載其故里在江夏外,同僚列傳中也多處提到黃香故里在江夏?!独深壛袀鳌份d:“臣伏見光祿大夫江夏黃瓊?!薄吨茳S徐姜申屠列傳》載:“及瓊卒歸葬,稺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薄凹碍傋?,歸葬江夏,四方名豪會帳下者六七千人,”《李杜列傳》:“陛下撥亂龍飛,初登大位,聘南陽樊英、江夏黃瓊……”等等,《后漢書》中林林總總記載黃香故里在江夏的不下十處,難道這還不確鑿嗎?

  (五)兩座高山無可動搖。

  《后漢書》是南朝劉宋時人范曄所著。魏晉時期,撰述東漢歷史的專著多達十余部,但唯《后漢書》一支獨秀,被定為國史,其權威性、可信度是不言而喻的。更應該看到的是,海內外黃香后裔百萬之眾,和各家各派浩如煙海的黃氏宗譜,無不以“天下黃姓出江夏”為宗族信念。這兩大不可回避的事實,宛如兩座巍然屹立的高山,無論誰有多么勇敢,多大潛能,要動搖它、逾越它,是不可能的。因此,誠懇敦請十堰房縣、河南禹州爭黃香故里的倡導者,先靜下心來研讀《后漢書》,然后理性行事。如果研讀有得,進行學術爭鳴,當是正途;如一味進行歷史名人爭奪,流露的是占有欲強烈,顯示的是歷史地理知識貧乏。須知房縣于東漢時屬益州刺史部所轄的漢中郡,《史記·秦始皇本紀》稱房陵為“蜀”;禹州于東漢時屬豫州刺史部所轄的潁川郡;而黃香故里,則屬荊州刺史部江夏郡。前面講了,東漢時的郡相當于現在的省,荊州、益州、豫州是管郡的州,相當于文革前的中央局,如中南局,華北局,華東局等等。這就是說,黃香故里不僅與房縣、禹州不同地域,在自然地理上遙隔千山萬水,在政治地理上受制于各自的行政區劃,兩者毫不沾邊,不管怎樣生拉硬拽都無法扯到一塊去。因此,我奉勸我們文化人要當崇道尚理的楷模,不要當打倒理性,推翻邏輯的英雄。

三、古安陸與今安陸

 ?。ㄒ唬槭裁匆岢觥肮虐碴憽迸c“今安陸”的概念?

  從主觀上來說,是正確認識歷史,還原歷史的需要;是探討黃香故里的核心問題。從客觀上來說,古安陸與今安陸原本就有天壤之別,不區別古、今安陸,歷史就成了一本糊涂賬。因為古安陸在漢晉以前的歷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把古、今安陸混為一談,就會影響對漢晉以前諸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正確判斷和認知。

  區分古安陸與今安陸的標尺是什么?就是以云夢縣從古安陸劃分出來,獨立設縣的時間為準。云夢縣周圍的州縣,都是從古安陸縣陸續劃分出來獨立的。最早獨立出來的是從古安陸縣西部分出的云杜縣,即今京山、天門一帶;西晉時從古安陸東南部分出一個灄陽縣,即今黃陂灄水兩岸;南朝劉宋時先后從東部分出孝昌縣(今孝昌、孝南),又從南部分出沌陽縣(今漢陽區、蔡甸區),從西南部分出曲陵縣(今應城)。西魏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西魏政權攻占了古安陸,在云夢古城設置云夢縣;古安陸的最南部即今漢川一帶還在后梁手中,后梁便在那里設梁安縣。至此,潘新藻所言古安陸的8個縣已分割出7個縣,所剩的便是今安陸的1300多平方公里,所以區分古安陸與今安陸的時間界限,應以西魏大統十六年即公元550年云夢縣從古安陸獨立出來為標尺。

  (二)古安陸縣治的地望

  前面已述兩漢、兩晉的江夏郡治均在云夢城(俗稱楚王城),郡轄的安陸縣縣治也在云夢古城。

  1.傳世文獻的記載

  西晉學者杜預注釋《左傳·宣公四年》稱:“江夏安陸縣城東南有云夢城?!边@個“安陸縣城”是否是今安陸縣城呢?不是。先從歷史文獻的記載來看,《三國志·魏書·王基傳》載:“安陸左右,陂池沃衍?!壁槌鼐褪呛?,今安陸哪來湖泊?只有云夢城以南才有眾多的湖泊。再從文化遺址來看,文物考古部門經過多次文物普查,沒有發現今安陸縣境內有魏晉以前的古城遺址,因此可以肯定杜預所言安陸縣城就是云夢古城,但不是楚王城的外城,而是楚王城西城中的一座小城。這座小城是何人所建?《三國志·吳書·賀全呂周鐘離傳》載:“東主中營自掩石陽,別遣從弟孫奐治安陸城,修立邸閣,輦貲運糧,以為軍儲……”。此城是孫權準備進攻曹魏襄陽城,選擇古安陸城作軍資補給中轉站。但因東漢末年的江夏郡兵連禍接,楚王城遭到嚴重損毀,喪失了防御屏蔽功能,故派孫奐修筑安陸城。此城規模比原來的江夏郡城小得多,考古工作者根據其建筑年代稱之為“魏晉城”。杜預所言“東南有云夢城,”即指殘存的楚王城外城。

  2.出土文物證明及與歷史文獻互證

  1975年,云夢城西睡虎地11號墓出土的秦簡《編年記》,記載有秦始皇廿八年過安陸、墓主人喜曾于秦始皇四年任安陸縣御史,六年任安陸令史,還有睡虎地和龍崗兩地秦墓出土的有“安陸市亭”戳印的陶器,以上都證明古安陸城即云夢城。而且全國解放后,省地縣三級考古工作者對云夢楚王城進行過多次考古發掘,發現戰國晚期文化層、秦漢文化層有多次戰火的燒土、灰燼、瓦礫,“厚達一米有余。”這就與秦簡《編年記》中關于秦昭王廿九年攻安陸、綠林軍破安陸的記載相符合,證明云夢城即古安陸城。

  3.歷史地理學界發出的聲音

  我在《〈黃香故里考辨〉之考辨》一文中,已經說過,就是當代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作過結論,即“今云夢縣城東北郊的楚王城廢址,即漢晉安陸故城?!?而且,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文物地圖集·湖北分冊》,將秦、漢、魏、晉六個朝代的安陸縣治所,都標示在今云夢城的位置上。

  4.真理的回歸

  關于云夢城即古安陸城的觀點,現已得到學界的的普遍認同。但是,這種認識的得來,卻是費了一番周折的。前些年,在云夢卻不能說云夢是古安陸,誰說云夢是古安陸,就立即打斷你的發言;誰的文章中稱云夢是古安陸,就立即圈掉,或以某種方式表示鄙夷不屑。2005年10月,安陸市的朱華新、張昕先生聯合撰寫了《黃香故里考辨》一文,發表在當月29日的《孝感晚報》上,后來,又發表在《孝感學院學報》上,批評“云夢一些人為了提高本邑的知名度,遂將黃香強行附會本土”。 因此,主管部門急了,來人要我寫文章駁斥,開始我拒絕了。原因有三:一是“黃香,自文強,江夏安陸人也”,包括云夢都禁言古安陸,我的文章怎么寫?二是我與張昕先生是同行,過去在業務上互相支持,我不應該對他不禮;三是安陸的文章批評的是別人,我何苦伸出腦袋接石頭?。康紤]再三,還是從維護歷史的真實出發,有條件地接受了來人的要求。我的文章先以《黃香故里再考辨》為題,于2005年12月5日開始在《孝感晚報》上分四期連載,后以《〈黃香故里考辨〉之考辨》為題,發表在2006年第二期的《孝感學院學報》上。該文于2007年1月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收入《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文選。文章開宗明義就講云夢是古安陸,順理成章地論證黃香故里在云夢。此后,云夢是古安陸的言論便隨之開禁了。

四、關于黃香墓

  (一)歷史文獻中的黃香墓

  宋人王象之著《輿地紀勝·安州·古跡》載:“黃香冢,在云夢”。

  《一統志》亦載:“黃香墓在云夢”。

  《中華姓氏通書·黃姓》載:“黃香去世后,歸葬家鄉江夏安陸源口,墓在今湖北云夢縣北郊十五里。”

  (二)地方史志中的黃香墓

  明萬歷年間光祿、太仆二寺少卿鄒觀光著《云夢十書》載:“黃香墓在今(云夢)縣城北十里舖之北。”《云夢縣志略》載:清乾隆年間的禮部侍郎吳省欽任湖北督學時,來云夢憑吊黃香墓,吟誦十二韻五言排律緬懷孝道楷模黃香。詩曰:“粹質涵江夏,高文啟漢京。一堂尊始祖,百步表佳誠。婉孌垂髫歲,殷勤奉枕情……”

  清嘉慶元年(1796年),云夢知縣蔡振中到黃香墓祭奠后即興賦詩:“南國無雙士,東京第一流。風霜余孝魄,爵秩賁荒丘。姓字樵人識,箋書國史留。更尋瓊葬處,千載哭忠侯”。“姓字樵人識”是說黃香的名字,連文化知識很少的砍柴人都知道;“箋書國史留”是說黃香寫的文章、奏折、書信在國史《后漢書》上有記載。

  百歲老人彭文之先生,在《義堂古跡尋蹤》(見云夢文史資料第十三輯《義堂春秋》)一文謂:“1923年,黃鐘英出任云夢縣長,下車伊始就趕赴黃香墓吊祭,緬懷他的黃姓先祖,并于以后不久,將黃香墓修葺一新。每年清明節,云夢四鄉八里的黃姓后裔,都要前往黃香墓祭祖掃墓,以表他們對先祖的懷念?!?/p>

 ?。ㄈ饵S氏宗譜》記載的黃香墓

  各派黃氏宗親的宗譜對黃香墓的記載,與《云夢縣志略》雖詳略有異,但基本吻合,可以互證互補。《黃氏宗譜》記載清康熙初年,知縣彭曙祖重修大成殿,同時修葺黃香墓,在黃香墓前樹立了木質牌坊,幾十年后,木牌坊朽蝕殆盡??滴?3年,以馮其昌為首的28名云夢紳士捐資倡修黃香墓,在墓前立了碑,建了華表,并明令“禁樵牧”;墓碑東向朝大路?!对茐艨h志略》載:馮其昌是康熙元年歲貢,授官福建布政使司理問。舉人曽佩對考證黃香墓作出了特殊貢獻。其它云夢紳士大多在《云夢縣志略》上有傳。康熙49年,黃香新安(皖南)派裔孫重立墓碑,碑為“子山午向”,即背北面南,碑刻:“漢孝子魏郡太守尚書令黃公諱香字文強府君、原配夫人李氏之墓”。湖廣總督葛世隆在墓前加建了石牌坊。武昌通判黃弼在墓前修建了神道??滴?3年,黃香新安派裔孫黃希應等倡眾捐資,置環墓祀田,計得畝二十有一,收入作毎年祭掃之資,“以盡水源木本之思?!?/p>

  (四)黃香英名垂千古

  黃香墓地在東漢延光元年以前因地形地勢得名源口,黃香歸葬至此以后,這里又因黃香葬此而得名“孝行里”,此后地名屢有變更,或名“漢孝”、或名“忠孝”、或名“黃孝”,但萬變不離黃香,不離黃香的崇高美德——孝。抗日戰爭前,義堂鎮以北為令尹鄉(因春秋楚成王宰相令尹子文墓在義堂街北而得名),義堂鎮以南名漢孝鄉,取漢孝子黃香之義。1946年國民黨云夢縣政府調整行政區劃,令尹鄉與漢孝鄉合并,命名為忠孝鄉,因斗子文以忠聞名,黃香以孝馳譽,“忠孝”之名融兩位先賢的崇高美德于一體,以表達云夢人民對兩位鄉賢的崇敬之情。新中國建立以后,義堂南部命名為黃孝鄉,人民公社化時為黃孝管理區,1961年改社為區,這里名為黃孝公社,改革開放以后,撤銷人民公社建制,這里名黃孝村,至今。

 ?。ㄎ澹υ纯诘膶嵉乜疾??

  《中華姓氏通書·黃姓》及各派黃氏宗譜,均謂黃香逝世后歸葬家鄉江夏安陸源口,并明確指出源口就是今黃孝村。我一直琢磨,黃孝村一馬平川,為何叫源口?為解開這個謎,我走訪了當地老人。我的老同事柯群瑞,是黃孝村毗連的大柯村人,向我詳細講述了黃孝村、大柯村一帶的地形地貌,根據介紹,我于丙戌年除夕(2006年元月28日),到黃孝村、大柯村一帶進行實地考察。原來,黃孝村的地勢是不顯形的北高南低,雨水南流,當流到黃香墓前不到一公里處的大柯村,地形隆然抬起,迫使黃孝村的雨水向位于大柯村東北、十里舖西北的沖口匯集,沖口連接著一條寬約5米的大沖溝。不知何年何月,當地村民在沖口開挖了兩方很大的水塘,缺水時開涵蓄水,豐水時關涵排水,雨水從沖溝東繞水塘南流,南流約2公里注入軍民港,終匯涢水。黃香墓坐落在水的源頭,面對沖口,當是“源口”之名的淵源。古人選擇墓地很講究風水,此地形殊,是否含有蛟龍吐水之類的寓意?康熙43年,云夢紳士重修黃香墓,為“墓碑東向朝大路”,而康熙49年,黃香新安派裔孫卻將墓向改為“子山午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風水因素。因兩次修墓的間隔時間只有幾年,本用不著大修,但新安派不僅大修,而且將墓向改為背北面南,竊以為這不是隨意的改變,而是根據他們祖傳對源口風水的解讀,必須背北面南,而云夢紳士局外人,不知其中隱秘,違背了黃氏先祖的意愿,故不得不加以匡正。

 ?。┪倚闹械狞S香? ??

  我對黃香非常敬仰。1946年,我上忠孝鄉中心國民小學(即義堂小學),在第一冊《國語常識》課本中,就有黃香的課文:“黃香是個好孩子,他愛他的爸爸。夏天,他扇涼了席子,請爸爸去睡;冬天,他溫暖了被窩,請爸爸去睡。”課文中還配有生動的扇枕溫席插圖。顯然這是《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的通俗化。圖文并茂的課文,使我心儀黃香。所以毎當星期天,只要是風和日麗,總是抱著見墓如見人的心志,要邀約幾個同窗好友去瞻仰黃香墓。

 ?。ㄆ撸S香墓的格局與規模

  義堂口語稱黃香墓為“黃孝墳”,在義堂鎮南約3公里處的安——長(安陸至應城長江埠)公路西側,坐北朝南,墳塋圍砌約3米高的青磚粉墻,面積約一百平方米;墓垣的南面聳砌三脊牌坊,估計約六米高,正脊中間豎嵌長方形牌匾,匾書“東漢孝子黃香之墓”八個大字;牌匾下方有一市尺見方的小孔,小孔下面并列鑲嵌著三塊高大的青石碑,碑上刻滿了文字,那時本人年幼,不知文字所言何事,現在推想可能是歷代黃香后裔重修黃香墓的記事碑。石碑的西側有一個甬道門,已用青磚封砌堵塞。據《云夢縣志略》載:原先常有農家的耕牛闖入甬道門,在墓垣中牧草,在墓碑上擦癢,把墓碑擦斷了,因此,黃香后裔就把甬道門封砌了。牌坊前面約3米處,并列著三座石砌祭壇,祭壇估計有1.2米高,每座祭壇至少有2平方米的面積。

  墓垣中樹木蔥籠,雀鳥和鳴。義堂古有“白馬嘴前帆掛月,黃香墳里樹搖風”的楹聯流傳至今。我所見到的黃香墓,當是康熙49年黃香新安派裔孫重修之墓。

 ?。ò耍┦品皇й櫟耐葡?/p>

  我沒有看到葛世隆所建的石牌坊,訪問大許村的老人許道壽、許道敬,他們也說未看到,推想可能是太平天國時被太平軍所毀。《續云夢縣志略》載,太平軍曾三度攻占云夢城,捻軍曾兩度攻陷云夢城。他們仇恨清王朝,對于象征清政府權威的建筑物都毫不留情地摧毀。他們縱火燒毀了云夢縣衙署,使清末的云夢縣官員長期無署辦公;還縱火燒毀了北門外的真武殿(俗稱祖師殿)。葛世隆是湖廣總督,是清政府的高官,太平軍稱清朝皇帝及其高官為魔鬼,對葛世隆加建的石牌坊理所當然地不會容忍。

 ?。ň牛S香墓被平的真相???

  有人說黃香墓被平毀過三次,一次是日本人把黃香墓的磚石拆到義堂修了碉堡;第二次是國民黨的鄉長柯澤民平毀了黃香墓;第三次是50年代修公路平毀的。這個說法有些不實,現就我所知作個介紹。第一次日本人拆毀的不是黃香墓,而是拆的黃香墓廬。墓廬是守墓人的棲息之所。從康熙年間開始,黃香墓有了環墓祭田,顧有守墓兼種祭田的農工,墓廬既是守墓人的棲身之地,也是收藏農具、農產品的倉庫。墓廬的規模不大,五柱三間,坐落在公路以東。據目擊者稱,日軍拆毀墓廬時,將粗大的繩索套在屋架上,然后驅趕軍馬,拉倒房屋,木料、磚石可能是運去做了碉堡。可想而知,如果他們拆了黃香墓,我上小學時就看不到黃香墓了。

  至于有人說國民黨的鄉長柯澤明拆毀了黃香墓,我認為這個說法是不能成立的。須知,蔣介石是尊孔崇儒的,他們既然在啟蒙課本中宣揚黃香,加之他們的行政區名“忠孝”包含有敬仰黃香之意,怎么會去拆黃香墓呢?而我們經常瞻仰黃香墓的那段時間,正是柯澤民當鄉長之時。

  黃香墓平毀的時間是1952年。原先從黃香墓旁通過的安長公路,是從安陸通應城長江埠的縣級公路,路面窄狹,彎彎曲曲,年久失修,路況很差,新中國建立以后,不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省人民政府決定將安長公路延長拓寬、裁彎取直,起迄點從武漢到襄樊,更名為漢襄公路,黃香墓正在紅線之中,民工們按圖施工平毀了黃香墓,情況很簡單,沒有什么驚奇的故事。

  (十)重修黃香墓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從道德層面審視黃香:他修身養性,孝親忠君,勤政愛民,操守清廉,恬淡寡欲,實屬道德賢人;從才能方面來體察:他通古博今,天文地理、音律聲韻、紀時歷法、陰陽五行,無所不知,可謂博學通才;他揮毫則文思泉涌,筆翰如流,精彩紛呈,確是文章高手;他“曉習邊事,均量軍政,皆得事宜”,堪稱文武雙全。正因為黃香道德文章俱佳,文治武備全能,這就造就了黃香既是“孝”的典范,又是“廉”的榜樣,也是“忠”的楷模,更是“能”的范本。

  對于黃香這樣一位國史有傳的歷史文化名人的墳墓被平,至今不能恢復,實是一大憾事!

  重修黃香墓,不僅是海內外黃香后裔的迫切愿望,也是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提升全民道德水準、知識才能的客觀需要。人民期待著集黃香陵墓、黃香紀念館、黃香文化研究館、黃氏宗親貴賓館于一體的黃香園早日破土,早日落成!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秭归县| 礼泉县| 建宁县| 天全县| 济宁市| 利川市| 榆社县| 临澧县| 永吉县| 榆林市| 邵阳市| 德昌县| 兴城市| 泗洪县| 文化| 建始县| 什邡市| 彭阳县| 达州市| 南岸区| 吉木乃县| 朝阳区| 呼图壁县| 灵丘县| 湾仔区| 水城县| 如皋市| 信阳市| 平遥县| 留坝县| 彭州市| 界首市| 潼南县| 榆树市| 应城市| 屏东县| 桐庐县| 广南县| 大名县| 保定市|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