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義說紅娘
《鶯鶯傳》中的紅娘在小說中幾乎沒有什么分量,從小說開頭到結尾僅出現7次,而且僅限于崔、張相會。元稹僅僅把她當一個普通的婢女,只是在用到她時才被提起的小角色。
穿針引線的“小人物”
紅娘是一個婢女。《鶯鶯傳》載:“崔之婢曰紅娘。”在唐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男性常常以玩弄的態度對待女性。而婢女在女性中的地位又是最低,她們不但要服侍比她們地位高的女主子,而且沒有人身自由,更不用說什么社會地位了。所以,婢女紅娘在《鶯鶯傳》中只是一個“小人物”形象。
在唐代,大家閨秀是不能輕易拋頭露面的,未婚男女往往沒有自由見面的機會。而作為婢女的紅娘卻不同,她可以端茶送水,傳簡遞信,這為崔鶯鶯和張生的私下交往提供了便利條件。
再來看張生,他一有機會便“私為之禮數四,乘間遂道其衷。”而且,紅娘從小就在相國府服侍,對于相國的家譜和鶯鶯的習性愛好也是了如指掌。當她發現崔、張二人是真心相愛,而老夫人又悔婚時,便開始同情張生,并告訴張生“然崔之姻族,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德而娶焉?”“崔之貞順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可見,紅娘提供給張生的線索,是穿引崔、張二人走向自由戀愛的催化劑。
在崔張二人相識以后,涉及紅娘的文字僅有幾處,她實則是一個無關緊要的人而已。“是日,紅娘復至”,“紅娘寢于床,駭曰:‘郎何以至此?’”“無幾,紅娘復來,來曰:‘至矣!至矣!’”“紅娘捧崔氏而至”“紅娘適至,因授之,以貽崔氏。”其他就沒有涉及到紅娘的地方了。
由此可見,在元稹眼里,在他的思想中,婢女就是婢女,婢女是絕對不可能發揮什么重要作用的。
紅娘的思想意識
元稹生活在唐代,那是一個門第觀念、等級觀念較強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元稹的思想意識和他的作品也籠罩著這種觀念。而元稹作品中的人物又怎能沒有這樣的思想呢?紅娘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人物。
當張生“私為之禮數四,乘間道其衷”時,紅娘的第一反應是“驚沮”且“腆然而奔”。“驚沮”“腆然”二詞就能看出這個小婢女的緊張、惶恐。
對一般人而言,在沒有聽到過的,或者是較為不平常的事情,才會有“驚沮”的表情。對于那些聽到的,讓人不好意思的事情,才會有“腆然”的表情。
張生告訴紅娘的事情,恰恰是她沒聽到過的、令人驚訝的、不好意思的事情,她的反應是很正常的。更何況,在那個封建禮教極其森嚴的社會里,她的表情和舉動就更合乎常情了。
對于紅娘個人而言,她處在社會的底層,她內心的思想較傳統,封建意識也就顯得更為深厚了。當紅娘發現張生對鶯鶯有真情而準備幫他時,說了這樣一句話:“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
紅娘聽了張生的訴苦之后,為什么不敢言,亦不敢泄呢?因為她腦子里沒有過這種想法,她天天所想的便是孔孟之道、周家之禮,這些思想都是爛在她心里的封建禮 教。而相思之情、愛情、自由婚姻對她來說,確實是可怕的字眼。就連崔鶯鶯都“貞順自保”,那個沒有任何地位的婢女又能有什么新的想法呢?更何況,在她們的 頭頂上還有一個封建禮教的典型代表——老夫人。在紅娘的心中,有著與生俱來的、各層人強加給她的封建意識,她能做的、可以做的也就只有把鶯鶯的喜好轉告給 張生,讓他們走自己的路,她只能充當一個“引路人”的角色了。
元稹之所以這樣來塑造紅娘的形象是有目的的,因為紅娘的封建思想意識正好與元稹寫這篇傳奇所具有封建禮教的思想相一致。在當時,封建思想意識如此濃厚,是不 允許出現自由戀愛的想法和意識的。紅娘要做的就是遵守這樣的封建秩序,不需要去打破它,因此紅娘也就沒有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國學時代,時代國學】
GuoxueTimes
Sheer
Reading Pleasure
與您一起分享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