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歷史地理研究索引簡編
四、歷史地理文獻研究
(一)歷代地理總志
1、顧頡剛遺著《〈禹貢〉中的昆侖區》,《歷史地理》創刊號。
2、史念海《論〈禹貢〉的著作年代》,載《陜西師大學報》1979年3期。
3、李長傅《〈禹貢〉與古代地理學》,《光明日報》1954年8月19日。
4、王成祖《從比較研究重新估定〈禹貢〉形成的年代》,《西北大學學報》1957年4月。
5、辛樹幟《〈禹貢〉制作時代的推測》,《西北農學院學報》1959年第1期。
6、華林甫《近年來〈禹貢〉研究述略》,《中國史研究動態》1989年第10期。
7、顧頡剛《〈山海經〉中的昆侖區》,《中國社會科學》1982年第1期。
8、譚其驤《山經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中華文史論叢》總第7輯。
9、袁珂《〈山海經〉寫作的時地及篇目考》,《中華文史論叢》第7輯。
10、袁行霈《山海經初探》,《中華文史論叢》總11輯。
11、曹婉如《五藏山經和〈禹貢〉中的地理知識》,《科學史集刊》1958年第1期。
12、朱玲玲《從郭璞〈山海經圖贊〉說山海經圖的性質》,《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3、史為樂《穆天子西征試探》,《中國史研究》1992年第3期。
14、龔勝生《漢魏京都賦的自然地理學價值》,《中國科技史料》1992年第3期。
15、陳橋驛《論〈水經注〉的版本》,《中華文史論叢》1979年第3輯。
16、陳橋驛《中國古代的方言地理——〈方言〉與〈水經注〉在方言地理學上的成就》,《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總第6輯。
17、陳橋驛《編繪出版〈水經注圖〉芻議》,收入《酈學新論》(《水經注研究》三集)。
18、陳橋驛《汪辟疆與〈水經注〉》,刊《史念海先生八十壽辰學術文集》。
19、陳橋驛《全祖望與〈水經注〉》,《歷史地理》第11輯。
20、陳橋驛《趙一清與〈水經注〉》,《中華文史論叢》第51輯(1993年)。
21、楊應芹《戴? 震與〈水經注〉》,《江淮論壇》1995年第3期。
22、靳生禾《〈水經注〉經注出自酈氏一手嗎?》,《華東師大學報》1985的3期。
23、王國忠《〈水經注疏〉撰因及寫作年代考》,《楊學研究》1994年第5期。
24、劉德謙《〈水經注〉中著名的三峽描寫作者錯訛探索》,《旅游學刊》1988年1期。
25、施和金《〈三峽〉的作者是酈道元嗎?》,《南京師大學報》1992年3期。
26、章巽《〈水經注〉和〈法顯傳〉》,《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3輯。
27、孫欽善《〈水經注〉的歷史地理考證成就》,《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0年3輯。
28、周振鶴《中國古代撰寫水經的傳統》,《歷史地理》第8輯。
29、周振鶴《〈水經·濁漳水注〉一處錯簡》,《歷史地理》創刊號。
30、王守春《〈水經注〉中〈注〉否〈經〉之考釋》,《歷史地理》第14輯。
31、華林甫《論〈水經注〉的地名學貢獻》,《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
32、常征《〈水經注〉作者酈道元家世故里辨》,《河北學刊》1995年第4期。
33、郗志群《最近十年來〈水經注〉研究概述》,《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第5期。
34、岑仲勉《〈括地志〉序略新詮》,《史學專刊》1935年12月。
35、華林甫《〈括地志〉輯本校讀》,《文獻》1991年第1期。
36、陳偉《〈括地志輯校〉的幾點商榷》,《歷史地理》第13輯。
37、汪前進《現存最完整的一部唐代地理全圖數據集》,《自然科學史研究》1998年第3期。
38、華林甫《〈元和郡縣志〉的地名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
39、李德清《簡評〈太平寰宇記〉》,《華東師大學報》1980年第5期。
40、王文楚《〈太平寰宇記〉成書年代及版本問題》,《復旦學報》1996第2期。
41、魏嵩山、王文楚《〈元豐九域志〉成書源流考》,《學林漫錄》第5集。
42、郭聲波《唐宋地理總志從地記到勝覽的演變》,《四川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43、李勇先著《〈輿地紀勝〉研究》,巴蜀書社,1998年。
44、李勇先《試論〈輿地紀勝〉的編及其與〈方輿勝覽〉的關系》,《宋代文化研究》第5輯,巴蜀書社1995年10月出版。
45、李勇先《試論〈方輿勝覽〉一書的流傳及影響》,《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6年第6期。
46、施和金《祝穆與〈方輿勝覽〉散論》,《南京師大學報》1993年第3期。
47、華林甫《〈通鑒〉胡注地理失誤舉例》,《史學史研究》1995年第4期。
48、金毓黻《〈大元大一統志〉考證》,《滿洲學報》1936年第4期。
49、金毓黻《〈大元大一統志〉續考》,《國立北京大學四十周年紀念文集》乙編上卷。
50、齊永久《〈元一統志〉作者及版本問題》,《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1年第4期。
51、錢穆《跋康熙丙午本〈方輿紀要〉》,《禹貢》半月刊第四卷第三期。
52、夏定域《讀錢賓四先生〈康熙丙午本〈方輿紀要〉跋〉》,《禹貢》半月刊第四卷第九期。
53、葉景葵《討論〈方輿紀要〉函札六通》,《禹貢》半月刊第四卷第九期。
54、施和金《〈讀史方輿紀要〉校證舉要》,收入施和金著《中國歷史地理研究》,“隨園文庫”之一,南京師大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55、施和金《關于〈讀史方輿紀要〉何本精審的問題》,收入施和金著《中國歷史地理研究》。
56、施和金《〈讀史方輿紀要〉稿本出版的價值和意義》,收入施和金著《中國歷史地理研究》。
57、施和金《顧祖禹和〈讀史方輿紀要〉》,收入施和金著《中國歷史地理研究》。
58、譚其驤《論丁文江所謂徐霞客在地理上之新發現》,刊入《浙江大學紀念徐霞客三百周年紀念刊》,1942年;后收入《長水集》上冊(人民出版社,1987年)。
59、曾昭璇《徐霞客對我國喀斯特地形研究的貢獻》,《自然雜志》1987年第1期。
60、周寧霞等《徐霞客游記原始抄本的發現與探討》,《中華文史論叢》總第十二輯。
61、鞠繼武等《建國以來徐霞客及徐學研究綜述》,收入《徐霞客研究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
62、于希賢《對近代先驅地理學家徐霞客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地理學報》1989年第2期。
63、陳永孝《徐霞客對地理學的貢獻》,《貴州師大學報》1992年第3期。
64、周振鶴《王士性的地理學思想及其影響》,《地理學報》1993年第1期。
65、徐建春《王士性及其〈廣志繹〉》,《杭州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
66、楊森等《王士性對自然地理學的貢獻》,《臺州師專學報》1995年第4期。
(二)歷代正史地理志
67、姚士鰲《歷代地理志評議》,《地學雜志》1921年第12卷第1至3期。
68、鄒逸麟《歷代〈正史·河渠志〉淺析》,《復旦學報》1995年第3期。
69、辛德勇《漳水十二渠始創者辨析——兼論今本〈史記·河渠書〉的真偽》,刊《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1996年)。
70、譚其驤《〈漢書·地理志〉選釋》,收入《中國古代地理名著選讀》第一輯,科學出版社,1959年。
71、鄒逸麟《〈漢書·溝洫志〉箋釋》,《歷史地理研究》第一輯。
72、周振鶴《〈漢書·王子侯表〉箋正》,刊《史念海先生八十壽辰學術文集》。
73、張舜徽《論〈漢書·地理志〉的讀法》,《中國史論文集》,1956年。
74、張孟倫《〈漢書·地理志〉在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中國史學史論叢》,1980年。
75、譚其驤《新莽職方考》,《燕京學報》1934年第15期。
76、陶元珍《評校補〈三國疆域志〉》,《圖書季刊》1936年第3卷第4期。
77、胡阿祥《〈南齊書·州郡志〉札記》,《歷史地理》第10輯。
78、譚其驤《〈補陳疆域志〉校補》,《禹貢》第5卷第6~10期(1936年)。
79、岑仲勉《〈舊唐書·地理志〉舊領縣之表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上,1948年6月。
80、史念海《兩唐書地理志互勘》,《禹貢》第3卷第2~9期(1935年)。
81、施和金《〈隋書·地理志〉考辯釋例》,《華中師范學院學報》1982年第1期。
82、施和金《楊守敬〈隋書地理志考證〉訂補》,《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第3期。
83、施和金《隋唐〈地理志〉陜西地理誤述考訂》,《人文雜志》1982年第4期。
84、施和金《隋唐〈地理志〉廣西地理誤述考訂》,《學術論壇》1982年第4期。
85、施和金《隋唐〈地理志〉湖北地理誤述考訂》,《江漢論壇》1982年第11期。
86、郭黎安《〈隋書·地理志〉所載舊置郡縣考》(秦雍部分),《學海》1992年第4期。
87、郭黎安《〈隋書·地理志〉所載舊置郡縣考》(梁益部分),《歷史地理》第15輯。
88、吳松弟《舊唐書地理志糾謬》,連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4年第2、3輯等。
89、聶崇岐《宋史地理志考異》,連載于《禹貢》第1卷第6期至第3卷第5期。
90、施和金《〈宋史地理志〉補校考》,《南京師大學報》1997年第4期。
91、徐規《〈宋史·地理志〉補正》,《歷史地理》第14輯。
92、譚其驤《〈遼史·地理志〉補正》,《禹貢》第1卷第2期。
93、馮家昇《遼金史地理志互校》,《禹貢》第1卷第4期。
94、馮永謙《〈遼史·地理志〉考補》,《北方文物》1998年第3期。
95、張修桂等《〈遼史·地理志〉平議》,《歷史地理》第15輯。
96、顧廷龍《國史地理志稿本跋》,《禹貢》1935年第4卷第7期。
97、譚其驤《〈清史稿·地理志〉校正(直隸)》,《禹貢》1934年第1卷第3期。
98、譚其驤《〈清史稿·地理志〉校正(奉天)》,《禹貢》1934年第1卷第9期。
99、鄭鶴聲《〈清史稿·地理志〉跋》,《方志月刊》1935年第8卷第11、12期。
(三)古地圖與歷史地圖
100、曹婉如《近四十年來中國地圖學史研究的回顧》,《自然科學史研究》1990年第3期。
101、曹婉如《中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理論和方法初探》,《自然科學史研究》1983年3期。
102、姜道章《論傳統中國地圖學的特征》,《自然科學史研究》1998年第3期。
103、朱玲玲《論先秦時期的地圖》,《華夏文明》第2集。
104、孫仲明《戰國中山王墓〈兆域圖〉的初步探討》,《地理研究》1982年第1卷第1期。
105、何雙全《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地圖初探》,《文物》1989年第2期。
106、曹婉如《有關天水放馬灘秦墓出土地圖的幾個問題》,《文物》1989年第12期。
107、張修桂《天水放馬灘地圖的繪圖年代》,《復旦學報》1991年第1期。
108、張修桂《當前考古所見最早的地圖——天水放馬灘地圖研究》,《歷史地理》第10輯。
109、朱玲玲《放馬灘戰國秦圖與先秦時期的地圖學》,《鄭州大學學報》1992年第1期。
110、譚其驤《二千一百年前的一幅地圖》,載《文物》1975年2期。
111、譚其驤《馬王堆漢墓出土地圖所說明的幾個歷史地理問題》,載《文物》1975年6期。
112、詹立波《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地圖的守備圖探討》,《文物》1976年第1期。
113、曹婉如《馬王堆出土的地圖和裴秀制圖六體》,《文物》1976年第1期。
114、張修桂《馬王堆漢墓出土地形圖拼接復原中的若干問題》,《自然科學史研究》1984年第3卷第3期。
115、張修桂《馬王堆〈地形圖〉繪制特點、嶺南水系和若干縣址研究》,《歷史地理》第5輯。
116、陳連開《中國古代第一部歷史地圖集——裴秀〈禹貢地域圖〉初探》,載《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78年第3期。
117、曹婉如《華夷圖和禹跡圖的幾個問題》,《科學史集刊》1963年第6期。
118、劉建國《〈禹跡圖〉考辯》,《東南文化》1990年第4期。
119、鄭錫煌《北宋石刻‘九域守令圖’》,《自然科學史研究》,1982年第1卷第2期。
120、錢玉成《宋刻〈平江圖〉的比例》,《文物》1994年第4期。
121、黃盛璋、汪前進《最早一幅西夏地圖——〈西夏地形圖〉新探》,《自然科學史研究》1992年第2期。
122、馬崇鑫《試論桂林宋代摩崖石刻〈靜江府城池圖〉在地圖史上的意義》,《歷史地理》第6輯。
123、汪前進《〈靜江府城圖〉的成圖時間、作者及地圖要素》,《自然科學史研究》1993年第4期。
124、蘇洪濟等《〈靜江府城圖〉與宋代桂林城》,《自然科學史研究》1993年第3期。
125、丁瑜《宋代珍本〈禹貢論〉〈山川地理圖〉及其作者程大昌簡論》,《文獻》1985年第3期。
126、曹婉如《現存最早的一部尚有地圖的圖經——〈嚴州圖經〉》,《自然科學史研究》1994年第4期。
127、汪前進《石刻〈六經圖〉綜考》,《自然科學史研究》1993年第1期。
128、高俊《明清兩代全國和省區地圖集編制概況》,《測繪學報》1962年4期。
129、陳代光《開歸陳汝四郡河圖碑及其價值》,見《黃河水利史論叢》,陜西科技出版社,1987年。
130、任金城《〈廣輿圖〉的學術價值及其不同的版本》,《文獻》1991年第1期。
131、陳香白、鄭錫煌《〈永樂大典〉所輯“潮州城圖”考略》,《自然科學史研究》1989年第3期。
132、鄭錫煌《關于楊子器跋輿地圖的管見》,《自然科學史研究》1984年第3卷第1期。
133、王綿厚《明彩繪本〈九邊圖〉》研究》,《北方文物》1986年第5期。
134、劉建國《明代絹本南京(部分)府縣地圖初探》,《文物》1985年第1期。
135、鈕仲勛《鄭和航海圖的初步研究》,《鄭和下西洋論文集》第1輯,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年。
136、張寶釵《明繪本〈邊鎮地圖〉考》,《東南文化》1997年第4期。
137、汪前進《康熙銅版〈皇輿全覽圖〉投影種類新探》,《自然科學史研究》1991年第2期。
138、於福順《清雍正十排〈皇輿圖〉的初步研究》,《文物》1983年第12期。
139、侯仁之《記英國國家圖書館所藏雍正北京城圖》,《歷史地理》第9輯。
140、李孝聰《記英國倫敦所見四幅清代繪本北京城市地圖》,《國學研究》第2輯(1994年)。
141、李孝聰《歐洲所藏部分中文古地圖的調查與研究》,《國學研究》第3輯(1995年)。
142、汪前進《歷史上中朝兩國地圖學交流》,《中國科技史料》1994年第1期。
143、闕維民《中國古代志書地圖繪制準則初探》,《自然科學史研究》1996年第4期。
144、《中國古代地圖集》(戰國~元、明、清三冊),曹婉如等編,文物出版社,1990~1997年。
145、李孝聰著《歐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圖敘錄》,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146、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八冊),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987年。
147、譚其驤主編《簡明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
148、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地圖集》(上下),中國地圖出版社,1979年、1990年。
149、張海鵬編著《中國近代史稿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4年。
150、郭毅生主編《太平天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年。
151、武月星主編《中國現代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99年。
152、侯仁之主編《北京歷史地圖集》,北京出版社,1988年。
153、侯仁之主編《北京歷史地圖集》(二集),北京出版社,1997年。
154、司徒尚紀主編《廣東省歷史地圖集》,廣東省地圖出版社,1995年。
155、史念海主編《西安市歷史地圖集》,西安地圖出版社,1996年。
156、周振鶴主編《上海歷史地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57、劉和平、謝鴻喜主編《山西省歷史地圖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58、蔡美彪《歷史地理學的巨大發展——〈中國歷史地圖集〉評介》,《歷史研究》1984年第6期。
159、陳橋驛《評〈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社會科學》1985年第4期。
160、徐少華《〈中國歷史地圖集〉先秦兩漢若干地理辨誤》,《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論文集》。
161、《中國歷史地圖集釋文匯編·東北卷》,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年。
162、韓光輝等《〈北京歷史地圖集〉編制理論實踐和社會評介》,《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3年第3輯。
163、韓光輝《〈北京歷史地圖集〉的編制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
(四)其他
164、譚其驤《鄂君啟節銘文釋地》,《中華文史論叢》第2輯。
165、譚其驤主編《中國歷代地理學家評傳》(三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1993年。
166、侯仁之主編《中國古代地理名著選讀》(第一輯),科學出版社,1959年。
167、黃盛璋《〈孫臏兵法·擒龐涓篇〉釋地》,載《文物》1977年第2期。
168、黃盛璋《敦煌寫本〈西天路竟〉歷史地理研究》,《歷史地理》創刊號。
169、鄒逸麟《萬恭和〈治水筌蹄〉》,《歷史地理》第3輯。
170、周振鶴《新舊漢簡所見縣名和里名》,《歷史地理》第12輯。
171、趙儷生《徐松及其〈西域水道記〉》,《蘭州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172、李并成《敦煌遺書中地理書卷的學術價值》,《地理研究》1992年第3期。
173、司徒尚紀《中國地理學史上被湮沒了的屈大均其人其書》,《熱帶地理》1994年第1期。
174、華林甫《郭子章及其〈郡縣釋名〉述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3輯。
175、周生春《〈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提要辨正》,《浙江學刊》1996年第3期。
176、郗志群《楊守敬輿地學觀點論述》,《首都師大學報》1994年第2期。
177、鞠繼武《清代地理學家魏源及其〈海國圖志〉》,《地理研究》1994年第1期。
178、許結《清代的地理學與疆輿賦》,《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第1期。
179、艾素珍《清末人文地理學著作的翻譯和出版》,《中國科技史料》199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