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湯一介:師者諄諄,儒骨仁心

  穿越刺骨的寒意,繞過幽靜的未名湖,我們來到朗潤園一幢僻靜的公寓。叩開湯先生的家門,我們滿懷夾雜著忐忑的期待——一場八十歲與十八歲的對話即將展開,我們寧愿隱去這位有著曲折人生與眾多頭銜的師者頭頂的光環,只是簡簡單單地與一位爺爺輩的老者聊一聊他充滿幻想和熱情的青少年,經歷了迷惑和徘徊的中年,關懷未來、壯心不已的暮年,陪他進行一場跨越八十載的時光漫步。

  進到湯老的書齋里,溫馨的黃色燈光驟然驅散了殘存體內的寒冷,湯老就安坐在寫字臺前的靠椅上,雙目炯炯,面泛紅光。他逐個詢問了三位記者的院系和年級,然后笑著說:“都是人文社會學科呀。”我們的對話就這么輕松自然地展開了。

與父親不得不說的故事

  哲學好像始終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遠,而湯老在十七、八歲的時候就萌生了當哲學家的念頭。這個想法在他年輕的心中生根發芽,最終成為了他追尋一生的夢想。

  當時,國民黨統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有志青年都在積極探索未來的根本出路。同時,湯一介先生對笛卡爾之后“二元論”把精神和物質分開研究的方法充滿了興趣。客觀的社會現實和個人對哲學的濃厚興趣捏合成了一個逐漸清晰的志向:“當哲學家,而且是能影響歷史發展的大哲學家,靠自由思考建立起自己的哲學思想體系。”

  記者不由得把如此宏大的志向與湯老父親的影響聯系起來——他的父親就是獲哈佛大學學士學位、在北大執教三十余年的湯用彤先生。湯老搖著頭說:“我當初和父親很少談論哲學問題。他每天備課都到很晚,在解放前又是北大文學院院長和哲學系主任,要忙很多行政工作,沒有時間管我們。我從父親身上學到最多的,是做人。”湯老把最后兩個字拖得很長,眼睛里閃動著光輝。

  憶及幾十年的父子之情,湯老說,父親一生中只給自己寫過三封信,那是在“烽火連三月”的抗日戰爭時期。當時湯用彤先生在西南聯大教書,湯老離開父母在重慶的南開中學上學,父子之間相互惦念。“在第一封信里,父親叮囑我要想取得智慧,必須多讀書,就好像爬山,站得越高,視野才越廣。”抗戰時期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同學們下課后一起吃飯,“不趕快吃完第一碗就盛不上第二碗了”,湯用彤先生又給湯老寫道:“想想前線殺敵的戰士,他們生活更苦,你要堅強地生活。”在艱苦的抗戰年代中,因為缺醫少藥,僅比湯老小一歲的妹妹早夭了,而父母因為怕影響學習沒有立即告訴他這個巨大的不幸。得知此事后,湯老萬分悲痛地寫信詢問,父親則回信解釋了他們的苦衷,并勉勵他繼續用功讀書。悠悠幾十載,往事浮云端,臺燈下,湯老回憶起那時信上的字跡和叮囑,仿佛歷歷在目,清晰可觸。

  “父親待人寬厚和藹,與朋友、同事都能和睦相處,有‘湯菩薩’的綽號。我和妹妹從來沒挨過父親的打,他只是跟我們講道理。”湯老不疾不徐地述說著往事,父親溫和敦厚的性情已經在他的身上烙下了印記。“直到1956年,當時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我才有幸到父親身邊做他的助手,從那時才真正得到他學術上的指導。”湯老說,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和善于質疑的問道精神,是父親在學術上留給自己最寶貴的財富,也成為他實踐夢想和責任的巨大動力。

激情燃燒的歲月

  解放后,作為北大學生的湯老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文學院的團總支任組織委員,積極開展學生工作。沙灘民主廣場有他主辦的《年輕人》壁報,食堂、各種社團由他組織的委員會管理,抗美援朝的時候他又帶頭報名參軍參干保家衛國,可謂青年團的頂梁柱。

  談到熱情澎湃的青春征程,湯老仿佛回到了年輕的歲月。他告訴我們,自己年輕時有個“湯八蛋”的綽號,那是緣于在壁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一滴汽油一滴血》。抗戰期間國統區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而國民黨高官仍開著汽車招搖過市。年輕的湯一介遂作文戕伐,針砭時弊,并在此文中直斥國民黨腐敗官員為“王八蛋”,于是得了這個綽號。記者問及湯老是否喜歡這個綽號,他像個孩子似地呵呵笑了:“青年人對未來、對生活一定要抱著滿腔熱情,不管做的事情是不是錯了,都要真誠地去為改變社會面貌努力。當哲學家不能直接改變社會,卻能提供改變社會的思路。”

  與此同時,他還選修了多門其他系的課,比如時任清華教授的梁思成到北大開設的“中國建筑史”,西語系俞大縝教授開設的“英國文學史”,國學系楊振聲教授開設的“歐洲文學名著選讀”,以充分吸納各種知識和智慧,領略北大的學術自由精神。湯老不無自豪地說,自己當時搞了那么多工作,成績在班里仍然名列前茅。“我的‘歐洲文學名著宣讀’考了85分,當時是全班最高啊。大喇叭里還廣播出來表揚我的工作和學習呢!”說到這里,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為學業、工作努力拼搏的激情澎湃的時光。

  盡管當時吃的是粗糙的飯菜,住的是沒有爐子的大宿舍,依然能夠擁有最接近心靈的幸福。湯老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認識了擔任宣傳委員的樂黛云,后來她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湯老回憶,當時的樂黛云熱情能干,“特別是她組織五四營火會的時候,真是滿腔的熱忱。還有她為響應毛主席抗美援朝號召而寫的那首《只要你號召》,在當時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在樂黛云身上,湯一介找到了自己一直推崇的那種年輕人的熱誠。

壯心不已的暮年

  年輕時的激情和理想是難忘的,然而現實卻有諸多不如人意之處。關于自己的壯年及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湯老曾在湯樂二老合著的隨筆里寫道:“我們(自己和樂黛云)是同行在未名湖畔的兩只小鳥,渴望自由卻總是身陷牢籠……”

  “在我最年富力強的歲數沒有搞哲學研究,中國也陷入了與外部世界隔絕的狀態。現在現實條件已經不允許我成為‘大哲學家’了,恐怕連‘小哲學家’都當不成嘍!”湯老謙和地說,“我在解放前就積極參加反對蔣介石統治的運動,卻沒有加入地下黨,因為我天性中還是有自由的東西。解放的時候,沒想到解放軍會那么受老百姓歡迎——共產黨干部和群眾平等相處,每月只有十六斤小米的零用錢,只夠買最壞的煙抽——這和國民黨統治的腐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于是我決定站在群眾的立場上看問題。我51年哲學系畢業,國家規定哲學家只能是偉大領袖毛澤東、斯大林,我們只能解釋他們的理論和思想,只是‘哲學工作者’。那段漫長的時間我都被教條主義束縛著。后來我意識到哲學家必須能自由思考和創造,于是80年代之后提出了中國傳統哲學范疇體系。但是我已經不可能真正成就一個有系統的哲學體系了。”

  雖然對最初的夢想抱有遺憾,但湯老仍積極樂觀地在為當下中國哲學的發展盡自己的努力。“雖然不可能創建出思想體系,但是可以發現和指出哲學的一些問題,供后來人繼續填補和努力!”這份壯心不已的豪情和對后繼學者的殷殷期盼,令湯老的同事和學生深深感動。

  “湯老師是一個十分有使命感的人。”北大哲學系教授魏常海這樣形容湯一介先生。魏老師說,1984年籌備成立中國文化書院,當時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導師隊伍的建設問題。湯老通過自己的努力,聯系到了海內外多名知名學者成為學院導師。“全院幾乎一半的導師都是湯一介先生找來的,強大的師資力量成為中國文化書院成功建立的一大重要因素。”魏老師如是說。

  退休之后,湯一介先生的使命感沒有絲毫減退。幾年前湯老提議進行《儒藏》編纂工程時,有一些人考慮到湯老年事已高,善意地勸他不必再在學術上投入太多精力。可是湯老仍然時刻從大局出發,堅持親自落實各項相關工作的開展。湯老的學生、《儒藏》編纂中心的胡仲平也對湯老的執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湯老師將晚年生活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儒藏》工程中,為北大的學科建設、我國的文化建設,乃至世界的文化發展都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胡仲平說,雖然湯老平時社會活動非常多,但他依然在幾乎每個周一上午九點都親自來中心召開例會,布置、檢查工作。

  他仿佛不是一個已經將近八十歲的老人,而是一個只爭朝夕、勇往直前的年輕人。從湯老身上,記者真切地體會到他矢志不移地為中國文化付出的心血,以及在他學術和人生歷程中滲透著的儒家精神。

  近兩個小時的采訪時間匆匆而過,記者隨著湯老的思緒完成了一次飽含著家庭、師友之情,交織著青春的激昂和中年的低回,最終又對未來深情展望的時光漫步。告別的時刻,湯老起身相送并親自為我們開門,還不忘叮囑著:“年輕人,你們要有熱情,你們千萬不要忘了自由地創造啊。”

  師者諄諄,言猶在耳;儒骨仁心,皆在此言。

(采訪/李晶 王碩 王棟)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建水县| 土默特右旗| 平山县| 高阳县| 广汉市| 任丘市| 龙口市| 辽宁省| 新乐市| 无棣县| 高邮市| 昭觉县| 始兴县| 广昌县| 乌恰县| 太湖县| 日照市| 渝中区| 安新县| 朔州市| 巴彦淖尔市| 仁寿县| 富源县| 隆德县| 康乐县| 马龙县| 二连浩特市| 景泰县| 安康市| 嵊泗县| 晋州市| 都江堰市| 烟台市| 潜江市| 慈利县| 宣城市| 广南县| 乌鲁木齐县| 托克托县|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