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中國與對話世界:莫言與中國當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隆重舉行
10月24日至25日,“講述中國與對話世界:莫言與中國當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京師學堂舉行。研討會由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和文學院共同主辦,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楊耕、國際寫作中心主席、主任莫言,資深教授童慶炳出席會議。出席會議的嘉賓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江、著名作家賈平凹、畢飛宇、邱華棟、艾偉等,著名翻譯家杜特萊、馬蘇菲、吉田富夫、樸宰雨,著名學者陳曉明、陸建德、陳眾議、吳義勤、孫郁、孟繁華、白燁、朱壽桐、王堯、洪治綱等,本校專家有蔣原倫、鄒紅、劉勇、張清華、張檸、趙勇等,還有其他來自國內外眾多高校、研究機構的數十名相關專家參加了會議。
開幕式由文學院院長過常寶主持,楊耕副校長在致辭中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楊耕副校長高度肯定了研討會召開的重要意義,對“講述中國與對話世界”的主題進行了獨特而深刻的闡釋,同時,回顧了北京師范大學中文學科的百年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文學科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他指出,莫言先生是在中華文化歷經滄桑之后出現的偉大復興的背景上成長的,所以他的作品同時也包含和代表著中國當代社會的全部印記,包含著豐富而復雜的當代中國的經驗,他的講述是中國人的講述,是在講述中國的故事,同時也是在全球化時代對世界人民講述的中國故事,因此也必然是一種世界視野的對話。不久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莫言先生和賈平凹先生也參加了這次座談會,在座談會上,習主席希望中國的文學藝術創造者能夠創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學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希望文藝評論家能夠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借鑒作品,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當下,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更是凝聚著“中國夢”的偉大愿景。楊耕副校長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圍繞莫言先生的思想與創作,圍繞中國當代文學的現實與未來,暢所欲言,凝練思想,貢獻智慧。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江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文學“講述中國與對話世界”是海內外學者、作家共同關注的問題,這種雙向的需要為雙方的對話和交流搭建了橋梁。我們既要思考何為優秀的“世界語境中的中國文學”的審美現實、閱讀方式和評價標準,思考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如何既能講述中國文化、地域文化、東方文化、民間經驗,又要思考如何來傳達人文主義思想、人類視野和不同民族之間的對話訴求。我校資深教授童慶炳先生,作家代表賈平凹先生,外國專家代表、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杜特萊教授分別致辭。
著名作家賈平凹稱莫言給了當下文壇四點啟示:一、莫言的批判精神強烈,但他并不是時政的,而是社會的人性的。二、莫言具有傳統性、民間性、現代性。三、莫言的文取決于他的格,他的文學背后是有聲音和靈魂。四、他成功前是不可輔導性,成功后是不可模仿性。
我校國際寫作中心中心主席、主任莫言發表了重要講話,他稱中國當代的文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在短篇小說、中篇小說的創作方面,完全有資格進入世界文學之林。而對于作家來說,創作更需要客觀的、公正的態度。有時候批評一個社會需要膽量,有的時候贊美一個社會也需要膽量,這個膽量的背后就是良知。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會議共分重要嘉賓主題發言、國外及港澳臺專家發言專場、青年學者發言專場、外地專家發言專場以及在家專家發言專場等七場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將就中國文學與世界的對話方式、中國當代文學中的“中國經驗”與“世界視野“、如何看待莫言與魯迅及新文學譜系的傳承關系、莫言作品的外譯與傳播、莫言作品中的本土性與世界性因素、其他有關于莫言研究的議題等六大議題展開熱烈而充分的討論。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進一步提升了北師大中文學科的研究能力和影響力,推動中國當代文學更好地走向世界。(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