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文獻叢刊》出版暨楚辭文獻整理座談會在京召開
8月14日,由浙江師范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中國屈原學會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楚辭文獻叢刊》出版暨楚辭文獻整理座談會”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隆重召開。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副主任楊慶存、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管理司古籍整理與規劃處處長楊芳、浙江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陳德喜、首都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繆勁翔、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等出席會議,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社長方自今主持會議。?
浙江師范大學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黃靈庚教授、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任趙敏俐教授、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方銘教授,國家圖書館原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詹福瑞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彭慶生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黨委書記劉躍進研究員、北京大學廖可斌教授、首都師范大學左東嶺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李炳海教授、清華大學廖名春教授、中國政法大學黃震云教授、浙江大學王德華教授、閩南師范大學湯漳平教授、福建師范大學郭丹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毛慶教授、山西大學劉毓慶教授、南昌大學程水金教授、日本富山大學大野圭介教授等30多位來自海內外的楚辭學專家參加座談會。
《楚辭文獻叢刊》是由黃靈庚、趙敏俐、方銘三位教授共同主持編纂、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的一套大型“楚辭學”叢書,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重大項目、浙江師范大學江南文獻研究中心重大項目,是古籍文獻整理方面的一項重大工程。叢刊十六開本八十冊,收錄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中科院圖書館、天一閣博物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浙江省溫州市圖書館、江西省吉安市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日本大阪大學圖書館、日本足利學校圖書館、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等收藏機構的重要楚辭學文獻二百余種,其中宋刻本七種、明刻本三十七種、稿鈔校本五十五種,有百余種珍稀文獻系首次刊布。收錄文獻的種數及成書規模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種《楚辭》類的叢書,是迄今文獻最珍稀、品類最齊全、規模最宏大、編排最科學的楚辭文獻叢書。對每種入選的圖書,主編黃靈庚教授一一比勘,詳加考證,辨別是非,撰寫了精當嚴謹的述要。《楚辭文獻述要》百余萬字,系統總結了楚辭研究的歷史與前沿成果,與《叢刊》將同時刊行。?
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對《叢刊》的編纂和學術價值給予了高度贊譽,認為叢刊的出版,極大地推動了楚辭學研究的發展,可以作為文學史料整理乃至古籍整理的一個范例。楊慶存指出,《楚辭文獻叢刊》屬于國家文化建設項目的基礎工程、重要工程,符合文化創新的精神,為學界提供了便利,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楊芳認為,該書的出版是學術界與出版界日益融會貫通的一個實例,圖書的編纂者是學界權威,出版者是業界有口皆碑的優秀出版社,二者緊密結合,體現出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出版精神。楊芳介紹說,該書早在2009年即獲得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2010年3月,原計劃的30冊出版任務(時名《楚辭珍稀文獻叢刊》,全30冊)全部按時完成。但就在此時,主編黃靈庚先生多年聯絡、收藏于日本的近20種楚辭研究文獻稿本被同意復制;同時,經出版社的長期努力,包括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在內的一些收藏機構的楚辭版本也獲得使用許可。在此情況下,編者與出版社共同研究決定,在已有百種文獻的基礎上,廣泛征求、小大不捐,加入從海內外新收集到的一百余種重要而珍稀的楚辭文獻,重新編纂,并對裝幀印刷進行精心設計,經過幾年努力,最終形成我們今天見到的八十冊的規模。張志清認為,該書的出版是國家古籍整理保護的又一個重要成果,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學術研究的特點體現。詹福瑞強調,編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方便讀者使用,而《叢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經過編者的研究性編纂工作,使得以往散落各地的圖書重新匯集并具備學術可信性,從而便利了楚辭研究學者。
在肯定《楚辭文獻叢刊》的學術價值、歷史價值基礎上,與會學者還針對楚辭文獻的整理展開座談,提出相關意見建議。彭慶生認為,盡管《楚辭文獻叢刊》已經對楚辭文獻進行了全面精致的搜集整理,但是還有若干重要的版本隱于藏者之柜,他建議及時地對這些文獻進行保護和整理,進一步進行《叢刊》續編的搜集工作。在看到如此眾多的楚辭版本“匯聚一堂”后,有的學者建議適當選擇一些善本、孤本,或者名家批校本,進行單獨印刷出版,以滿足更多讀者需要。有些學者提議建立楚辭文獻數據庫,以方便讀者利用。從而滿足收藏與利用、研究與欣賞等不同層次、多個方面的讀者個性化需求。
與會者表示,叢刊的出版,不僅打造了一部新的學術精品,展現了楚辭文獻的全貌,同時必將推動楚辭研究邁向新的高峰,成為文化傳承與學術研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