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潤”小考
——《瀛奎律髓》方回評語中的內涵與外延
東京學藝大學教授·博導/一橋大學兼任教授·博導/北京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0.前言
《瀛奎律髓》是宋末、元初人方回(1227 -1307),字萬里,號虛谷,歙縣人)編纂的唐宋五、七言律詩大全。其中被選收了3014首(因重出22首,實為2992首)的律詩作品。*1
方回基本上順從宋代“江西詩派”詩學觀點來選詩,同時他尊崇這個觀點而評注。但他不止于此,又對“江西詩派”的美學準則要進行修正和補充。
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前言*2? 曰:
為了消除弊病,方回對“江西詩派”的美學準則進行了修正和補充。具體地講,就是主張在以“格高”為基礎的前提之下,一要以“細潤”濟粗獷?! ?/p>
《瀛奎律髓》在元至元20年(1282)成書,當時即已刊刻流行。明代以后,刊刻和評點的人越來越多。到了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紀昀(1724-1805)撰寫了《瀛奎律髓刊誤》一書,要糾正“方氏之偏,馮氏(馮舒、馮班)之激”。他們的評語之爭反映自己尊奉的詩學觀點和立場。例如:
《瀛奎律髓》卷一,張祜《金山寺》詩曰:
一宿金山寺,微茫水國分。
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
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
因悲在城市,終日醉醺醺。
方回評此詩曰:
此詩金山絕唱,孫魴者努力繼之,有云(以下略)。
又曰:
大歷十才子以前, 詩格壯麗悲感。元和以后,漸尚細潤,愈出愈新。而至晚唐,以老杜為祖,而又參此細潤者,時出用之,則詩之法盡矣。
馮班(1602-1671)對方回的評語同意而曰:
好論。今人學杜者,只欠細潤。
紀昀卻批評兩者曰:
此豈足以盡詩法? 出語太易。
從此“出語太易”一句來看,紀昀雖然批評方回相當嚴厲,但至于“元和以后,漸尚細潤,愈出愈新?!钡日Z似無什么反駁之見。
???
在此,我們先分析“細潤”一詞的含義,而后從它在《瀛奎律髓》方回評語里的用法來出發,進一步探討《瀛奎律髓》評者之間的詩學觀點的不同和“細潤”的內涵與外延。
1.“細潤”的含義
“細潤”在《漢語大詞典》第九卷“細”的詞條里沒有其解釋和例句。
日本《大漢和辭典》卷八,p.1015 有“細潤”的詞條,曰:
【細潤】細やかでうるほひがある。(注:“細而潤”的意思)。[圖繪寶鑒] 李以政、莆田人、山水細潤者宗郭熙、豪放者宗夏珪馬遠。
此書的“細而潤”這個解釋沒有什么具體意義, 只算是個訓讀而已。更且,這個《圖繪寶鑒》的例句也只是從《佩文韻府》卷七十一“細潤”來引用的?!秷D繪寶鑒》是元朝夏文彥(生卒年未詳)編、1365年成書的。這個例句說的是山水畫的風格“細潤”,有跟“豪放”相反的意思。
“細潤”在《四庫全書》之中有270個例子。*3
其中最多的是用來形容石質的,尤其說的是硯石的質細。例如《洞天清錄》曰:“端溪下巖舊坑卵石,黑如漆,細潤如玉?!?/p>
還有對繪畫用來表示其質感的。例如《書畫題跋記》李珪跋《摩詰輞川圖》曰: “右丞,唐開元天寶朝士,名維,字摩詰,工詩畫,輞川其所居,自寫為圖,精密細潤?!贝死歉厦嫠摹秷D繪寶鑒》的含義相接近的。
其他還有對人的皮膚的質感而說的?!懂嬍窌吩唬骸摆w孟頫,字子昂,……,肌膚極細潤,常服止用軟綾絹,遇絺葛,肌即傷擦?!?/p>
此外,對我們最值得重視的也是宋初楊億編《西崑酬唱集》的例句。
其序曰: 若錢思公、楊大年諸公,一以細潤清麗為貴,謂之西昆體。
此序是清初馮武( 馮班的侄子 )撰寫的,他深受馮班的影響?!凹殱櫋焙汀扒妍悺甭撛谝黄鹗褂脮r,其內涵更為立體化, 更豐富了。(此序留在《四庫全書》里,但《四部叢刊》不收。)
2.《瀛奎律髓》中的“細潤”
方回對卷二、王珪(字、禹玉)《大饗明堂慶成》詩評曰:
禹玉為詞臣,則摛藻細潤,典雅勁健,未有后來全句長句之病。詩號為“至寶丹”,以多用金玉珠璣錦繡之類。然亦有不全然者,此詩豈不謂之細潤典雅?
據這個例子來看,“細潤”的對象是“摛藻”,鋪陳辭藻又“細”又“潤”之意。馮班承方回的評語,又評曰:“不細潤則不能作壯語。”又據此看,可以說“細潤”跟“典雅”、“壯語(豪壯的言語)”沒有什么矛盾,卻說要作壯語時需要“細潤”。
紀昀評曰: “應制之作無可見長之處,然氣味尚厚?!彼f;雖然應制之作品幾乎沒有發揮自己的見長之處的,但這篇的“氣味(意趣和情調)尚厚”。此語顯示紀昀便給它一定的評價。紀昀對方回和兩馮的態度總是比較冷淡的,甚至為相當嚴厲,這樣的態度卻似很少, 相當突出的。
???
后人許印芳(1832-1901)也對此詩評曰:??????
應制詩有許多拘忌處,故難見長。古人頌不忘規,語無泛設。后世專尚頌揚,附會夸張,滿紙浮華而已。此詩雖非出色之作,然典切處可學,故錄之。
他也肯定此詩的一定價值,就說“典切(典雅貼切)處可學”。
3.《瀛奎律髓》方回等評語中的“細潤”
???
《瀛奎律髓》方回評語里面,“細潤”一詞使用過20次(卷一、卷二之例重復使用,例句數為18 )。除了如上卷一、卷二的兩個例子以外,《瀛奎律髓》方回評語之中的其他“細潤”之用例如下;
卷6 姚合《武功縣中·其三》方回評曰: 三、四最細潤。
??
卷7 楊巨源《春日有贈》方回評曰: 中四句極細潤,緩慢有意味,末句尤不迫。
??
卷12 楊巨源《郊居秋日酬奚贊府見寄》方回評曰:起句十字最佳,而照字尤妙。后所點兩聯一開闊細潤。
??
卷16 王安石《冬至》方回評曰: “幽閑聚集”、“珍麗各攜”此等句細潤,乃三謝手段,半山多如此。
??
卷17 孟浩然《途中遇晴》方回評曰: 三、四壯浪,五、六細潤, 形容雨晴妙甚。
?????????
陸游《春雨》方回評曰: 于梅、柳、蝶、鶯四物,形容雨意亦細潤。
趙蕃《晚晴》方回評曰: 聱牙細潤,吳體也。
??
卷21 陳師道《雪詠》方回評曰: 五,六細潤。
??
卷24 姚合《送李侍御過夏州》方回評曰: 予以公(東坡)論評之至此,其細潤而甚工者亦不可泯沒。
??
卷28 梅堯臣《新開墳路》方回評曰: 五、六細潤。
??
卷29 王安石《次御河寄城北會上諸友》方回評曰: 細潤之中,于五、六下慢字眼。
??
卷42 廖剛《代祖父次韻酬羅君寶見贈》方回評曰: 此代祖父次韻,細潤。
??
卷44 劉商《春日臥疾書情》方回評曰: “知命”、“覺非”四字細潤,尾句脫灑。
??
卷47 楊巨源《春日與劉評事過故證(一作澄)上人院》方回評曰: 五、六細潤。
?????????
張祐《孤山寺》方回評曰: 此詩可謂細潤,然太工太偶。
?????????
僧善權《寄致虛兄》方回評曰: 老杜之細潤工密,不可不參。
???
以上的例句,從內涵來看,可以分為三類:
?、俦憩F詩的整個風格的。
??????
趙蕃《晚晴》方回評曰: 聱牙細潤,吳體也。
??????
姚合《送李侍御過夏州》方回評曰: 予以公(東坡)論評之至此,其細潤而甚工者亦不可泯沒。
廖剛《代祖父次韻酬羅君寶見贈》方回評曰: 此代祖父次韻,細潤。
??????
張祐《孤山寺》方回評曰: 此詩可謂細潤,然太工太偶。
僧善權《寄致虛兄》方回評曰: 老杜之細潤工密,不可不參。
?、诒憩F對三、四句,或五、六句或兩聯的風格的。這個用法最多。
姚合《武功縣中·其三》方回評曰: 三、四最細潤。
??????
楊巨源《春日有贈》方回評曰: 中四句極細潤,緩慢有意味,末句尤不迫。
楊巨源《郊居秋日酬奚贊府見寄》方回評曰:起句十字最佳,而照字尤妙。后所點兩聯一開闊細潤。
?
王安石《冬至》方回評曰: “幽閑聚集”、“珍麗各攜”此等句細潤,乃三謝手段,半山多如此。
陳師道《雪詠》方回評曰: 五、六細潤。
??????
梅堯臣《新開墳路》方回評曰: 五、六細潤。
王安石《次御河寄城北會上諸友》方回評曰: 細潤之中,于五、六下慢字眼。
劉商《春日臥疾書情》方回評曰: “知命”、“覺非”四字細潤,尾句脫灑。
??????
楊巨源《春日與劉評事過故證(一作澄)上人院》方回評曰: 五、六細潤。
?、蹖π稳荩ㄓ暌獾龋┑那闆r來說的。
?
孟浩然《途中遇晴》方回評曰: 三、四壯浪,五、六細潤, 形容雨晴妙甚。
??????
陸游《春雨》方回評曰: 于梅、柳、蝶、鶯四物,形容雨意亦細潤。
??
《瀛奎律髓》不外是“律詩”的選集,方回評詩的重點當然在“對句”(三、四和五、六) 的技巧和效果所在之上?!凹殱櫋币辉~在評語之中應有很重要的位置。
4.“潤”和“明潤”、“清潤”
?
《瀛奎律髓》方回評語中也有使用“潤”、 “明潤”、“清潤”等詞的用例。
??
“潤”一個字的用例如下;
???
卷5 宋祁《寒食假中作》方回評曰: 五、六尤潤,末句宣賜事,候考。
???
卷17 陸游《雨》方回評曰: 工而潤,亦如小雨云。
???
卷34 李瑞《山下泉》方回評曰: 工而潤。
“明潤”在《瀛奎律髓》方回評語中只有一個例子。
?
卷13 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郎相訪》方回評曰: 劉隨州號五言長城。答皇甫詩,如此句句明潤,有韋蘇州之風。他詩為嘗貶謫,多凄怨語。
?
“清潤”在《瀛奎律髓》方回評語中也有一個例子。
?
卷14 唐求《曉發》方回評曰: 此所謂詩瓢唐山人者。四聯皆側入、自是一體。詩亦清潤。
?
到此,我們可以說方回用“潤”字或“細潤”、“明潤”、“清潤”來評詩時,總有積極肯定其作品的質感表現和意境,甚至給予很高的評價。
5.小結與附記
??
方回當選擇《瀛奎律髓》作品時,很注意作品的風格和修辭技巧。他尊尚江西派的詩學理論,因此肯定反映江西派的批評標準?!凹殱櫋币辉~,在江西派的詩學理論里非常重要的關鍵詞。
???
二十多年來,我們在東京組織一個《瀛奎律髓》研究會,從頭開始每個月讀一首,一直想要作方回和紀昀等評語的共時和通時研究,卻碰到很大的困難,尚未取得一定的成果。其原因有幾個。一是《瀛奎律髓》等總集篇幅很大,如要搜集所有的例子,不得不費很多時間和力氣,也會有不少遺漏之處,終于令人放之而不顧矣。
十幾年來,《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電子全文檢索版(信息庫)陸續開發了。關鍵詞一輸入,一秒之內電腦就可以輸出其答案。但,這不是研究之終點,而是其起點而已。
這篇小文對這個問題只是一個小小的嘗試,敬請大方不吝指教為幸。
2013.07. 15
注釋:
1) 李慶甲集評校點《瀛奎律髓匯評》,前言,p.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 ibid, p.5。
3) 《四庫全書》全文檢索版,香港·迪志出版社,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