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論五行中的金

  內容提要: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五行的意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的“金”原來指的是金屬,后來則代表氣或者風。五行學說本身也在不斷發展變化,由最初的五材說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富有生命力的自然體系。

  關鍵詞:金;五行;傳統文化

  五行學說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長期的演變發展過程中,五行的意義及所指也是不斷變化的,譬如其中的金前后所指就完全不同,由代表金屬的人工之物變成了代表天和氣(風)的自然之物,五行學說也由原初缺乏內部聯系的五材說發展為一種宇宙體系和認識模式,體現了文化的融匯和理論的發展。

一、五行說的緣起

  五行學說的直接來源是五材說。據《尚書大傳·周傳》,武王伐紂,軍至殷都之郊時,士兵們唱道:“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這是關于五材說的早期記載,其中講到的水、火、金、木、土是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五種東西,水火用于飲食,金木用于造作,土有生長萬物(尤其是莊稼)之用,這是為人所用的五種最重要、最普遍的五種東西,是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五種材料,故謂之五材。子罕曰:“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這也是強調其為人所用的特點。

  因此,五材說與古希臘和印度的元素說不同,不具備太多的理論意義,也缺乏抽象思維的特點。五材只是五種為人所用的東西,既不是世界的本原,也不是構成萬物的原始材料。中華先民只是強調其功能,而且是為人所用之功用,表現了重功用而輕理論的特點。其歸類也與直接的生活所需相關,水火用于燒煮食物和飲用洗滌,這是最基本的需要。金木相連是由于二者是制造工具、器物的基本原料,金指金屬,木為木材。將土歸入五材,似帶有一定的抽象思維的特點,但事實上仍是源于對土生五谷的直觀和對其有生物、載物之用的思考。因此,五材之間并無內在的聯系,其聯系不在于“天生”,而在于“人用”,從人所需用的意義上五材才產生相關性。

  五材說只是先民對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五種東西的概括,繼之而起的五行說則從直接的功用觀中解脫出來,開始對五材本身的性質產生興趣,在理論上更進了一步。《尚書·甘誓》有“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之言,但并未作明確的解釋。《洪范》對此則有詳細的說明,其載箕子之言曰:“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表明已從五種東西對人的功用的研究開始轉為對它們本身性質的探索,盡管這種探索還處在初期階段,不很準確。其中對水火性質的說明比較科學,言木以曲直為性就失于表面,而稱金能制造盔甲器物、土能生長苗稼,就顯得未脫功用論的習氣了。值得注意的是,將五行與五味相對應,表明五行已開始成為

  一種模式和理論,不只限于其自身的功用和性質了,這確實是一大突破,為后來五行說成為一種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

  當五行說演變成一種理論模式之后,原有的對水、火、金、木、土的功用和性質的簡單說明就顯得不夠了,于是五行說又與四時、五方學說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時空理論體系,同時又探索了五種東西之間的內在結構和聯系,使之成為一種系統的宇宙模式。

  將五行與四時、五方學說結合起來,只是為了賦予五行說時空體系的性質,使之從素樸的五材說和功用觀中解脫出來,上升為一種普遍的高級的理論。這種努力事實上是很牽強的,因為二者之間并無多少內在的聯系。這種人為的融鑄和拔高在解釋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如以五行配四時,就會出現有一行無可匹配的問題。以五行配五方,所謂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方土也很勉強,就中國特殊的地理環境來說,南方暖為火,北方冷為水尚可解釋,東方木、西方金則毫無理由,中方土也只能是人為的觀念,并無多少說服力。但是,這一努力體現了先民由直接樸素的功用觀向抽象深刻的時空觀過渡的探索,表明了理論思維水平的提高,其價值和意義還是不可抹煞的。

  五行學說成熟的另一標志是確立了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結構,即它們之間相生與相克(相勝)的關系,從而將松散的五行變為一種整體的系統。《管子·五行》將木、火、土、金、水與五時相對應,體現了五行循環相生的關系。五行相勝的思想在春秋時期亦已產生,《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記載“火勝金,故弗克”,哀公九年記載“水勝火,伐姜則可”。這一思想在戰國后期時已然成熟,鄒衍的五德終始說即闡述了這一觀點,認為土、木、金、火、水依次相克,并以此解釋朝代的變更和歷史的循環。

  其實,五行相生思想還可推至殷末周初,文王八卦即包含了這一思想。據文王八卦,八卦的次第是震、巽、離、坤、兌、乾、坎、艮,其中震、巽為木,離為火,坤為土,兌、乾為金,坎為水,正體現了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關系。當然這種將八卦與五行相配的理論是否源于周初還是一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五行學說的成熟不僅意味著五行之間關系的深化和系統化,還使五行本身的意義和所指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原初的五材是指人的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五種東西,體現了一種狹隘的功用觀和實用精神。一旦成了一種時空體系和宇宙結構,原初的五材就值得推敲了。在五材說中,五材之外的人才是真正的中心,五材只是人的附屬物,只在為人所用的功能方面才具有意義,其本身的性質和價值則無足輕重。而當五行說成為一種宇宙體系時,其自身已成為一種自在的自然系統,人的作用和影響自然要排除在外,人不再是五行的中心。此時的五行已然與古希臘和印度的元素說接近,成了萬物的始基,其意義和所指已經產生了根本的轉變。因此,盡管水、火、金、木、土的名稱未變,其性質已經產生了根本的變化,由用到體,由他在到自在,從為人到為己,這就需要對之進行重新考察和定位。

二、金的意義的轉變

  在五材說中,水、火、金、木、土只有后天的意義,故水火為人飲食取暖之用,金木是制造器物的原材料,土有生物、載物之用。五材既是為人所用之物,也是人類開發創造之物。水是人鑿井穿壤引來的,火是人鉆木擊石取得的,金是人淘制冶煉而成的,木是人砍伐搬運而得的,土是人開荒耕植而有的,因此其中處處體現著人的影響和作用。而在成熟的五行說中,五行已由后天造作之物轉為先天自然之物,水是自然的水,同時還代表液態的物質,火還兼攝陽光、熱能,代表無形的存在,木不再是為人造作之用的木材,而是代表植物和生命,土也不單指土壤和農田,而是代表大地和固態的物質。那么,金又代表什么呢?作為金屬,金包含的人工成分是最多的(較之其他四行)。金屬的出現是人類生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在某種程度上甚至代表著文明的產生,然而在作為萬物始基時,金又是最不合乎情理的,因為這種后天的人工冶煉的東西無法充當先天的宇宙基本元素,在各種形態的文化之中,也罕見將金屬作為萬物始基的現象。因此,作為金屬的金已然不能充當成熟的五行學說中的一行,必須賦之以新的意義。那么,金又應該代表什么呢?

  將五行說與古希臘與印度的元素說相對照,就會發現在古希臘和印度文化中,水、風(氣)、火、土(地)是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在古希臘時代,這幾種元素是分散的,或以水為基本元素如泰勒斯,或以火為基本元素如赫拉克利特,而在古印度文化中,地(土)、水、火、風(氣)作為四大共同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但是在中國的五行學說中,比古希臘和印度多了一個木(生命),少了一個風(氣)。將生命納入自然系統之中,體現了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特色,而在五行中沒有明確提到風(氣),不能不說是一種疏漏和不足。因此,在成熟的五行說中,金的意義和所指應當有所改變,由代指金屬轉為代指風(氣)。

  風(氣)也是人日常生活不可暫離的東西,為什么在五材說中沒有它的位置呢?首先是由于風(氣)是一種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同時也是完全天然的無限豐富的資源,是故百姓日用而不知,用不著考慮空氣的缺乏和污染(這是現代人的難題)。其次,是由于風(氣)是不可控制和造作的,不能象水、火、金、木、土那樣成為人類開發、制作和控制的對象。因此風(氣)沒有列入五材之中,為五行學說的成熟造成了天然的障礙。

  然而,作為一種宇宙體系,在五材中占重要地位的金屬就必須讓位于作為自然元素的風(氣),否則就不能成立。風(氣)不僅指空氣,還代表了氣態物質,如此火、風、水、土代表了無形態、氣態、液態、固態四種相,木則代表同時具備四相的生命。或以金為礦石,那么它也只能代表與土重復的固態,不能改變缺乏氣態存在的問題。

  將氣(風)作為萬物的始基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并不陌生,事實上,氣作為宇宙的本原比火、水、土、木具有更重要的地位,當然,此時的氣已從空氣進一步引伸為元氣了。氣本原論在中國哲學傳統中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將宇宙的本原、萬物的始基歸為一氣,由此一氣派生出宇宙萬物,萬物又復歸于一氣,這比以直接的水、火等元素為始基在理論上更進了一步。因此將金釋為氣(風)并不是特立獨行的異見,而是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相應的。

  不僅作為萬物始基的金應釋為風(氣),在解釋五行的內在結構和相互關系晨更應如此。古印度文化中的地水火風四大之間并無內在的聯系,而中國的五行學說則由于將生命(木)納入自然系統之中而形成了相生相勝的內在聯系和動態結構,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

  五行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系統,其中沒有人為的因素,因此作為人造物的金(金屬)在其中沒有自己的位置,而應以自然的風(氣)代之。五行相生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水又生木,循環相生。從相生方面講,土生金,金生水,土生金似可釋為從沙土中淘出金子或土之中出產礦石,但沙里淘金是人工活動,不是自然現象,土中出產礦石也要通過人工開采才能實現或完成,而且如此解釋便無法說明金生水是怎么一回事,黃金、礦石是不會生水的,如果說通過爐火冶煉可使金屬化成液態,其中又是借助人工活動,而且這種液態高溫的金水只能燒死樹木,絕對不會生木的。或云金屬可以吸附水氣而生出露珠,可謂金生水的正解,但如此得到的些須之水恐怕難以起到澆灌樹木的作用。因此如果將金釋為金屬或礦石,五行相生的理論便無法自圓其說。而若將金釋為氣(風),問題便迎刃而解。土生金,即從大地蒸發出水蒸氣和其他氣體;金生水,即從大地蒸發出來的水蒸氣等上升到高空,形成云霧,云遇冷又變成雨降臨大地。雨水澆灌樹木,即水生木。如此則完全合乎情理。

  從五行相勝(克)方面而言,其順序是金、木、土、水、火,火又勝金,循環相勝。其中火克金,金克木。火克金,似可解釋為爐火冶煉金屬,將金屬化為液態,但這又是人工活動,自然的火不會自己去冶煉金屬的。金克木,似乎最易解釋,即用金屬制成的刀斧等工具去砍伐樹木,然而這還是人工活動,金屬之物絕不會自己跑去砍樹的。若將金釋為氣(風),火克金即意為火可以抵消風帶來的寒氣,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氣流(風)的狀況。金克木即意為風可以搖動或摧折樹木,這都是自然的施為,并無外在的人為的因素,而且在情理上也說得通。

  因此從五行相生相勝的內在關系上來講,將金釋為金屬或礦石是不合理的,而將其釋為風(氣)則合乎道理。是故成熟的五行說理當將金釋為氣(風),這較之五材說當然已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對于五行學說演革中金的意義的轉變盡管尚無明確的說明,但是前人在發展及運用五行理論時已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如傳統中醫理論以五行配五臟,認為肺屬金,腎屬水,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其中將肺與金聯系起來就很能說明問題。若將金釋為金屬,就很難解釋,因為無法想象肺與金屬或礦石有什么聯系。而將金釋為氣就非常自然了,肺是呼吸器官,是呼吸空氣的,當然與氣(風)有關。這表明中醫理論在運用五行時,已然悟到金應該代表氣(風)而不是金屬。

  從五行與四時、五方的關系來看,按照傳統的觀點,木配東方,為春;火配南方,為夏,金配西方,為秋;水配北方,為冬;土居中位,配四時,這種相配的理論盡管十分勉強,但也代表了一種理論探索。以金配西方,為秋,這本身并無多少道理,但秋季為冷暖交換的時節,西風頻頻,秋高氣爽,表明古人已猜測到了金與風(氣)的關系。如若以金為金屬,就顯得毫無道理和意義了。

  從五行與八卦的關系來看,金也應該代表風(氣)。八卦與五行源于不同的思想系統,五行源于五材,最初是指為人所用、為人所制的五種最基本的物類,八卦則是人通過對自然世界的觀察而概括出來的八種物相。也就是說,五行原是人類實踐活動的對象和產物,帶有人為與功利的色彩,八卦則是人所觀察到的自然物相,具有天然的本原的特點。因此,中國文化中并不缺少類似古希臘和印度的元素說,只是這一學說不在五行之中,而是體現在八卦上。

  八卦之中,天(乾)與風(巽)一樣,代表氣,天事實上指地球外邊的大氣層,不具備人格色彩和神圣性;地(坤)與山(艮)一樣,代表土,土與石本來就是一體的;雷(震)與火(離)一樣,代表火,雷電也是一種火;水(坎)與澤(兌)一樣,代表水,澤當然也是水。因此八卦事實上是氣(風)、土、火、水四種元素的展開,為了配合八種卦象才將這四種元素分為八種自然物相。(1)將八卦與五行相對照,就會發現五行多了一個木(生命),少了一個氣(風)。八卦始終講自然物相,故不需要生命系統的加入,而五行之中缺了氣(風)是不能代表完備的宇宙體系的,因此金應釋為氣(風)。

  據朱震之說,以八卦配五行時震、巽為木,離為火,坤、艮為土,乾、兌為金,坎為水。以乾、兌配金,乾為天,為流行不息的大氣層,兌為澤,水土相雜謂之澤,其中常有氳氤蒸騰之氣。總之,乾和兌與金屬毫無關系,與氣(風)則密切相關,此處之金亦應釋為氣(風)。

  在以八卦配五行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這主要是由于八卦是一個自然系統,其中并沒有生命(木),而五行作為一個宇宙整體體系,其中包含著生命且以生命為中心。為使二者相應,就必須在八卦中找出與木(生命)對應的物相。坎水離火,坤、艮為土,這是原有的解釋。將金釋為氣,乾應為金,兌為澤,似應歸于水,但已有坎代表水,故兌歸于氣,與乾同類。巽為風,為木(《易傳》有此解),故歸于木,震為雷,為火,似不應歸于木,然若強為之解,木能生火,故可將震歸于木。這些解釋總覺有些牽強附會,正如五行與四時、五方的匹配一樣,是硬把不同的理論系統拼為一體,頗有不倫不類之感。但古人如此解釋時,已隱然將金釋為氣(風)了。

三、五行說的成熟:以木(生命)為中心的自然系統

  五行與陰陽也是密切相關的。或以為陰陽與五行源于兩個系統,本不相混,這是正確的。在五行說的早期階段(五材說),五行只是為人所用有五種東西而已,并無內在的聯系。但在成熟的五行說中,陰陽已經內化于其中,與之融為一體,二者的融合比八卦與五行的匹配要自然合理得多。五行之中,土(地)、水為陰,金(氣)、火為陽,或細分土為太陰,水為少陰,金為太陽,火為少陽,木居中位,代表陰陽合一的生命。如下圖:

太陽

少陰 水  木  火 少陽


太陰

  在五材說中,五材只是一個松散的雜合,并沒有一個中心。后來西周末年史伯言“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國語·鄭語》),似有以土為中心之意,大概由于先民認識到大地有生物、載物之功,故將土作為五行的中心。這一思想一直影響到后世,以致將五行與五方相配時以土配中方。這一觀念其實是原始而幼稚的,土作為陰的代表不具備兼攝陰陽的中和之意,故不可居于中位。在五行中,只有木代表生命,同時具備金、土、水、火四相,是陰陽合一的產物,也是最高級的存在。因此木應該居于中位,代表五行的中心和目的。

  從文王八卦所包含的木、火、土、金、水相生的次第來看,其循環生滅代表了生命演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及其與自然界的和諧、平衡的關系。從其相生方面而,草木干死燃燒而生火,燃燒后留下灰燼而成土(先民刀耕火種,以成畬田,即此謂也),從土中蒸發出水蒸氣等,氣體上升至高空,遇冷復化為云雨,下降至地面而成水,水澆灌樹木而使之生長。這是一個動態的循環系統,是生命(木)與自然相協調而形成的生態系統。

  從其相克方面而言,木克土,即木能吸收和固定土壤,火克金即火能克制風帶來的寒氣,土克水即土能抵御洪水的泛濫,這些都是為木的生長服務的;金克木,即大風能摧折樹木,體現了自然界對生命的限制。

  五行的相生相克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相生會變成相克,相克也能變成相生。如水生木,太多的水也能淹死樹木;土克水,同時土也有積聚、保存水的功能。同時其相生相克關系也是循環的,如水生木,木也有積聚云氣之用,也能生水,森林多的地方下雨也會多;土克水,水同樣可以沖走土壤,沖潰堤壩,也能克土;金克木,大風能夠摧折樹木,但樹木同樣可以抵消風力,也能克金,森林植被的防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五行的內在關系非常復雜,是一個相互促進而又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系統。

  在五行系統中,作為生命的木是中心,五行系統也是生命不斷通過自我否定而達到不斷的自我肯定的循環發展系統。木分解為火、土、金、水四種元素是否定自己和死亡的過程,而通過這種否定和分解又改造了自己生存的外部環境,使自己獲得了進一步發展提高的條件和可能。木所分解的火、土、金、水又變成新的自我生存發展的必要元素,這些元素在一定的條件下又形成新的生命,因此這一過程也是生命(木)自我肯定和自我發展的過程。木散而為四大,四大合而為木,生命與非生命都是通過自我否定而達到自我肯定,通過死亡而達到新生。生命以非生命為中介和手段,以自身為目的,非生命則以生命為中介和手段,也是以自身為目的,二者通過相互利用而達到相互協調,共同構成完美而和諧的自然宇宙系統。

注釋:

(1)參見龐樸《八卦卦象與中國遠古萬物本原說》,載于《光明日報》1984年4月23日。

原刊《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望都县| 肥东县| 六安市| 霍邱县| 许昌市| 嘉峪关市| 文成县| 枣庄市| 三河市| 尤溪县| 怀仁县| 黑河市| 唐海县| 神木县| 乃东县| 石首市| 宜春市| 河池市| 苗栗市| 舟曲县| 常熟市| 东乌珠穆沁旗| 江阴市| 钟山县| 石首市| 旬邑县| 兴海县| 汉源县| 岳西县| 罗源县| 汝南县| 明光市| 赤峰市| 个旧市| 榆树市| 瑞昌市| 枝江市| 漳平市| 邵阳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