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白露”:晝夜溫差最大 天涼需防“秋燥”
新華網天津頻道9月5日電(記者周潤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9月7日,將迎來農歷24節氣中的“白露”,這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專家提示說,此時節,公眾要隨時關注氣溫變化,當心“秋燥”傷人。
據了解,每年9月7日前后,當太陽移達黃經165度時,開始進入白露節氣。白露是9月頭一個節氣,也是農歷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此時農作物即將成熟,“秋老虎”也將逝去,氣溫開始下降,天氣逐漸轉涼。
氣象專家表示,白露時節,晴朗的白晝溫度雖然仍舊可以達到30多攝氏度,但夜晚會降到20多攝氏度,其溫差達10多攝氏度。白露以后,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多吹偏北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點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地面散熱快,氣溫下降速度逐漸加快。
秋季是寒熱交替的季節,經過了盛夏酷暑之后,人體會因長時間的暑氣耗氣傷津,陰陽失調,再加上,秋季氣候干燥,人體很容易患“秋燥”,癥狀表現為嗓子發干,皮膚干燥,咽喉腫痛,干咳無痰等。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說,為有效防治“秋燥”,可多喝水,尤其是加鹽或蜂蜜的白開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起居作息相應調整,盡量早睡早起;保持室內通風;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