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魏晉南北朝的男服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一書中對當時的服飾潮流曾做過這樣的描寫“自從西晉末年的戰亂以來,衣服鞋帽的式樣經常變換,沒有常規,忽長忽短,時寬時窄,有時風行粗大高昂,有時風行低小精細。人們追隨著時尚,爭著去效仿新的式樣。”這段描寫不難讓我們看出“褒衣博帶”并不是當時唯一的流行服飾款式,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服裝。由于當時社會追求奢侈享樂的風氣日盛,加上少數民族和漢族的不斷融合,所以服裝式樣多變復雜。

  這個時期,人們改變了古人內穿袍服外罩衣裳的傳統,去掉衣裳直接以袍衫作為外服。服裝朝著寬松、舒適的方向發展。男子的主要服裝為衫。衫分單、夾兩種式樣,與秦漢時的袍服不同。它不受衣袪的約束,袖口寬大,多用紗、縠絹(縐紗一類的絲織品)、布等制成,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普遍喜愛穿著。

  北方少數民族男子的服飾,主要是“袴褶”和“裲襠”。“袴褶”是由戰國時流行的一種胡服改革加工而成。漢魏之際主要用于軍隊。這時期雖還作為戎裝,但已成為民間普遍穿著的便服。它由褶衣和縛褲兩部分組成。褶衣緊而窄小,長僅至膝蓋。它有多種樣式,僅衣袖就有寬、窄、長、短之別。至于衣襟形式,大多采用對襟。有的還把衣服的下擺裁成兩個斜線,兩襟相掩,在中間形成一個小小的燕尾,很是別致。有的用布縑繡彩,有的用錦緞裁成,有的用獸皮縫制。袴褶的束腰,多用皮帶,達官顯宦還鏤以金銀作為裝飾。袴褶是用錦緞紅帶截為三尺一段,在膝蓋處將寬松的褲管扎住,以便活動。北朝以后還出現過褶裥縛褲的形式。

  “裲襠”也叫做“兩當”。最早的“裲襠”,形制十分簡單,一般多做成兩片,前面遮胸,后面擋背,肩部用另外的織物或者皮革連接起來,腰間再用皮帶扎束,形狀特別像現在的背心。在西漢時期,“裲襠”通常是婦女穿的衣服,而且大多是用作內衣。魏晉以后,逐漸把它穿在外面,成為外衣,當然也有穿在里面的。穿在外面的成為一種便服,穿在里面的逐漸發展成為類似于今天的抹胸樣子的衣服。隨著“裲襠”的普及,男子也開始穿著,在穿“裲襠”鎧軍裝的時候,里面穿的就是“裲襠”衫,以防止磨損皮膚。制作“裲襠”的材料,一般用羅、絹或織錦等,“裲襠”還有單、夾、棉的區別。冬天穿的一般是絲綿做的,這也是后世的“棉背心”的最早形式。

  南朝時期,除了“裲襠”,大袖翩翩的衫子一直受到各階層男子的喜愛。這種大袖衫的衣袖和衣裾都十分寬松肥大,一個衣袖幾乎可以裁成兩個普通的袖子。當時的男子也穿袍,在穿袍和衫的時候,還故意低敞衣襟,顯示出自己的男子氣概。

  當時的高檔服裝應該是“裘”,其中以貂裘最為著名。此外“襦”、“鶴氅”、“半袖”,都是當時人的衣著。

  木屐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居家用鞋。古時候把裝有木齒的鞋子叫做“屐”,一般是在鞋的底上安裝雙齒,走路時比較輕便,尤其是在下雨以后的泥地上或者是在長滿青苔的道路上行走,比較舒適。安裝的齒前后各有一個,一般是同樣的高度,也有前后高度不一樣的。因為制作屐的材料主要是木頭,所以稱為木屐。高齒屐(一種漆畫木屐)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高跟木屐。可見在14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有人穿高跟鞋了,而且它的高度一般是6—8厘米。

  袴褶、裲襠、襦、帔、鶴氅、半袖、冠巾,再加上木屐構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男子的主要服飾,這些元素的巧妙組合,突出了男性的高達強健、剛強果敢。不動聲色中,美已經不僅僅是女性的專利了。

穿褶袴的陶俑

木屐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东县| 儋州市| 渭源县| 金堂县| 张掖市| 衡水市| 琼海市| 漳平市| 镇平县| 资源县| 镇平县| 郯城县| 肇州县| 新田县| 周口市| 海门市| 波密县| 大兴区| 来宾市| 哈尔滨市| 山西省| 得荣县| 将乐县| 延津县| 平凉市| 淳化县| 高陵县| 泾阳县| 双鸭山市| 望城县| 虹口区| 万州区| 湖口县| 达日县| 东乡县| 大冶市| 会宁县| 桂东县| 巴楚县| 濮阳县|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