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
中華民族的許多發明都產生在黃帝時代,其實氏族部落林立,征戰頻繁,男性的力量日益凸顯,父系社會逐步替代母系社會,原始農業和手工業開始形成,人們漸漸學會將采集到的野麻纖維抽取出來,用石輪或陶輪搓捻成麻線,然后再織成麻布,做成衣服,以與原先的獸皮衣互為補充。
衣服的樣式也由簡潔單一到繁縟復雜。在寒冷的秋冬時節,不分男女老少,往往都披一件完整的獸皮,后來在獸皮中央穿個洞,或在獸皮一端切個口,就形成了如同斗篷一樣的貫頭衣,腰間束一根草繩。而在溫暖的春夏時節,人們最初只是用一塊麻葛織物把下身圍起來,這就是最早的裙子。
黃帝南伐蚩尤,西征炎帝,統一中原后,迎來天下太平,黃帝也開始了他垂衣裳而治天下的偉大實踐。他看到人們當時所穿的衣服在行走奔跑時常會將私處暴露無遺,便別出心裁,教人們把裹身的獸皮麻葛分成上下兩部分,上身為“衣”,縫制袖筒,呈前開式,下身為“裳”,前后各圍一片起遮蔽之用,兩端開叉。這種上衣下裳的形制,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服裝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