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19時2分迎來“春分” 乍暖還寒需保暖
? 新華網天津3月19日電(記者周潤健)根據《中國天文年歷》顯示,3月20日19時02分迎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專家提醒說,此時節,天氣雖然轉暖,但晝夜溫差較大,乍暖還寒,忽冷忽熱,公眾要注意保暖,以防著涼感冒。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春分”是反映季節和氣候的一個節氣,每年陽歷3月21日左右,太陽處于黃經0度,為春分。此時太陽幾乎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從這一天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北移,北半球白晝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
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意思是說春分日后,燕子開始從南方飛回來,下雨時天空會打雷并發出閃電。
春分時節,暖濕氣流活躍,冷空氣活動也很頻繁,因此,此時天氣雖然已日漸暖和,但晝夜溫差仍較大。中央氣象臺3月19日發布未來3天全國天氣預報顯示,北方多冷空氣活動,華北東北部有中到大雪,南方地區有較強降水。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提醒說,春分時節,氣候變化劇烈,忽冷忽熱,這種氣候變化易導致人體的平衡失調,體弱者容易生病,有舊病的人容易復發,諸如高血壓、月經失調、失眠、痔瘡等。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時,還要多喝水勤鍛煉,定時睡眠。
李艷玲同時提醒,在飲食調養方面,要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習慣,在烹飪寒性食品時,注意佐以溫性調料。可多食一些富含蛋白質、糖類、纖維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可達到養肝護脾的功效,此外,可多食蕎麥、紅小豆、芝麻、豆漿、山藥等柔肝養肺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