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葑門老儒朱野航頗攻詩,館于王氏。與主人晚酌罷,主人入內。適月上,朱得句云:"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喜極發(fā)狂,大叫扣扉,呼主人起。舉家皇駭,疑是火盜。及出問,始知,乃取酒更酌。
一酒也,先生賞詩,主人壓驚。
[注]葑門:蘇州城地名。
|
|
|
葑門有個老儒生叫朱野航的,于作詩很有研究,寄住在王家。晚上與主人喝完酒,主人回房里去了。正值月上,朱野航想出一句詩:"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喜極發(fā)狂,大叫著敲門,把主人叫起。一家人驚駭不已,還以為是失火或有盜賊。待出來問時,才明白,于是取出酒來又喝。
一杯酒,先生賞嘆詩,主人壓驚。
|
|
|
閩人周樸性喜吟詩,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茍得句,則欣然自快。時適野,逢一負薪者,忽持之厲聲曰:"我得之矣!句云:'子孫何處為閑客,松柏被人伐作薪。'"樵夫矍然驚駭,掣臂棄薪而走。遇檄卒,疑樵者為偷兒,執(zhí)而訊之。樸徐往告卒曰:"適見負薪,因得句耳。"卒乃釋之。一士人欲戲之,一日跨驢于路,見樸來,故欹帽掩面,吟樸舊詩云:"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東"。樸聞,遽隨其后,士促驢而去,略不顧。行數(shù)里,追及,語曰:"仆詩'河聲流向西',非向東也!"士人頷之而已。閩中傳以為笑。
[注]檄卒:巡邏防盜的兵士。
|
|
|
|
福建人周樸喜歡吟詩,每遇景物,則搜索奇句竭盡思慮,天晚而忘返。如吟出詩句,則欣然快慰。有一回到野外去,遇到一個背柴的樵夫,周樸忽然抓著他厲聲說:"我得到啦!句子是:'子孫何處為閑客,松柏被人伐作薪。'"樵夫驚惶駭怪,抽出手臂丟了柴就跑。路上遇到巡邏的兵丁,懷疑樵夫是小偷,抓住他訊問。周樸慢慢走過去對兵丁說:"剛才我見他背著柴,因此想出一句詩。"兵丁這才放了樵夫。一個讀書人想要戲弄他,一日騎著驢在路上走,看見周樸走來,便把帽子歪過來掩住面孔,吟唱著周樸的舊詩:"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東"。周樸聞聽,馬上跟在他后面,那讀書人趕著驢往前走,像沒看見周樸似的。走了幾里,周樸追上來,對他說:"周仆的詩是'河聲流向西',不是向東!"讀書人只微微地點了點頭。這事在福建傳為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