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孝昭時,泰山萊蕪山南,洶洶有數千人聲。民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臥地,亦自立生。眭孟推《春秋》之意,以為石立柳生,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即說曰:"董促舒有言: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漢家堯后,有傳國之運。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順天命。"使友內官長賜上此書。霍光惡其妖言惑眾,誅之。
此等建言,非漢人不敢,然迂亦甚矣。
[注]孝昭:西漢昭帝。
[注]上林苑:漢代苑囿名。武帝所修,周圍二百多里,苑內放養禽獸,供射獵,并建離宮、觀、館數十處。在今西安市西。
[注]眭孟:眭弘,字孟。西漢著名儒生,治《春秋公羊》學,好談陰陽災異。此時在朝任符節令的小官。
[注]推《春秋》之意:此處指《春秋公羊傳》。西漢董仲舒的《公羊》學,好講天人感應,認為人間社會的重大變故,上天都要預告降下征兆,石動樹移是帝位不穩的跡象。眭弘就用這套理論推導出了下面的胡言。
[注]董仲舒:漢景帝、武帝時著名儒學大師。
[注]"漢家堯后"句:漢朝的皇帝是古帝王堯的后裔(這是當時的一種附會說法),有把帝位禪讓給別人的天運,堯曾把帝位禪讓于舜。
[注]"退封百里"句:象殷、周兩朝的后代一樣,只退居于諸候之位。按,百里,指諸候的封地。周武王滅殷商后,封殷的后代微子于宋。漢武帝對,封周朝的后裔為周子南君,爵位于列候。
|
|
|
漢昭帝時,泰山萊蕪山南,像是有數千人的聲音洶洶喧嚷。眾人看時,見有大塊的石頭自己立了起來,高有一丈五尺。又在上林苑中,斷枯臥地的大柳樹,也自己立了起來,并生根發芽。眭孟推測《春秋》上的意思,以為石立柳生,應是有天子生于民間。于是就說:"董仲舒有言:雖有承繼守法之君,也不妨圣人受天命而為帝王。漢為堯之后代,有讓位之天運。漢帝應尋訪天下,求索賢人讓以帝位,然后退居自己的封地,如同殷、周兩朝的后代一樣,以承順天命。"還讓朋友把他這些話呈給皇帝。霍光討厭他妖言惑眾,就殺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