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呂祖謙(1137--1181) 南宋哲學家、文學家。字伯恭,學者稱東萊先生。婺州 (今浙江金華)人。曾任著作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和朱熹、張栻齊名,時稱“東南三賢”。為學主“明理躬行”,治經史以致用,反對空談陰陽性命之說,開浙東學派先聲。曾邀集鵝湖之會,企圖調和朱(熹)、陸(九淵)關于哲學思想的爭執。文章筆調犀利。所著有《東萊集》、《呂氏家塾讀書記》、《東萊左傳 博議》等,編有《宋文鑒》、《古文關鍵》等……
>>詳細內容 |
浙東實學 王充在《論衡》中有《實知》、《知實》中提出“實事疾妄”;陳亮、葉適的“義利雙行”、“以利和義”;呂祖謙有“育實材而求用”;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黃宗羲的“經世應務”;章學誠有“史學所以經世,固非空言著述”觀點。浙江先民注重文化為國計民生服務,越國大臣范蠡棄官從商,經營有方而富甲天下;唐代有大商人李德鄰、李延赤、張支信等往返于日本與寧波、溫州之間;興盛一時的永嘉學派和永康學派受浙東繁盛的商品經濟之感染,標新立異地講究功利,認為“既無功利則道義乃無用之虛語耳”;黃宗羲進一步突破了根深蒂固的“重農抑商”傳統觀念,提倡“工商皆本”……
>>詳細內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