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語》,記言體國別史,二十一篇,大致成書于戰國楚年,相傳為左丘明所作。又稱之為《春秋外傳》,和作為《春秋內傳》的左傳并列,兩書互為表里,互相參證。 《國語》是一部歷史文集匯編,關于春秋八個國家史事的記載詳略不同,文風迥異,非出自一人之手,可能為當時各國史官所記載,再經整理潤色而成,至西漢劉向考校最后定型。《國語》以國分類,各自成章,其所記史事上自西周穆王征犬戎,下至韓、趙、魏三家滅智伯,約五百年的歷史,以記言為主,兼以記事,通過上層統治階級士大夫的言論、辯論來反映歷史事件,探討興衰治亂之根源,史論結合,在史學思想上是一個進步,且其記敘涉及到邊遠地區,也記載了諸如經濟、制度、風俗等方面的內容,可補《左傳》之闕。 關于《國語》的評價,較為復雜。在先秦典籍中受責難最多的就是此書。直至清代,崔述仍在批評其“荒唐誣妄,自相矛盾”,“文詞支蔓,冗弱無骨”。其原因一是在于其對各國歷史分別敘述,難成體系;二是在于其有較濃重的神秘色彩,遇事求神問卜;三是在于其所述情節每多虛構,一直受人詬病。 這里,有必要為《國語》“伸冤”。首先,這是一本史料匯編,各國史官難免風格不同,不能苛求;其次,在神與人的關系上,已是人神并重,由對天命的崇拜,轉向對人事的重視,重視人民在江山社稷中的作用;最后一點,實際上是《國語》最具特色的部分,虛構的章節往往是全書的點睛之筆,如驪姬夜半而泣進讒言(《晉語一》),非第三者能知,顯然是作者援情度理的虛構,但卻成功刻畫出一個口蜜腹劍,陰險狠毒的人物形象,這正是《國語》值得為之喝彩之處。 |
||||||||||||||||||||||||||||||
國學網站 版權專有 國學網總編室 010.68900123轉808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公司 Beijing-GuoXue(Chinese-Studies)Contemporary-Cultural-Communication Compan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