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代藏書家中,既有偏嗜宋元舊刻槧者,也不乏別具眼力,以刊刻傳播典籍為己任者。清末民初的徐乃昌即是一個這樣的藏書家兼出版家。
徐乃昌(1868-1936)字積馀,號隨庵,清安徽南陵人。光緒十九年(1893)恩科舉人,官至江南鹽法道兼金陵關監督。民國后寓居上海。
徐乃昌藏書約始於二十歲左右。當時,他在北京琉璃廠與繆荃孫相遇,以弱冠能談書論藝而與繆氏定交,后來徐乃昌撰《積學齋藏書志》,即請繆荃孫為之序;光緒十九年,又與葉昌熾相識於北京,以后二人賞析舊籍,迭有往來。可以說,徐乃昌近五十年的藏書生涯,受到同時代各藏書名家的影響極大。徐乃昌的目錄學成就雖不能與繆荃孫和葉昌熾等相比,但在保存傳播古典文獻方面,卻有著他的獨特的貢獻。
徐乃昌的積學齋之藏,以清人文集和金石古器物為多,王國維曾為他的《隨庵勘書圖》題詩:"前有隨軒后隨庵,二徐焜耀天東南。海濱投筆得至樂,石墨瑯書共一龕。"徐乃昌曾編有《積學齋藏書記》四卷、《積學齋書目》一卷、《隨庵徐氏藏書志》等,可惜均為稿本或抄本。徐氏又編有《隨庵吉金圖錄》、《小檀樂室鏡影》、《安徽通志金石古物考稿》、《積馀齋金石拓片目錄》、《積馀齋集拓古錢譜》等。王國維對他以圖錄傳古的做法表示極大的贊賞。
徐乃昌對於保存古典文獻的最大貢獻在於他的刻書事業。徐氏以一己之力,共刻有《積學齋叢書》、《小檀樂室匯刻閨秀詞百家》、〈隨庵叢書〉、《南陵先哲遺書》等九種叢書,計收書一八五種,再加上他單刻的《玉臺新詠》、《徐公文集》等,總數將近二百種,因此又是近代出版史上的重要出版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