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書史上有這么一段佳話,說是王世貞嗜書,乃至癡到不惜以一座山莊換一部善本。葉昌熾《藏書紀事略》記載王世貞時說:"得一奇書失一莊,團焦猶戀舊青箱。"說的就是這段故事。當時王世貞遇到書商出版宋刻《兩漢書》,欣喜異常。然因一時無足夠現金而又得書心切,惟恐如此好書為他人所得,竟與書賈商定以自己的一座山莊換取這部秘刻。后來雖處境困窘,身居茅屋,猶念念不忘曾經擁有過的這部寶籍。古今好書者,大概無更甚于些的了。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江蘇太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官至刑部尚書。以詩文名於于世,與明代著名文學家李攀龍同為"后七子"之首領。
王世貞嗜書成癖,已如前述。世貞所居之處名弇州園,園內涼風堂后有小酉館,藏書三萬馀卷,又有爾雅樓,專儲宋刻之書,又別有九友齋,對庋最難得之佳本,如宋刻《兩漢書》。據《漢書》王世貞跋說:"予平生所購《周易》、《禮經》、《三國志》、《唐書》之類,遇三千卷,皆宋本精絕。"所藏宋刻多鈐有"貞元"印,論者以為較之毛晉單以"宋本"、"元本"區別更為詳晰。
王世貞藏書未有編目。在藏書管理方面,據說書室中有一老仆,十分熟悉家藏,王世貞要什么書,甚至是某書某卷乃至某葉某字,一脫聲老仆馬上就能找到,猶如事先已有預約一般。以此推論,老仆之學問,亦非常人可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