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近代藏書家,人們幾乎無一例外會想到清末四大藏書家。其實,四家中流傳最廣的兩家,即南瞿北楊,其藏書的主要部分,均源於清代中葉蘇州藏書家汪士鐘的藝蕓書舍舊藏。清代同期大學者阮元曾贈汪士鐘一聯曰:"萬卷圖書皆善本,一樓金石是精摹。"藝術書舍收藏之富,由此可見。
汪士鐘字春霆,號閬源,清長洲(今蘇州)人,其父汪文琛以益美聯社布號而饒於貲。士鐘本人仕途情況無足夠文獻可徵,但從其所用"民部尚書郎"印及與阮元的交往,又潘祖蔭《藝蕓書舍宋元本書目跋》稱汪士鐘為觀察,稱汪士鐘之子為比部等旁證來看,汪士鐘當有過功名,至少不是尋常的商賈。
汪士鐘年輕時即好讀書,曾遍讀其父所藏四部之書,以為均尋常習見之本,乃蓄志搜羅宋元舊刻及《四庫》未收之書。汪家本饒於財,於是收書不惜厚價,僅一、二年,藏書即有了相當的規模。汪氏藝蕓書舍之藏主要來自黃丕烈士禮居、周錫瓚水月亭、袁廷梼五研樓和之逵小讀書堆。尤喜黃丕烈舊藏,凡有黃氏跋語之書,雖一行數字,必重價收之,以致吳中書賈凡得有黃丕烈藏印的舊刻舊抄,哪怕只有殘零的一、二卷,索價必倍,甚至連黃丕烈的破殘簽題,毀損的跋語,也能買個好價錢。汪士鐘堂上有一楹聯:"種樹類求佳子弟,擁書權拜小諸侯。"癡書之情,由此可見。
汪士鐘曾取所藏宋元之本編寫《藝蕓書舍宋元本書目》,顧千里為之序,稱:"海內好古敏求之士,未能或之先也。"汪氏又喜刻書,所摹刻宋本《孝經義疏》、《儀禮單疏》、《劉氏時說》、《郡齋讀書志》諸書,雖對精審,舉世珍若球璧。
咸豐年間,汪氏書散出,其中長編鉅冊,皆為常熟瞿氏所得,馀歸海源閣楊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