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代,為滿族人入主中原。但是滿族人在以武力征服中原的同時,卻已不知不覺受漢文化的熏陶,為漢文化所同化,故滿族貴族中,不乏愛好藏書者,而怡府、恭邸、成邸為其尤者。
怡府藏書,以怡賢親王允詳之子弘曉時為最盛。弘曉(?--1778)愛新覺羅氏,字秀亭,號冰玉道人,封怡親王,卒謚僖。弘曉積學好古,凡經史傳記、諸子百家,靡不畢覽。怡府藏書之所名安樂堂,又名明善堂,大櫥九楹,積書皆滿。所藏之書,主要得自季振宜和徐乾學舊藏。乾隆中開四庫之館,天下藏書家紛紛遵旨進呈家藏珍秘,惟怡府之書未進,其中不乏世之罕見者。耿覲光《明善堂集序》:"冰玉主人於九經、諸子靡不詳加厘定,使閱其書者不致有亥豕魯魚之嘆,知主人信古之深、嗜古之篤矣。及得游藏書所,牙簽縹<袂左邊加失>,充盈棟宇,凡有關於世道人心及為諸經羽翼者,不下千百種,而文集、詩集尤為鉅觀。永叔云:"物聚於所好,好得於有力。"亶其然乎?"怡府藏書,流傳百馀年,咸豐末年,慈禧殺端華,其書始散落於外。時楊紹和官北京,得天時地利人和,故怡府之書多歸海源閣。
清宗室中又有弘瞻以藏書名。弘瞻為清世宗雍正帝第七子,嗣於果毅親王允禮為后,是為果恭親王。弘瞻能詩詞,自幼受業於沈德潛。《清史稿·列傳》稱其:"善詩詞,雅好藏書,與怡府明善堂相埒。"
弘曉、弘瞻之后則有清高宗乾隆十一子永瑆。永瑆(1752-1823)字鏡泉,號詒晉齋主人,封成親王。永瑆工書畫,其詒晉齋所藏多舊刻秘籍,以經、史、子、集次其目,嘗題詩"錦軸牙簽富自夸,深居也說積書家"以自況。
由於種族關系,清宗室藏書,多為近現代藏書研究所忽略。陳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說:"清初東南藏書,寖之以政治勢力,故而北致。汲古、絳云、傳是、述古之書,相繼北去。此典籍流通史上之重要現象也。滿洲本為蠻夷之族,今亦知為藏書,得非當時藏<去下加異的下部分>之風,熏之使然與?"肯定中帶有揶揄,十分耐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