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宣傳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名家珍貴手稿、感謝向國家圖書館捐獻手稿的各界名人及單位,繼續建設名家手稿文庫,國家圖書館將舉辦大型專題展覽,首次全面地向社會公開展出本館珍藏的近現代名家手稿和手跡。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國家圖書館為保存近現代和當代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和文化名人的手稿,曾向社會各界征集名家手稿或代表作的原稿,很快征集到千余種,建立了手稿專藏文庫。九十年代以來,國家圖書館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又建立了名家簽名本專藏文庫。幾十年來,在社會各界及出版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本館幾代人的努力,國家圖書館名家手稿文庫更加豐富、更有特色。
五十年代,承許廣平先生慨然相贈,本館得以入藏魯迅先生的大部分手稿;通過當時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同志熱情聯系,聞一多夫人高孝真女士捐贈了聞一多先生全部手稿及部分畫稿、印譜共計198種9000多頁;在梁啟超子女的支持下,征集并入藏了梁啟超先生飲冰室文稿連同梁啟超收藏的珍貴碑帖拓本,更在他的手稿中間發現了清末著名詩人黃遵憲的《人境廬詩草》墨跡和清末改良派著名代表康有為的書札。其余如王國維、陳垣、鄭振鐸先生的手稿,本館收藏均十分系統和豐富。
名家代表作的稿本,更是本館珍貴手稿收藏品中值得特別介紹的部分,不少作品在當時曾經產生過巨大影響,如康有為的《大同書》;陳獨秀的《孔子與中國》;徐志摩的日記;郭沫若的《屈原》、《棠棣之花》;巴金的《家》、《春》、《秋》;曹禺的《北京人》;周立波的《暴風驟雨》;吳晗的《朱元璋傳》;羅爾剛的《太平天國史》;豐子愷的漫畫《阿Q正傳》、傅雷的翻譯作品《約翰·克里斯朵夫》等。
此次特展,觀眾將能夠欣賞到90余位名人的近二百件手稿,除上面提到的以外,還將有幸看到魯迅先生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提到的殷夫、柔石、馮鏗三位烈士的手稿;看到南社代表人物柳亞子先生的《南社記略》、丁玲獲斯大林文學獎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老舍獲"人民藝術家"稱譽的《龍須溝》,以及"山藥蛋派"代表作家趙樹理的《登記》、馬烽的《呂良英雄傳》、"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孫犁的《風云初記》等。觀眾朋友還可以看到國家圖書館近年相繼入藏的張元濟的信札、王世襄的手稿、許寶蘅詩稿、羅常培語言學論稿及郭浮執筆的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動物學史》的稿本。
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喚起公眾對國家圖書館名家手稿專藏的關心和愛護。我們也鄭重向社會各界呼吁,為保護名家手稿、保護祖國優秀文化遺產,希望名家、學者慷慨捐贈你們的手稿墨跡,國家圖書館代表讀者向你們表示衷心地感謝!
本次展覽由國家圖書館主辦,善本特藏部承辦。
展覽地點:國家圖書館珍品展示室(善本特藏閱覽室)
展覽時間:7月15日--9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