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深度解讀 | |
國之將興,其學也盛,2008年的北京奧運將國與學的互動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傳統元素從來不曾像今次這般得到如此淋漓盡致的運用和展現,中國人的內斂和含蓄因百年夢圓的喜悅而完全釋放。國學之美在在各個角落中忘情流淌,甚至連空氣中都彌漫著古典的味道。尤記當初北京奧組委剛剛成立時,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征求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意見,季老建議在開幕式上將孔子“抬出來”,此話立時炸開一春之波。人們質疑的不是季老,也不是孔子,而是他們背后的國學——國學能否贏得世界的認可,能否勝任奧運的使命?如今這個問題已隨著奧運的成功舉辦而冰消瓦解,國學的魅力令全球為之驚嘆。北京奧運是體育的盛會,更是國學的盛宴,世界因此而見證了一個古老民族的新生。 | |
■相關鏈接 | |
·人文奧運的思想淵源及影響 ·“和合奧運”的文化影響解讀 ·北京奧運 中國味道 ·奧運帶動漢語熱 ·張立斌:北京奧運的文化價值解讀 ·陳競:文化奧運 激情中國 ·“中華成語龍”別具一格賀奧運 ·人文浸潤 滄桑古都新奧運 ·尹玉泉:人文古跡與奧運場館傳統現代兩相宜 ·后奧運時代中國文化態勢 ·金元浦:人文奧運 和諧奧運 ·中國古代的“準奧運”項目賽事 ·中國傳統文化“走秀”奧運 展露文化最美的一面 ·人文奧運:人文精神的張揚 ·廖杰華:篆文奧運圖標展示五千年文化 |
·古韻華夏 青春中國——對奧運會開幕式的所想所思 ·王曉朝:奧運會與當代中國人文精神 ·阿成:2008北京奧運會,國人的光榮與夢想 ·千年文明的慶祝盛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中華文化恢弘氣象——知識界人士暢談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震撼世界的八大瞬間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國長卷 世界驚艷 ·國寶薈萃 好戲連臺——北京奧運向世界捧上文化大餐 ·北京奧運還世界一個斯文載道的文化中國 ·彭林:北京奧運如何人文? ·曹先擢:奧運會后關于漢語和漢字的一些再思考 ·被奧運會帶火的中國元素:烤鴨、加油、中文名 ·中國文化在奧運舞臺上放歌 ·“加油”:北京奧運會上“迷”倒外國的兩個漢字 ·梁秉堃:讀季羨林注“人文奧運” |

![]() |
|
■深度解讀 | |
“清華簡”的發現足以與中國學術史上的兩次重大發現——西漢初期發現的“孔壁中經”和西晉初期發現的“汲冢竹書”相媲美。從“清華簡”的形制和文字看,屬于公元前4世紀到3世紀的戰國中晚期,應出土于楚國境內。竹簡上文字多數至今仍然精整清晰,亟待進行整理研究!扒迦A簡”內容涵蓋經史,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發現有秦前寫本的《尚書》和久已失傳的《樂書》,堪補“六經”之缺;還發現有編年體史書,所記上起西周初年,下迄戰國前期,與傳世文獻《春秋》、《左傳》、《史記》相比,獨具許多新的內涵,先秦史或將據此改寫;此外,有類《國語》、《儀禮》及有關《周易》等的大量文獻都是兩千年來前所未見的。每一次文獻上的重大發現都必然會帶動學術上重大飛躍,正如國學大師王國維1928年在清華講演時所說,中國自古新學問的興起常由于有新發現。毋庸置疑,“清華簡”對于中國學術史乃至中國文化史的意義將是難以估量的。 | |
■相關鏈接 | |
·李學勤:初識清華簡 | ·清華大學獲校友捐贈2100枚戰國時期竹簡 |

![]() |
|
■深度解讀 | |
“古籍電子定本工程”是首都師范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與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針對目前古籍電子版本錯訛多,信譽低,僅能用于查詢索引,難以準確引用的弊端,動員多方力量,經過三年艱苦努力,于2008年11月完成的古籍整理軟件平臺。凡列入該工程的古籍書目,均將本著“擇優而定,從善為本”的宗旨,以學界公認的權威版本為底本,依據嚴格的標準和流程加工制作,最終可實現古籍電子化的零差錯率。從而奉獻給讀者“水明沙凈”的優質電子文本,達到使研究人員無需核查原書即可放心引用的目的!肮偶娮佣ū竟こ獭本C合了當前中文信息化中最優秀的成果,是古籍數字化的新思路、新方法,無論在文獻學上,還是在版本學上,都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必將推進古籍數字化出版不斷走向規范化和標準化,從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重構產生深遠的影響。 | |
■相關鏈接 | |
·【專題】古籍電子定本工程 | ·【登陸】古籍電子定本公示 |

![]() |
|
■深度解讀 |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詩里的羌笛是如此悲愴,仿佛在為“5·12”地震中那些逝去的生命哀咽。古老的羌族早在殷代甲骨文中便有記載,他們信奉“萬物有靈”的多神教,崇禮尚祀,能歌善舞,世代口口相傳,沒有文字。孰料天降大劫,數千年的文化積淀毀于一旦——那藍天之下的神山圣水,那節會之上的曼舞歡歌,那高聳的碉樓,那橫飛的索橋,那別具特色的花燈戲,那撼人心魄的羊皮鼓……所有這美好的一切,眨眼間灰飛煙滅,痛甚至哉!5月2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川映秀鎮接受中外記者采訪時要求保護好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的古老文化和文明。6月14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了由國家民委、文化部、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四川地震災區“搶救羌族文化遺產”特展。9月7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秘書長向云駒親自執筆的《羌族文化學生讀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首發暨贈書儀式。10月,文化部正式設立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并將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納入了國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搶救羌族文化,任重而道遠。 | |
■相關鏈接 | |
·永不消逝的羌族文化 ·重建,請還原羌族文化 ·一個羌族研究者對汶川大地震的關懷 ·用歷史眼光重建羌族文化 ·川西羌族:“弟兄祖先歷史心性”的啟示 |
·汶川地震后:拯救羌族文化,我們在行動 ·羌族碉樓:“東方金字塔” ·馮驥才:羌族古碉樓與古羌寨應緊急“申遺” ·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網上開通 ·羌去何處?《羌族文化學生讀本》首發側記 |

![]() |
|
■深度解讀 | |
我國的古代典籍是祖先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和心血結晶,是中華燦爛文明的載體,也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200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的頒布,拉開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序幕。2月28日,文化部在京召開全國古籍保護工作會議,全面啟動古籍保護工作。9月底,《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申報工作陸續展開。2008年1月23日,首批推薦名單在網上公示,3月1日正式頒布,同時揭曉的還有“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審結果。6月14日—7月20日,“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隆重舉行,可說是對這一重大成就的呼應,必將對我國的古籍保護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
■相關鏈接 | |
·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392種) ·文化部發布的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示 ·國務院公布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392種 ·鄒毅:《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亟待完善 ·李致忠:珍貴古籍名錄是怎樣編制出來的 ·“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在京開幕400種古籍善本亮相 |
·第一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51家) ·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頒證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授牌儀式舉行 ·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申報工作 將啟動 |

![]() |
|
■深度解讀 | |
2008年2月,新華出版社將臺灣中學使用40年最具權威的國語必修課本引進大陸,以《國學基本教材》為名出版,分《論語卷》、《孟子大學中庸卷》,任繼愈先生在序言中明確提出了“四書”應進中學課堂主張。其后,郭齊勇先生和卞孝萱先生也分別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文章支持此一觀點。一時間關于“四書”是否應進中學課堂和語文教材的爭論此起彼伏。9月17日,清華大學大膽將“四書”列為本科生的必修課,可謂得風氣之先,也為此前的爭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客觀的說,“四書”進課堂乃是大勢所趨。作為儒家的核心經典,“四書”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過極為深遠的影響,只是到宋代以后,才漸漸為封建統治者所控制和利用。如今,卸下歷史的種種枷鎖,回歸真實的“四書”,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汲取古人的智慧,豐富我們的心靈。 | |
■相關鏈接 | |
·“四書”首次走進清華大學 ·郭齊勇:“四書”應該進中學課堂 ·《四書》進課堂:用事實說話 ·“四書”進語文教材不容置疑 ·“四書”進中學課堂應該緩行 |
·陶短房:清華必修四書 誰忽悠誰? ·卞孝萱:也談“四書”進中學課堂 ·陳文新:“四書”進中學課堂確有必要 ·“四書”進中學課堂芻議 ·臺灣《國學基本教材》開啟了“國學革命”的序幕 |

![]() |
|
■深度解讀 | |
網絡著實是一個神奇之地,可起死回生,變廢為寶。如“囧”等生僻漢字,即使在古代也未必有人識得,誰曾想竟會在21世紀的今天大行其道?借用古字字形,賦予新的涵義,創造新的用法,一方面令古字的形、音、義達到和諧統一,表達生動形象而不乏趣味,使網民們擁有了自己獨特的語言標志;另一方面,也從某種角度反映了漢字的獨特魅力和無窮活力。誠然,網絡語言對傳統語言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也暴露出種種弊端,但這并不能成為拒絕古字新用的理由。與其讓那些徒具考古價值的生僻漢字湮沒在辭典中漸漸被人遺忘,倒不如將它們在時代的語境中復活,重新煥發光彩。以開放的眼光來看,這未嘗不是在豐富我們的語言文化。 | |
■相關鏈接 | |
·又“囧”又“槑”,誰來破解網絡“熱字”? ·生僻字又在網絡上大行其道 古漢字新用有何不可? ·古漢字“槑”成新網絡流行語 意為“很呆” |
·網友力挺“雷”為本年度漢字 列出十大雷人事件 ·“很雷很山寨” 2008網絡流行語 ·漢字“囧”:網絡文化的獨特標志 |

![]() |
|
■深度解讀 | |
金陵大報恩寺塔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生母貢妃于永樂十年(1412)所建,工程耗時近二十年,為古城南京的象征,被譽為“天下第一塔”,“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與古羅馬大斗獸場、亞歷山大地下陵墓、意大利比薩斜塔等并列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1856年不幸毀于戰火。長久以來,學界一直猜測大報恩寺地宮下埋藏著眾多驚世寶物。從2007年開始,南京市文物考古隊伍對大報恩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確定了大報恩寺遺址范圍并發現了大報恩塔的地宮位置。2008年7月17日,塵封近六百年的地宮終于開啟,意外發現了北宋長干寺碑文及神秘舍利函和“開元通寶”等唐宋錢幣。8月6日,舍利函的神秘面紗被層層撩起,千年“鎏金阿育王七寶塔”現出真容,11月22日,正式迎請出函,這是五十年來在中國發現的最大一尊地宮佛塔,其精美絕倫,可稱當世無匹。據碑文所載,“佛頂真骨”便藏于塔身之內。雖然大報恩寺考古還遠未結束,但就目前出土成果而言,無論其歷史價值、科學價值,還是藝術價值,已足可睥睨天下,相信它還會繼續帶給人們驚喜和震撼。 | |
■相關鏈接 | |
·金陵大報恩寺打開地宮門 謎團將解開 ·金陵大報恩寺神秘地宮發現舍利函 身份之謎待解 ·真有舍利嗎?揭南京大報恩寺地宮5大謎團 |
·南京金陵大報恩寺地宮神秘鐵函今日開啟 ·南京大報恩寺鐵函內發現鎏金七寶塔 ·大報恩寺遺址發現神秘磚階 藏在兩古井之間 |

![]() |
|
■深度解讀 | |
如果不是百年奧運的契機,如果不是得天獨厚的北京,“中國記憶”也許永遠只能是個夢。然而當這夢終于實現時,沒有人能形容它的輝煌。悠悠五千年文明集于一瞬,那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瑰寶仿佛在靜靜述說歷史,雖然無聲,卻震撼心靈。從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到金沙太陽神鳥金飾,從西周虢季子白盤到秦始皇兵馬俑,從馬王堆漢墓帛畫到獅子山金縷玉衣,從禇遂良《蘭亭序》摹本到歐陽詢《夢奠帖》真跡……,無一而非傳世經典,無一不令人嘆為觀止。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約會,每一個親臨其盛的人都是莫大的幸運。原來我們的祖先如此偉大,原來我們的文明如此深厚,而我們卻懵然無知。若非踏上這條千載難逢的“記憶”之旅,天曉得我們還將遺忘多久,F在已到了該醒悟的時候,行動就從珍惜開始。 | |
■相關鏈接 | |
·奧運讓中國國寶“開口說話” | ·中國記憶 值得品味的珍寶 |

![]() |
|
■深度解讀 | |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其影響遍及戲劇、音樂、書法、繪畫、民俗、旅游等各個領域,可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任何舉動只要一牽涉到四大名著,便會迅速招來億萬人的關注,甚至最終引發出一場激烈的文化爭論,就比如今年的四大名著影視翻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中央電視臺攝制的四大名著連續劇,因其忠實的精神和嚴謹的制作而為觀眾津津樂道,成為一代人永恒的記憶,其對于經典的傳播和普及亦是功不可沒。二十年一輪回,轉眼來到2008年的今天,仿佛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四大名著不約而同被卷到了翻拍的風口浪尖!度龂窊Q導,《紅樓》選秀,《西游》《水滸》也不甘寂寞,一個要向西方的魔幻靠齊,一個要向男權的世界挑戰,顛覆的意味日甚一日。與之相呼應的是網絡上關于四大名著的種種重釋和解構,精彩與無聊并存,嚴肅共惡俗同在,直讓人眼花繚亂。舉頭三尺有神明,翻拍理當鼓勵,但前提是要對四大名著常懷敬畏之心,切忌浮躁冒進。說到底,尊重大于一切。 | |
■相關鏈接 | |
·重拍四大名著為何變“四大皆空” ·西游記續集惡評如潮 新四大名著能否再成經典? |
·四大名著同時翻拍 觀眾為何不買賬? ·知名學者點評四大名著翻拍熱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