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彼美一人——談季羨林先生散文

范 曾

  當(dāng)我們欣賞北宋范中立的《溪山行旅圖》的時候,我們首先被畫面博大、雄渾而寧靜的氣勢所感動。險峨聳翠,萬木蔥蘢,其間懸瀑一線白天而降,穿云走霧,到山腳匯為潺湲流泉,粼粼其輝。仁者樂其山,智者樂其水,這是天開畫圖,略無人間斧鑿之跡。我以此畫比擬季羨林先生的著述,可謂聯(lián)其類而通其感,幾乎有著同樣的體味。我們不妨將季羨林先生的學(xué)術(shù)著作視作那磅礴的大山,這其中必有學(xué)術(shù)所不可或缺的苛酷而嚴(yán)正的考據(jù)和印證,其對原始佛教語言的追索探討、對玄奘《大唐西域記》的校注、對《列子》成書年代的推斷、對吐火魯語文字涵義的破譯,甚至季羨林先生的翻譯文學(xué)《羅摩衍那》和《沙恭達(dá)羅》,都需付出季先生窮年累月的辛勞,那林林總總的著述,令人望而興嘆,直如我們登山之時盡管覺得山勢峻美,但也覺得高不可攀。即使最枯索的學(xué)術(shù)或翻譯著作,先生行筆也極其考究,簡賅而確切,優(yōu)美而動人,因為季羨林深知“言之無文,行而不遠(yuǎn)”(《左傳》)的真理一直為中國的大學(xué)者們所奉行,自己當(dāng)然不會例外。這時的季羨林是一位博雅的仁者,其氣深矣,其養(yǎng)邃矣,于是他成了二十世紀(jì)最杰出的幾位人文學(xué)者之一。季羨林必須尋找一件事情,足以緩解他如此慘淡經(jīng)營的學(xué)術(shù)生涯,使他的心靈中所貯藏的人性的溫暖得以釋放,將自己詩人般的情態(tài)自由找到歸宿,于是,產(chǎn)生了季羨林的散文;這便是《溪山行旅圖》中的瀑布泉水。這時季羨林是一位智者,其意永矣,其情摯矣;這使他同時成了二十世紀(jì)為數(shù)不多的使我心儀的散文作手。這是季羨林先生似水年華中留下的錦繡文章,潮平岸闊,風(fēng)正帆懸。讀過季羨林的散文,你會認(rèn)識到一個更完整的季羨林,一個對人物臧否有度、對萬類慈悲惻隱、對大造心懷虔敬的而又有著永恒的、不泯的童心的老者,“儼有釋迦基督擔(dān)荷人類罪惡之意”(王國維語),因為至少我,在讀季羨林先生這些文章時,內(nèi)心的感動,近乎宗教的情緒。季羨林先生的生活與他的散文同步,幾十年躬耕不輟,散文成了他心靈的紀(jì)年,也是他道德的系譜。季羨林的生命化為了散文,他同時生活在散文中。在那里,有他慈母的眼淚、童年的饑餓、學(xué)業(yè)的艱辛、戰(zhàn)爭的慘酷和嚴(yán)師的教誨、摯友的深情。他解放后的散文,無法掩蓋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的歡欣,他對時代的摯愛,斷無矯情和偽飾,也因此,他對錯誤的批評絕對直言不諱,有著—付擔(dān)當(dāng)?shù)懒x的鐵肩。那些自命清高的人,甚至在“四人幫”淫勵時的舔痔者,很可能在選全集時,把“親愛的黨啊”一類詞刪去。很可尊敬的是,季羨林先生把這質(zhì)實的語言視為自己童貞的愛,至真至實,不會在任何時候輕動。當(dāng)我看到這樣的文字時,我深感一個偉大的歷史學(xué)者、一個哲人對往昔的一切都何等負(fù)責(zé)。季羨林先生不會像弗朗西斯·培根或者盧梭,在坦呈自己的時候卻包含著偽詐。他有些像尼采一樣天真,不過尼采是一位瘋狂的天才,而季羨林則是謙遜的賢哲,但在“真”這一點上卻殊途同歸。

  在一個夏日,我誠惶誠恐地打電話給季羨林先生,說想來朗潤園拜會他,其實,我至少沒有什么使季羨林先生興奮的事去告訴他,能不添老人的麻煩,便是我的愿望。而對我來說,每次會見到季羨林,都宛若一次登臨,總覺得云生胸次,有無法言說的高曠而清新的感受。他講的每一句話,都像來自深山大壑的源頭活水。他的清談,接之彌淡而味之彌甘,慢條斯理地和你剖析一件事、一個人,決不過分,而絕對到位。芝蘭同味,葭莩相投,這樣的談話,自是人生的崇高享受。季羨林先生聽到我要去,很和靄而確切地說:“你是任何時候我都?xì)g迎的客人。”以我處境之蹇促,先生竟不我遐棄,垂愛如此,不禁使我深為感動。到朗潤園的時候,季先生正獨(dú)自站在屋前的一池荷花前凝思,這是他親自手植的南方品種的荷花。在他的《清塘荷韻》一文中,我記得老人為了這一池荷花,苦等了三年,才等到了“幾個圓圓的綠葉”,“可憐兮兮地臥在水面上”。到了第四年春水蕩漾的節(jié)候來臨,在去年飄浮綠葉的地方,竟霍然一片濃綠,而且?guī)滋靸?nèi)將全塘覆蓋。彼蒼者天,對季老的耐心有著極其仁慈的回報,不久似箭的荷苞競拔,又不久濃艷的荷花開放,每一朵竟全是十六個復(fù)瓣的佳構(gòu)。季先生看到我的車,高興地和我的司機(jī)打招呼,使我大為驚訝的是,兩年前我的司機(jī)曾接送過一次季老,季老竟一見如故,直呼其名。季老的記憶力之好,實在令人佩服。接著季先生說荷花有旺年,也有欠年,今年的荷花特別旺盛,我有空就來數(shù)荷花,但是數(shù)日和其他幾位老人數(shù)的不同,因為荷花在如此濃密的荷葉掩抑之中不擇地而生,在旮旮旯旯里深藏不露,今年大約有一千之譜。季先生把這池荷花命名為季荷,可謂與荷花神遇而跡化。我聽著先生談荷,聽著他對濂溪先生的理學(xué)的剖析,我知道他的精神深處有著佛家的蓮界、理學(xué)家的心智,而這一切都流入他的散文,使之“香遠(yuǎn)益清”。季先生對繪畫從來抱著欣賞而寬容的態(tài)度,只是有一次在賓館看到一張荷花,花瓣都顯稀疏而寥落,老人似頗悵悵,他說,精美的季荷長得不是如此,都有著十六個花瓣;他沒有貶損畫家之意,只是覺得與他心中釋迦趺坐的蓮花有距離,而略感遺憾。這時,季先生不是當(dāng)代美學(xué)家的立場,而是柏拉圖永恒理念的立場;柏拉圖說,萬有是永恒理念的臨摹品,而藝術(shù)是臨摹品的臨摹品。我相信這古典的美學(xué)原則,季羨林先生只會在荷花上使用一次。我想畫一張荷花送給季老,絕對是十六個花瓣,因為季先生賞荷花和賞畫荷時的心境有著獨(dú)特的、只是屬于他的主體意識,那是超越了美學(xué)原則的。

  季羨林先生的感情十分的精微,這精微二字,固然包含著細(xì)膩,更重要的是有著非常精致的、經(jīng)典的、東方傳統(tǒng)哲人的思維方式和西方從古典到近代大哲的睿智,這些在先生的散文中是漸漸透露出來的,而斷非理念先行者,以散文詮釋哲理或故弄玄虛,佯作癡騃者,以造詞玩弄概念。在先生“盡精微”的另一面,則是“致廣大”。季羨林散文往往于青蘋之末而頓起浩然雄風(fēng),或于枝微末節(jié)感悟無隅大方,這全在他老人家的收放自如。他對宇宙本體時時發(fā)出咄咄追問,而對人生百態(tài)處處表現(xiàn)廣大悲懷。《夜來香開花的時候》,本以為是一篇清麗之文,卻不料如此沉重,如此哀傷,散文中主角是在他家為仆的一位苦命的“有一顆簡單純樸的心”的王媽。從夜來香寫起,展示王媽苦多樂少的、充滿痛苦失望的歲月,直到精疲力竭,“帶了一個艱苦地追求了一輩子而終于得到的大空虛,帶了一顆碎了的心,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里去”。一向平和的季先生,面對這太不平的世道,發(fā)出了嚴(yán)正的批評:“我看透了一些事情;我知道在每個人嘴角上常掛著的微笑后面有怎樣的冷酷,我看出大部分的人們都給同樣黑暗的命運(yùn)支配著。王媽就在這冷酷和黑暗的命運(yùn)下呻吟著活下來。”魯迅先生的《祥林嫂》是小說,而季羨林先生的《夜來香開花的時候》卻是紀(jì)實,它們都同樣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季羨林先生在德國哥廷根。彼時德國法西斯可謂典型的蠻貊之邦。可是,那兒卻有著季先生的恩師和至可珍貴的年輕歲月,那時他的文章并沒有描述連天的烽火和頓杳的家書,他孤寂中看到了海棠花,想起少年時“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樹下,一直站到淡紅的花團(tuán)漸漸消逝到黃昏里去,只朦朧留下一片淡白”。六年后,在戰(zhàn)亂與饑餓的異國他鄉(xiāng),海棠花喚起他的竟是無法排遣的沉重的鄉(xiāng)愁。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這種感受的深切來自季羨林先生以詩人之眼觀物、以詩人之舌言事,自有感鐫肺腑的穿透力。以一件極平淡的事物帶起無限感慨,出之以“哀而不慍微而婉”的筆觸,這實在是望之近而即之遠(yuǎn),按之而愈深、恢之而彌廣的境界。范曄論文云“文患其事盡于形,情急于藻”者,此正季先生所深惡者。

  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最令人嘆服的首先無縱橫之氣,縱橫氣在先秦散文策論中常見,骎骎乎入于說術(shù);其次無市井氣,但凡佻巧以媚俗、尖酸以肆虐、張狂以詬罵,形人之短、炫己之長等等,此皆市井氣之大焉者;再其次無腐儒氣,文人學(xué)者之散文,拋書袋,發(fā)玄談,好為感激怨懟奇怪之辭,貌矜奇而實平庸,恃深奧而實淺陋,此亦季先生所深惡者。無縱橫氣、無市井氣、無腐儒氣,此季羨林先生之文無論寓理、寓情、寓氣、寓識都天然去雕飾的根本;于是在季羨林先生的散文中,我們是能時時感到那“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的魅力的。

  以我對季羨林先生的觀察和來自他自己散文的消息,季先生實在是個不喜喧囂、不愛人群、不求聞達(dá)、不會酬酢、決無諛詞的狷介老叟,然而他又是一位深深被感情所累的人,他有很多的事情要告訴人們,他以最可信的證人的品格給他們準(zhǔn)確的、令人感動的評價。他對老師、對朋友的懷念文章是他散文中的精華部分,其中提到的當(dāng)代最卓越的學(xué)者和文藝家如朱光潛、胡適之、俞平伯、吳宓、馮友蘭、沈從文、吳作人、梁實秋、吳組湘、周培源、馮至、王力、老舍、曹靖華、姜椿芳先生等等,季先生往往記述幾件有意味的事情,見微知著,看出這些人物之所以不凡、總有著異乎尋常的人格和品性,從一般的人性展示出名人的可欽、可敬甚至可笑處,這是最具說服力的。當(dāng)然,憑著季羨林寬厚的本性,他最善于發(fā)現(xiàn)的是人們的優(yōu)秀之處,而且他確確實實地喜歡他們,連他們的缺點,都有幾分欣賞。然而往往由于他們的天亡,帶給他不可慰藉的悲哀。吳宓是季羨林的老師,但卻是一個特立獨(dú)行、倜儻不群而不為流俗所容納的人,季先生用他特有的遒峭簡潔的用筆,勾劃出吳先生的風(fēng)容笑貌:“雨僧(吳宓先生)是一個奇特的人,身上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樣,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樣,所以奇特。別人寫白話,寫新詩,他偏寫古文,寫舊詩,所以奇特。他反對寫白話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話寫成的《紅樓夢》,所以矛盾。他看似乎嚴(yán)肅、古板,但又頗有一些戀愛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學(xué)生來往,但又凜然、儼然,所以矛盾。”季先生描述了一位當(dāng)代的有著魏晉風(fēng)骨的高士,而且是一位活生生的、值得崇敬的可愛的人物。我相信這是季先生對吳宓先生曠逸、峻烈的性格十分欣賞才寫出的極好文章。季羨林先生極少有對老師的批評,即使是批評,也決非刻峭貶損,而略類諧謔而不虐的敘述。如對俞平伯和葉公超先生的名土之辨,謂俞為真名士,葉為假名土,“前者真率天成”,講詩詞到得意處,連聲說“好!好!好!就是好!”而后者難免有想引起轟動效應(yīng)之嫌。那就是葉公貌似瀟灑、不騖名利,發(fā)如秋草而怡然自得,其實心中未忘從政。不過季先生遣詞委婉,不覺其可厭;這就和〈〈北山移文》對假隱士申申其詈的手法,大異其趣了。這最能看出季先生的溫柔敦厚,甚至他終身依然感謝葉公超先生對他早年寫作的扶掖。文章寫到這種境界,可以說情到深處矣。

  我以為最難得的是在當(dāng)今之世,知識分子咸與批左,而首當(dāng)其沖者蓋胡喬木也。喬木既歿,文壇寂然,王蒙先生有悼念之文,用詞頗斟酌,謂《我說喬木》,能以曾任文化部長之身,寫出此文,亦至為不易。而季先生則無任何掛礙,對他有如下結(jié)論:“平心而論,喬木雖然表面上很嚴(yán)肅,不茍言笑,他實則是一個正直的人,一個正派的人,一個感情異常豐富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在他生前,大陸和香港都有一些人把他封為‘左王’……喬木是冤枉的,他哪里是那種有意害人的人呢?”我十分重視的是季羨林先生不從俗沉浮的人格力量。

  在所有描寫友情的散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憶章用》,此又足見季先生為人的純潔性,不以勢位論交,情之所在,文亦隨之,不想到回饋,只期望心靈的真誠展示。如果說寫雨僧先生,季先生對其“奇特”作過精辟的理性分析,寫章用時,則用的是傳神妙筆。章用之死,帶給季羨林的是大悲痛、大惋惜,因為在季羨林先生孤寂的心靈中,能真正視為知己的人不多。而在那貧困饑餓的歲月中,能相濡以沫的人更少,相濡以沫以外更能砥礪以學(xué)則更難。讀完這篇文章,我相信章用將活在讀者心頭,那智慧、憨厚、誠實、寂寞的青年,那“……在談話中間靜默時神秘地向眼前空虛處注視的神態(tài)”。他雖然年齡與季先生仿佛,然而季先生已看到他的天才足以締造真正的大學(xué)問大事業(yè)。除了羨慕他的淵博的學(xué)識以外,對他的為人也有說不出的景仰,然而他回國后卻遽然長逝,季羨林先生一生之中對一個朋友競有如下的感受,使我十分驚訝,季先生說:“……我站在人群里,只覺得自己的渺小和孤獨(dú),我仿佛失掉了依靠似的,徘徊在寂寞的大虛空里。”我相信季先生的眼力,一個品質(zhì)高尚的偉人在絕對的闃寂中天亡了,如彗星之一閃,曇花之一現(xiàn)。如果沒有季先生的這篇文章,章用這個名字將永遠(yuǎn)寂寥后世了。平庸的人們,包括我在內(nèi),應(yīng)該清醒地看到自身的“渺小”,因為太多本來應(yīng)該偉大的人離開了此處,此處或許才有了我們的位置。《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是近年來季先生發(fā)表的最重要的散文,情感至深,自不待言,可貴的是季羨林先生以四兩撥千斤的語言力量,把一場全國性的嗡嗡營營的批判運(yùn)動推倒。然而季羨林先生文字平和,沒有怒目金剛式的詛罵,正《老子》書所謂“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這正是爐火純青的文風(fēng),諺云百煉鋼成繞指柔,季先生有之矣。

  季先生的散文中經(jīng)常包容著對宇宙和生命的描述與探詢,其中《老貓》一篇最膾炙人口。生命本質(zhì)上是畏生怖死的,尤其是智慧發(fā)展到人類更是如此,然而對自然的死亡,即所謂“壽終正寢”,有不少生命卻視死如歸。季羨林先生的寵物老貓咪咪珍惜自己和季老的友情,它懂得,普天之下只有這位山東老人愛憐它、呵護(hù)它,不嫌棄它的氣味。季羨林先生在北大以愛貓著稱,所幸有他屋前一塘荷花的清香沖淡貓們的氣味。在咪咪彌留的那幾天里,它的表現(xiàn)凄惻動人,它一步三回首地依戀這國中最偉大的書屋畢竟它遠(yuǎn)去了,消失了,再也找不到它的蹤影。咪咪的幸運(yùn)是愛護(hù)它的、原諒它一切過錯(包括在文稿上撒尿)的竟是當(dāng)代中國偉大的人文學(xué)者季羨林;而且為了它的死,季老說“今天回想起來,我內(nèi)心里還顫抖不止”。我想,即使是宗教徒,只有像薩埵那太子那樣才會舍身飼虎,而季羨林先生在生活中卻真正做到對任何微小生靈的慈愛,這一點卻又很像尼采。當(dāng)尼采看到一個馬夫在雨中鞭笞他衰老無力的老馬時,尼采會奔向駑馬,抱著它大哭,喊著“我受苦受難的兄弟”。啊,天才和圣哲的心靈都有極其敏感而脆弱的一面,這一面呵護(hù)著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比宗教徒更加虔誠而質(zhì)樸,而他們也可能都有另一面,卻是無比的堅強(qiáng),甚至不相信上帝的存在。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講到:“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季羨林,天真,所以“所見者真”;淵博,所以“所知者深”。這在他的散文中最能體現(xiàn)。王國維又說:“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為此,他舉出的兩個例子,他們的地位和處境,與季羨林是完全不同的:其一,李后主“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其二,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人中原,未染漢人風(fēng)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然而季羨林先生與他們完全相同的是閱世淺、性情真,我們大體上可以借用王國維的話來形容季羨林;生于書齋之中、長于芙蕖之側(cè),是季先生為校長所短處,亦即為學(xué)者、散文家所長處。這是季先生散文動人的心靈上的原因。季先生散文既是文,那就離不開文字上的原因,前面提到的是季先生的文章無縱橫氣、無市井氣、無腐儒氣,而在文字上他本能拒絕“纖云弄巧”。為文最忌“語語微妙”,因為“語語微妙,便不微妙”。季先生寫文章的確是以大樸無華為其追逐的,這并不意味著季先生不會華彩鋪陳,偶然在文中描寫風(fēng)物、色彩,幾乎令人驚訝其為印象派大師莫奈者流,今試錄一段:“黃昏真像一首詩、一支歌、一篇童話;像一片月明樓上傳來的悠揚(yáng)的笛聲,一聲繚繞在長空里亮唳的鶴鳴;像陳了幾十年的紹酒;像一切美到說不出的東西。說不出來,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會;意會之不足,只能贊嘆。”——這就是季羨林論述真名士俞平伯讀詩時“好!好!好!就是好!”的情態(tài),可見笛之悠揚(yáng)、鶴之嘹唳、酒之醇芳,都不足以描述季先生對黃昏的感受,這是何等精彩的一曲《黃昏頌》,或許只有斯特勞斯的音樂可以和這段文字比美。其實這種煒嘩的章句,在季先生早年的散文中是累見不鮮的,然而在他老境來臨,識盡愁滋味之后,他的文章正所謂“庾信文章老更成”;他漸漸趨向內(nèi)心的獨(dú)白,文省而理周,而這些獨(dú)白似乎為的是自己的心靈,殊不知這心靈是如此純凈、了無渣滓,一切從這樣的心靈里流瀉出來的文章,都足以令人泣下。

  文如其人,用在季羨林先生身上至為確切,一個看盡繁華、擁有輝煌、聲名顯赫的學(xué)界泰斗,他的生活竟是如此的澹泊。如果季先生需要,韓國的三輛豪華轎車立刻會開到他的門前,是友人們?yōu)榫粗厮I(xiàn)上的禮品,季先生婉謝之。他的客廳里有為紀(jì)念北大一百年校慶由外事處或校辦下放的不成套的沙發(fā),由李大姐罩以布料,以求統(tǒng)一。季先生“死不改悔”(季先生自評語)地穿著那洗褪了顏色的布中山裝,這是他惟一的一套禮服,冬天戴上形象略呈滑稽的舊帽,可是我們看著這樣的形象不會笑,只想流淚。一個如此偉大的學(xué)者自奉之薄是人們難以置信的,他的省儉樽節(jié)來源于大地和母親。他是農(nóng)民的兒子,他有一位勤劬謙卑的偉大的母親,他身心的美質(zhì),有著我們民族最優(yōu)秀的遺傳基因。今天的季先生聲名之隆,他可以享盡人間的豪華,然而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他把成百萬、成千萬的捐款奉獻(xiàn)給了社會,他卻在夜晚關(guān)去所有耗電的燈泡,在書齋里一燈瑩然。這時的季羨林湛然虛空,心如秋月,他已習(xí)慣了這種一車孤寂、千里迢迢的學(xué)林驅(qū)策;他不善應(yīng)對的性格最快樂的是遠(yuǎn)離繁華境、是非鄉(xiāng),書齋和荷塘是季羨林先生的凈土。

  三十年前,我看吳雪先生導(dǎo)演的話劇《沙恭達(dá)羅》在青年藝術(shù)劇院上演,主角是美奐端莊的林麗芳。我還記得當(dāng)吳雪先生化裝為一位婆羅門瀟灑地來到臺上,那段優(yōu)美的獨(dú)白引出了臺后一陣爽朗的馬鈴聲,彎弓射獵的國王豆扇陀上臺。也還記得他詩一般的語言,傾訴自己對沙恭達(dá)羅的愛情。今天,當(dāng)我知道這譯文的作者是季羨林先生的時候,我深為印度古賢迦梨陀娑慶幸,因為他有這樣一位東方的淵博的異代知己。

  記得蘇曼殊大師曾為沙恭達(dá)羅吟詩一首:

春華瑰麗,亦揚(yáng)其芬。
秋實盈衍,亦蘊(yùn)其珍。
莽莽天宇,恢恢地輪。
彼美一人,沙恭達(dá)倫。

  這首詩難道不正是描述的季羨林嗎?在中國古代,君子和美人是同義詞。我們深深祝福季羨林先生天假永年,使我們可以常享春華的芳香、秋實的甘美,謹(jǐn)深禱。

2000年歲云暮矣于北京抱沖齋

由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信丰县| 丰顺县| 禹州市| 新蔡县| 泾源县| 阳江市| 连江县| 莱西市| 大理市| 宜宾县| 龙岩市| 竹山县| 梅州市| 顺义区| 筠连县| 万年县| 招远市| 博爱县| 合水县| 诸城市| 略阳县| 利辛县| 永嘉县| 德阳市| 广元市| 邵武市| 炉霍县| 法库县| 通州区| 久治县| 甘孜县| 正安县| 紫云| 舒兰市| 韩城市| 永安市| 新丰县| 曲麻莱县| 北辰区|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