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熹年,著名建筑歷史學家、文物鑒定專家,啟功先生的私淑弟子。祖籍四川省江安縣,1933年1月生于北京。195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系。現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技術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兼職教授。
五六十年代先后為梁思成、劉敦楨二教授助手,協助他們進行中國近代和古代建筑史研究。以后重點研究中國古代城市和宮殿、壇廟等大建筑群的規劃設計思想、手法及單體建筑的設計規律,初步揭示出中國古代城市以宮城、里坊為模數,大建筑群以主院落為模數,單體建筑以所用材和柱高為模數的一系列用基本模數和擴大模數控制規劃尺度和建筑比例的設計方法。同時發現宮殿壇廟等大型建筑群規劃時用標準方格網控制,并把主體置于幾何中心的布置手法。為補中國史料之不足,又研究日本9世紀以前建筑,找出其中所含蘊的中國南北朝隋唐時建筑設計中運用模數的規律。這些研究證明,至遲自南北朝起,就存在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利用模數進行規劃和建筑設計的體系,沿用千余年,在當時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實用性。此外還利用已掌握的模數規律,對西周、戰國、唐、宋、金、元一系列建筑進行復原研究,力求達到科學地探索已不存在的重要古建筑以補充史料空白之目的。發表論文近三十篇,收入《傅熹年建筑史論文集》。完成了五卷本《中國古代建筑史》的第二卷《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史》和《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筑群布局和建筑設計方法研究》的撰寫,均已出版。
業余從事古籍版本目錄學、古代玉雕藝術和中國古代書畫史研究。自1983年起參加全國書畫鑒定組,鑒定全國各博物館所藏古代書畫。主編了《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中的《北宋繪畫》、《南宋繪畫》和《元代繪畫》三卷。關于古代書畫鑒定的重要論文有:《淺談做書畫鑒定工作的體會》、《關于展子虔〈游春圖〉年代的探討》、《元人繪〈百尺梧桐軒圖〉研究》等,文章集有《傅熹年書畫鑒定集》(河南美術出版社)。
相關發表文章
一、論文
優秀的古典建筑之一——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建筑學報》1957年01期)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北宋建筑(《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年02期)
福建的幾座宋代建筑及其與日本鎌倉“大佛樣”建筑的關系(《建筑學報》1981年04期)
中國古代住宅建筑發展概論(與劉致平合撰,《華中建筑》1984年03、04期,1985年01—04期)
隋唐長安洛陽城規劃手法的探討(《文物》1995年03期)
淺談做書畫鑒定工作的體會(《文物》1996年11期)
記顧鐵符先生復原的馬王堆三號墓帛書中的小城圖(《文物》1996年06期)
中國古代的建筑畫(《文物》1998年03期)
對含元殿遺址及原狀的再探討(《文物》1998年04期)
中國古代院落布置手法初探(《文物》1999年03期)
試論唐至明代官式建筑發展的脈絡及其與地方傳統的關系(《文物》1999年10期)
中國古代建筑外觀設計手法初探(《文物》2001年01期)
中國歷史建筑遺產保護面面觀(《小城鎮建設》2002年08期)
關于唐宋時期建筑物平面尺度用“分”還是用尺來表示的問題(《古建園林技術》2004年03期)
二、書評
弘揚華夏古建筑文化的鴻篇巨制——《中國古建筑大系》評介(《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04期)
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與書畫藝術的完美結合——慶祝啟功先生書畫集出版(《中國文物報》2001年12月12日)
推動典藏圖書之風——《中國藏書通史》評介(《中國新聞出版報》2001年5月16日)
三、序言
《晉東南古建筑考察記》序(《建筑學報》2005年06期)
四、雜文
記先祖藏園老人與北京圖書館的淵源(《國家圖書館學刊》1997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