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國學網首頁學人部海外漢學
 
 
漢學叢談
漢 學(Sinology)
 

  

  國外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哲學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天文地理、工藝科技等各種學問的綜合性學科。又稱中國學。

  研究對象  從漢學發展的歷史和研究成果看,其研究對象不僅僅是中國漢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實際上是研究包括中國少數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整個中國的學問。由于漢民族是中國的主體,而且漢學最初發軔于漢語文領域,因而學術界一直將漢學的名稱沿用下來。也有學者用中國學來稱呼傳統的漢學。

  漢學以整個中國為研究對象,其研究范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漢學包括了中國的社會科學和部分自然科學;狹義的漢學只涉及哲學、宗教、歷史、語言文字等部分社會科學,諸如傳統的版本、目錄、校勘、音韻、訓詁、考證等。從課題方面看,漢學已涉及中國社會生活中已經發生和將有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態,從學科體系看,漢學已經囊括了中國已經建立起來的所有知識形態。

  學科歷史  漢學的產生發展,同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有聯系,又與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的普遍發展相關聯。一般認為,漢學萌芽于16~17世紀來華傳教的教士的著述中。400余年里,漢學經歷了發軔期、確立期、發展期和繁榮期4個階段。

  發軔期(16世紀末~17世紀末) 西方對于中國的了解早在古希臘就已開始。但西方對中國的研究則始于16世紀末。第一本專門講述中國的書是1585年在羅馬出版的《中華大帝國史》(門薩多著)。該書出版后,立即被譯成多種文字。有影響的早期著作還有《中華帝國志》、《中國改朝及中國基督教現狀》、《中國度量衡考》等。這些著作大多出自教士之手,對中國的研究流于表面,缺乏系統性。

  確立期(18世紀初~19世紀初) 18世紀初清王朝和羅馬教皇有“儀禮”之爭,刺激西方各派傳教士對中國禮俗和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法王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科學院派來的優秀傳教士,擬定了具體而系統的中國研究項目:中國的天文學和地理學史;中國古今通史;漢字的起源;中國的動植物和醫學等自然科學史;中國各門藝術的歷史;中國現狀,國家治安、政局和習俗,礦產和物產等。其結果出現了一批漢學成果:《中國儀禮論》(李明)、《韃靼史》(劉應)、《書經以前之時代與中國神話之關系》(馬約瑟)、《中國通史》(馮秉正)、《 成吉思汗及蒙古史 》(宋君榮)、《大唐史綱》(宋君榮)。而作為18世紀漢學雙璧的是杜赫德編著的《中華帝國史全志》(共4卷)、當時北京教士研究中國成果匯集《中國雜纂》(共16冊)。在18世紀法國教士漢學成果的基礎上,19世紀初出現了法國雷慕沙(1788~1832)和德國克拉勃羅德(1788~1830)兩位博學多才的漢學大師。他們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國歷史、語言、文學、宗教、地理學等眾多領域。兩人于1818年聯合發起成立亞洲協會,發行期刊《亞洲學報》,主要刊發漢學研究成果。隨后英國皇家亞洲學會成立(1823),刊《皇家亞洲學會會報》。以此為標志,漢學作為一門學科正式確立。

  發展期(19世紀中后期) 這一時期正是西方試圖將中國殖民化,與中國政府發生政治、軍事沖突的時期。西方各國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研究,改變了法國壟斷漢學的局面。英國、荷蘭、德國、瑞典、奧地利、俄國都有一批卓有成績的漢學家:法國繼雷慕沙之后有儒蓮、畢甌、巴參,荷蘭有霍夫門、施古德,德國有奚伯爾特、曉特、甲柏連,英國有理雅格、畢爾、衛烈亞力,俄國有薩哈諾夫、帕底雷阿斯、白萊脫胥乃德、伊凡諾夫斯基,瑞典有多桑,匈牙利有喬瑪等。他們的研究成果涉及中國社會和文化的各個方面。其中施古德最早研究中國天文學,曉特的中國邊疆民族研究仍有價值,畢爾開中國佛教文獻學的先河,喬瑪成為公認的藏學創始人。這一時期的另一特點是不少漢學家集中畢生精力翻譯中國古代典籍,譯文水平較前有大幅度提高。如牛津大學首任漢語教授理雅格以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力求準確地翻譯了《論語》、《大學》、《中庸》、《書經》、《詩經》、《孟子》、《春秋左傳》、《易經》、《孝經》、《道德經》和《離騷》,成為漢籍西譯大家。

  繁榮期(20世紀) 20世紀近百年的漢學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20世紀初期,甘肅敦煌石窟藏經洞被發現,其中保存大量古代漢文、藏文、蒙古文和其他文字的寫本卷子及文物。西方一些漢學家來到敦煌考察,并掠走大批文物文獻。這批珍貴的文物文獻令漢學界震驚。以此為契機,促進漢學研究的新發展。西方一些大學紛紛設立漢學課程,成立專門的漢學研究機構,出版專門的漢學研究期刊。如法國巴黎大學高等中國研究所、荷蘭漢學研究會、萊頓大學中國研究所、法蘭克福中國學院、美國中國研究所、美國中國學會、美國漢學促進委員會、日本支那學社、日本中國研究所、日本中國學會,前蘇聯中國學家協會等。此外還有藏學和敦煌學的一些專門組織、機構,這些漢學機構或團體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專門漢學雜志。還有研究東方或亞洲的學術刊物也是發表漢學成果的重要陣地。

  美國和日本漢學研究在20世紀后來居上是漢學繁榮的突出表現。它們的漢學研究雖然晚于英、法、德等國,但在20世紀以各自的優勢令漢學界矚目。美國以其雄厚的國力廣集中國文物資料,網羅漢學精英,形成超過歐洲的陣容。日本以其與中國文化同源和鄰邦的條件,由傳統的朱子學到20世紀初的支那學,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中國學,形成獨具特色的研究風格和學科體系。雖然美國和日本的中國研究有其政治目的,但客觀上促進了漢學的發展。

  20世紀上半期,法國有沙畹、伯希和,英國有翟理斯、斯坦因;德國有米勒、哥隆維德,美國有夏德、勞佛爾,日本有和田清等一大批漢學大家。他們以中國考古,敦煌、吐魯番研究帶動中國研究的深入。20世紀后半期,各國都形成自己的漢學學派。將馬克思主義、西方現代人類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語言學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研究,出現一大批優秀成果。德國福蘭閣及其兒子福吾康關于中國古代史的著作,瑞典高本漢的《 中國音韻學研究 》、英國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美國衛特夫的《中國經濟與社會》、法國戴密微的《吐番僧諍記》、日本佐藤長的《古代西藏史研究》等都是精湛的漢學論著。漢學研究的國際性合作交流,華人入籍西方從事漢學研究等,都是促進20世紀漢學發展、繁榮的重要因素。


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808
北京國學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本溪| 昆山市| 高淳县| 咸丰县| 洪雅县| 玉门市| 资中县| 观塘区| 洛川县| 郁南县| 清原| 武宁县| 铁岭县| 犍为县| 大名县| 临洮县| 文水县| 嘉善县| 苏尼特左旗| SHOW| 涡阳县| 兰考县| 上杭县| 胶南市| 延吉市| 东辽县| 安陆市| 泰宁县| 鲁甸县| 孟州市| 长汀县| 上林县| 仁寿县| 开封市| 泸定县| 缙云县| 姜堰市| 庆安县| 开阳县| 阳朔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