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廣锠
- 內容提要
本志站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上來考察佛教在中國演變、發展與中國化的進程,介紹中國佛教的主要構成諸元。因此,不采用傳統的按朝代進行分期的方法,而按照中國佛教發展的內在邏輯進行分期,目的是從佛教中國化的角度闡明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軌跡。本志對于民間佛教的諸種形態也比前人予以更多的關注,并把它作為與高僧佛教相比肩而存在的中國佛教的重要表現形式。佛教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既對社會的發展有過消極作用,也曾經有過積極意義。佛教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既有糟粕,又有精華。它的糟粕部分,固然應該廢棄;它的精華部分,對于中國文化的推進,對維系中國各民族的團結起過積極作用,是我們今天應該吸取或借鑒的優秀文化遺產。
- 導 言
- 第一章 傳入與歷史沿革
第一節 佛教初傳
第二節 迅猛發展
第三節 宗派分立
第四節 趨于衰落
第五節 近現代佛教
- 第二章 組織、制度與儀軌
第一節 教團的組織
第二節 僧官制度
第三節 宗教儀軌
- 第三章 典籍--佛教大藏經
第一節 漢文寫本大藏經的形成
第二節 佛藏帙號
第三節 古代佛教寺院藏書形態
第四節 漢文刻本大藏經
第五節 其他大藏經
- 第四章 人物志
第一節 佛教初傳期的高僧
第二節 迅猛發展期的高僧
第三節 宗派分立期的高僧
第四節 衰落期的高僧
第五節 近現代高僧
第六節 少數民族高僧
- 第五章 文物古跡
第一節 名 山
第二節 寺 院
第三節 石 窟
第四節 書 畫
- 第六章 中國佛教的對外傳播
第一節 對朝鮮的傳播
第二節 對日本的傳播
第三節 對東南亞國家的傳播
第四節 藏傳佛教的對外傳播
- 中國佛教大事年表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