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致忠
周少川
張木早
- 內容提要
《典籍志》以中國典籍產生、發展、興旺的歷程為經,以典籍與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學術等各方面的相互關系為緯,勾勒了中國典籍的縱橫畫面和發展軌跡。
全書共分八章。第一、二章闡釋了典籍的概念,典籍產生的時代。并透過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對典籍的影響,描述了戰國時期典籍的創作情況和初步繁榮。第三章敘述了學術傳統和學術演變對典籍創作與發展的影響,分析了各類學術文化典籍的內容特征和編纂方式,揭示各類典籍在學術傳遞系統中的地位,以及在中華文化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第四、五章,系統描述了歷代典籍載體的演變,典籍的自然形態,即文字、文字載體、載體材料、材料形狀等的發展,以及典籍生產方法的變化,特別是典籍裝幀藝術的演變。第六至八章描述了歷代公家和私人藏書家收集整理典籍的方式方法和成就,記錄了中國典籍分類體系和典籍編目傳統的發展,敘述了中國公家、私人、書院、寺觀四大典籍收藏系統的演化過程,以及典籍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政治劫難、戰爭劫難、自然劫難,將典籍聚散及編目整理的畫卷呈現了出來。
- 導 言
- 第一章 典籍與典籍的產生
第一節 典籍的概念
第二節 典籍的產生
- 第二章 百家爭鳴與典籍初興
第一節 學在官府與學在四夷
第二節 士階層的形成與百家爭鳴
第三節 戰國時期的典籍初興
- 第三章 學術文化發展與典籍迭興
第一節 獨尊儒術與經學典籍
第二節 佛教傳播與佛教典籍
第三節 道教方術與道教典籍
第四節 史學傳統與史學典籍
第五節 文學傳統與文學典籍
第六節 兵法傳統與兵家典籍
第七節 科學傳統與科技典籍
第八節 小學傳統與文字、音韻、訓詁典籍
第九節 類書傳統與類書典籍
第十節 叢書傳統與叢書典籍
- 第四章 典籍的生產材料與生產方法
第一節 典籍的生產材料
第二節 典籍的生產方法
- 第五章 典籍的裝幀藝術
第一節 典籍的版面設計
第二節 中國古代典籍的插圖版畫
第三節 中國古代典籍的裝幀形制
- 第六章 歷代典籍的收藏
第一節 歷代典籍的公家收藏
第二節 典籍的書院和寺觀收藏
第三節 典籍的私家收藏
- 第七章 歷代典籍的整理、編目和分類
第一節 歷代典籍的整理
第二節 歷代典籍的目錄編制
第三節 典籍分類的發展與演變
- 第八章 典籍的流散
第一節 典籍的政治劫難
第二節 典籍的戰爭劫難
第三節 典籍的自然災難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