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敦建
殷嘯虎 王志強
- 內容提要
本志介紹的是中國古代的法律文化。中國古代法律文化是世界法律文化遺產的瑰寶之一,源遠流長,獨立發展,特征鮮明,和印度法系、羅馬法系、伊斯蘭法系、普通法系并列為世界著名的五大法系,在歷史上曾對東亞地區法律的發展發生過重大影響。
中國古代的法律體系以國家正式頒布的成文法典為主體,以各朝各代增補的單行法規為補充,并輔之以各類行政法規,組成了一個主次分明、簡約實用的完整體系。本志介紹了這個體系的形成過程,著重說明了中國法律起源過程的特征。
中國古代法律以法典化而著稱,每個朝代都制訂了完備的法典,而且這些法典的發展一脈相承,具有明顯的連續性,從不因改朝換代而被打斷。本書歸納總結了從戰國時期的《法經》到清朝《大清律例》,以刑法為主體的律典的演變過程,簡介了各朝代法典的基本特點,介紹了以行政法為主體的令典的發展。
“家國一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點,以家族倫理為核心的“禮教”在漢以后就一直是各代法律的指導原則,強調“親親”、“尊尊”的家族法、婚姻法及繼承法在古代法律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此,本書作了充分敘述。
刑法在古代法律中占有頭等重要的意義。本書按照基本原則與通例、刑罰、主要罪名的順序介紹古代刑法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嚴格按照行為人的社會身份和血緣關系定罪量刑,是中國古代刑法的基本原則;古代刑法有區分故意和過失、首犯和從犯、老小寬宥、同居相隱、自首減免等諸多的通例,以及“十惡”、“八議”、“五刑”等頗具特色的制度,本書對此都作了相當詳盡的解說。
本書的另一重要特點,是對古代民法進行了相當深入的探索,歸納了古代民法的一些基本原則,按照人之法、債之法、物權法的分類分別作了介紹。
此外,本書對古代的司法及執法情況、對民國時期的法律也作了介紹,對“六法全書”的體系及幾個主要的法典作了說明。
- 導 言
- 第一章 中華法系發展概況
第一節 習慣法為主的時代
第二節 成文法公布的時代
第三節 成文法典為主體的時代
- 第二章 一脈相承的法典
第一節 律典的發展
第二節 令典的發展
第三節 典章的匯編
- 第三章 親親及尊尊--親族婚姻制度
第一節 親族關系
第二節 家庭制度
第三節 婚姻制度
第四節 繼承法
- 第四章 威懾與預防--刑法的發展
第一節 刑法的基本原則及其主要適用通例
第二節 刑罰制度的演變
第三節 刑法中的主要罪名
- 第五章 有度與均衡--民法的發展
第一節 古代民事立法的若干原則
第二節 人之法
第三節 債之法
第四節 物權法
- 第六章 集中與省事--司法制度的演變
第一節 頭重腳輕的司法審判機構
第二節 訴訟制度
第三節 審判制度
第四節 其他制度
- 第七章 解體與駁雜--近代法律變遷
第一節 近代法律開端
第二節 “立憲”與“憲政”進程
第三節 民國時期的“六法全書”體系
第四節 民國時期的司法制度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