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俊
《中國數學史大系》終于問世了。這是中國數學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大系》自上古至清末,全書共計10卷,400余萬字,是一部全面論述中國傳統數學歷史發展的巨著。
為什么要編寫這么大一部中國數學史呢?
中國傳統數學源遠流長,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體系與發展途徑。它持續不斷,長期發達,成就輝煌,呈現出鮮明的“東方數學”色彩,對于世界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有著深遠的影響。一些西方學者由于持有“歐洲文化中心論”的偏見,錯誤地認為中國古代數學是受西方數學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而實際上,從遠古以至宋、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一直是世界數學發展的主流。光是歷代的數學著作就有2000種以上,無論是北周甄鸞的《五曹算經》、漢代的《九章算術》,或金元之際李冶的《測圓海境》,還是明代程大位的《算法統宗》、清代梅文晁的《勿庵歷算全書》等等,這些數學成就的創造者無一不是炎黃子孫;這些輝煌的數學成果無一不是中國勞動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的重要表征。
明代由于政治社會等種種原因,特別如明末徐光啟所指出的那樣,一方面“名理之儒,土苴天下之實事”,另一方面“妖妄之術,謬言數有神理”,致使中國傳統數學瀕于滅絕,以后全為西方歐幾里得傳統所凌替以至壟斷,雖然康乾之世曾有一度重視,但僅止于發掘闡釋古籍而已,循至今20世紀中葉,李儼、錢寶琮先生撰寫中國數學史專門著作進行介紹,使中國古算得以不絕如縷。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興起研究中國傳統數學的高潮,論著迭出,僅就對《九章算術》與注者劉徽的各種形式的專著,就在十種以上。其他方面論著之多,更難以統計。這些研究使中國傳統數學的固有特色,如構造性、機械化以及離散型的算法形式等,與西方歐幾里得傳統迥然異趣,得以貽然在目,甚至國外數學史家,也表示了對中國古算的濃厚興趣,李約瑟的中國科技史巨著固不待論,此外還醞釀了《九章算術》與劉徽注的英文與法文編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九章算術》劉徽注中關于陽馬術的一段術文,過去認為有脫漏舛誤而難以理解。丹麥的Wagner先生卻給予了正確的解釋,使中國古算中的一段輝煌成就,得以大白于世。雖然如此,目前國內大部分群眾對中國數學的成就和發展情況了解仍嫌不足,已有的同類書籍卻往往偏于某一側面,不能滿足現在教學、科研或其他方面的需求。已有的工作與我國的發展形勢還不大相稱,國際學術界也有較強烈的要求,期望有大型的中國數學史問世!洞笙怠返牟邉澗壠,可謂來自對這些客觀形勢的分析與判斷。1984年間,北京師范大學的白尚恕教授、杭州大學的沈康身教授、,內蒙古師范大學的李迪教授、西北大學的李繼閔教授這四位中國數學史的專家學者,倡議繕寫一部全面論述中國傳統數學歷史發展的巨著。在他們的倡議與領導之下,有不少中算史的專家學者參與了寫作,規模之宏,在國內外還從未見過,可謂首創。不幸的是,在寫作過程中,李繼閔教授、白尚恕教授先后去世。這影響了編寫進程,《大系》的寫作不得不一再延期,原來的計劃也作了某些局部修改。所幸賴寫作者的積極工作,以及北師大出版社的高度熱情,《大系》到今天已全部出齊。
數千年的中國數學發展,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大批有價值的史料,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大系》的編寫者們努力地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相信他們的探索,將進一步引起大家對這些問題的關注與研究 中國數學與西方數學相比較,有哪些優點,哪些缺點 中國數學具有哪些特點 中國數學曾經有過繁榮時期,而且持續的時間較長,后來為什么落后于西方,甚至落后于東鄰日本 中國傳統數學在世界數學史上占什么地位 產生過什么影響 現在還有影響嗎
《中國數學史大系》 全10卷 吳文俊 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