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風流魏晉來
何明昕 《中華讀書報》2007年11月29日
魏晉名士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一種很獨特的文化現象,一千多年后仍散發異彩。最近出版的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寧稼雨的《魏晉名士風流》一書,從不同方面勾勒出魏晉名士們的精神風貌,對魏晉名士風流的狀況做了客觀而真實的描述,展現了他們獨特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寧稼雨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陸續發表和出版了若干有關魏晉名士的論文和著作,如《魏晉風度》、《世說新語與中古文化》等,但大多涉及一些細致的考證和深奧的學理。此次就此話題再次開筆,則是用深入淺出的筆觸,為讀者描述出魏晉名士們的社會生活和生活情趣,展現了他們的人格魅力和值得驕傲的貢獻;也展現了他們個性的才情之美,玄味的氣質之美和超人的儀容之美。
在很多人看來,魏晉名士風度是一種真正的名士風范,從何晏、王弼到竹林七賢,從王導、謝安到王羲之、張翰,莫不是清峻通脫而又“風流自賞”,為后人所景仰。而風流名士們蔑視禮法,狂放不羈,富于個性,更成為人們對那個時代最為深刻的記憶。如“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唯酒是務,經常縱酒佯狂,有時還于屋中一絲不掛,人家見了難免要批評他,他卻說:“我把天地當做房屋,把房屋當做衣褲,諸位為什么要跑到我的褲襠里來呢?”又如王徽之“雪夜訪戴”,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徽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魏晉名士們強調精神自由。他們在飲酒中逃避現實,及時行樂;他們對服藥趨之若鶩;他們追求寬衣大袖的魅力,他們迷戀麈尾的風采;他們在圍棋、樗蒲等休閑活動中展示競爭意識和個性人格精神;他們談玄論道,得意忘象;他們仕隱兼修,“食甘旨,服輕暖”,不做天仙做地仙。正所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魏晉風度成為當時人們的一種審美理想。
有人說,魏晉風度是玄心、洞見,是妙賞、深情,是越名教而任自然;是服藥煉丹,飲酒任氣,高談老莊,仕隱兼修。而服藥、飲酒、美姿容和談玄論道、游山玩水則成了這種風度的外在延伸。也有人說,魏晉名士放浪形骸,放達出格,清談誤國。但魏晉風度似乎總在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中國的文化血脈之中,并深深影響著后世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