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導
論
上篇 蘇軾的哲學觀
第一章《東坡易傳》中的哲學觀
第一節(jié) 宋學與蜀學概說
第二節(jié)《東坡易傳》的宇宙生成論
第三節(jié)《東坡易傳》的存在論
第四節(jié)《東坡易傳》的情本論
第五節(jié)《東坡易傳》的經(jīng)世論
第二章 蘇軾儒學思想中的哲學觀
第一節(jié) 蘇軾的人性論
第二節(jié) 蘇軾的《中庸》論
第三節(jié) 蘇軾的仁德禮法論
第三章 蘇軾莊禪思想中的哲學觀
第一節(jié) 蘇軾的莊學思想與其道論
第二節(jié) 蘇軾莊學思想中的自然觀與生命觀
第三節(jié) 蘇軾的禪學思想與其哲學觀
。ㄒ唬┨K軾與佛門弟子的交往
(二)蘇軾對待佛教的詆斥態(tài)度
(三)佛學對蘇軾的影響以及蘇軾的佛學思想
第四章 蘇軾的生命實踐與他的哲學觀
第一節(jié) 黃州時期:“自由人格”
一、“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機”——對待佛老及心靈的態(tài)度
二、超越與執(zhí)著——對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
三、“散人耶?拘人耶?”——對傳統(tǒng)人格的超越
第二節(jié) 嶺海時期:“審美人格”
一、“身世永相忘”——對既往生活的反思
二、“思我無所思”——人生的審美化
三、“吾生本無待”——生命的意義在于過程
第三節(jié) 蘇軾生命實踐的哲學文化意蘊
一、“也無風雨也無晴”——構建精神家園
二、“也知造物有深意”——蘇軾文化人格必然性
第五章 蘇軾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他的哲學觀和文藝觀
第一節(jié) 中唐至北宋的審美嬗變與蘇軾文學創(chuàng)作的意義
第二節(jié) 蘇軾“為詞立法”的歷史文化動因
第三節(jié) 蘇軾的山水詩與蘇軾的哲理化人格
下篇 蘇軾的文藝觀
第六章 蘇軾的文藝本原論
第一節(jié)“不能不為之’的心靈本原論
第二節(jié)“無不盡意”的審美本體論
第三節(jié)“詩是窮人物”的文藝本質論
第四節(jié) 蘇軾、朱熹文藝本原論之比較
第七章 蘇軾的創(chuàng)作論
第一節(jié)“身與竹化”、“合于天造,厭于人意”:藝術創(chuàng)作的本體論
第二節(jié)“沖口而出”和“隨物賦形”的創(chuàng)作方法論
第三節(jié)“有道有藝”、“辭達”:藝術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論
第四節(jié) 蘇軾、朱熹的文藝創(chuàng)作論之比較
第八章 蘇軾的藝術風格論
第一節(jié)“自然”:蘇軾的風格美學
第二節(jié)“平淡”:蘇軾的審美追求
第三節(jié)“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蘇軾的藝術精神論
第四節(ji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蘇軾的意境論
第五節(jié) 蘇軾、朱熹藝術風格論之比較
第九章 蘇軾的鑒賞批評論
第一節(jié)“寓意于物”:蘇軾的審美鑒賞論
第二節(jié) 蘇軾的鑒賞批評實踐論析
第三節(jié)“詩須要有為而作”的儒學批評論
第四節(jié) 蘇軾、朱熹的鑒賞批評論之比較
結束語
Abstract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