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1年1月第1版
定價:25.00元
ISBN 7-01-003225-4/K·638
|
|
目 錄
引言
第一章 故鄉、家世、少年時代(1895-1912)
一、故鄉七房橋
二、七歲入私塾
三、新式小學教育
四、"為錢氏家族保留幾顆讀書種子"
五、常州府中學堂
六、"負笈金陵"
七、想入北大
第二章 鄉教十年(1912-1922)
一、"年十八,抗顏為人師"
二、往來蕩口、梅村間
三、后宅小學的教育實驗
四、"在摸黑中漸逢光明"
第三章 執教中學(1922-1930)
一、受聘集美
二、無錫三師
三、蘇州省立中學的國文首席
四、《國學概論》
五、早年的墨學研究
六、"妻孥哭未已,兄死方余慟"
七、"君似不宜長在中學中教國文"
八、初見胡適
第四章 燕京大學(1930-1931)
一、北上燕大
二、破京古門戶的《劉向歆父子年譜》
三、"體大思精"的《先秦諸子系年》
第五章 北大七年(上)(1931-1937)
一、任教北大
二、"北大上課,幾如登辯論場"
三、樂游于北平書海
四、關于老子其人其書的討論
五、古史地理的研究
第六章 北大七年(下)(1931-1937)
一、清代學術史研究的力作--《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二、"疑非破信,乃立信"--錢穆與顧頡剛的《古史辨》
三、北平八年的師友交往
第七章 流傳西南(上)(1937-1945)
一、南下
二、在南岳
三、西南聯大
四、貫能古今的通史著作--《國史大綱》
五、"以記誦考訂派之功夫,而達宣傳革新派之目的"--錢穆對近現代史學流派的評析
第八章 流傳西南(下)(1937-1945)
一、主持齊魯國學研究所
二、為《思想與時代》雜志撰稿
三、講學名地與治學經驗談
四、書生議政
第九章 往返昆明、無錫間(1946-1949)
一、告別北大
二、昆明五華書院
三、東歸無錫
四、《湖上閑思錄》與《莊子纂箋》
五、南走香港
第十章 新亞辦學(1949-1967)
一、創辦新亞書院
二、講學耶魯
三、文化學理論的構建
四、中國傳統政治非專制論--錢穆對中國傳統政治的理解
五、碩果累累的學術著作
第十一章 定居臺灣(上)(1967-1990)
一、在臺定居
二、歸宗朱子
三、關于《壇經》作者的爭論
四、《史學導言》與《中國歷史研究法》--錢穆的史學理論與治史方法
第十二章 定居臺灣(中)(1967--1990)
一、關于中西文化的比較
二、對中國文化道德精神的張揚
三、承繼傳統與文化創新
第十三章 定居臺灣(下)(1967-1990)
一、居臺時期的學術活動與著述
二、告別杏壇
三、情系兩岸
四、"最后一位大師"
附錄: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