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數:2401-5400 |
|
ISBN 7-301-00891-0/I |
|
定價:5.95元 |
|
|
目 錄
緒論
第一節 六朝美學形成的歷史前提
第二節 六朝美學產生的時代、文化背景
第三節 六朝美學的基本范疇
第一章 人物品評與審美
第一節 “詩人之賦麗以則”--漢代的人物品鑒及其審美觀念
第二節 “推誠心不為虛美”--曹魏的人物品評和人格美觀念
第三節 “文以氣為主”--曹崇尚個性才思的“文氣說”
一 “文氣”的來源及其內涵
二 “文氣”與風力
三 “文氣說”與批評論
四 “文氣”與人生問題
第四節 “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魏晉崇尚風神的人格美理想
第五節 “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魏晉“傳神寫照”的藝術美學
一 嵇康愉神寫心的音樂美學
二 顧愷之“傳神寫照”的繪畫美學
第六節 “辨彰清濁,掎摭利病”--人物品鑒與文藝品評
第二章 “有無之辨”與審美
第一節 “有之為有,恃無而生”--“有無之辨”與漢魏六朝美學思潮的演變
第二節 “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山水賞會中的本體論審美觀
第三節 “人文之元,肇自太極”--藝術理論中的本體論審美觀
一 文學理論領域
二 音樂理論領域
三 繪畫理論領域
四 書法理論領域
第四節 “言有盡而意無窮”--“言意之辨”與審美
一 “言意之辨”的由來與發展
二 “言意之辨”對審美理論的影響
三 “言意之辨”與意象理論
第五節 “敷理以舉統”--崇本舉末的美學方法論
第三章 自然之道與審美
第一節 “天地任自然”--“自然說”的發展及其與美學的交融
第二節 “越名教而任自然”--崇尚自然的人格美觀念
第三節 “自然英旨,罕值其人”--以清真自然為美的藝術情趣
第四節 “澗曲湍回,自然之趣也”--崇尚自然的創作構思理論
第四章 佛教與審美
第一節 “見佛神悟,即得道矣”--佛教的審美境界論與修養論
第二節 “神也者,圓應無生”--佛教美學觀中的形神論
第三節 “神道無方,觸象而寄”--佛教的造像理論
第五章 情感與審美
第一節 “人當道情”--文學情感觀念的演進
第二節 “窮者欲達其言”--文學情感論的個體意識
第三節 “詩緣情而綺靡”--文學情感的表現論
第六章 審美創作與審美鑒賞
第一節 “陶鈞文思,貴在虛靜”--審美創作的“虛靜說”
第二節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審美創作的“神思說”
第三節 “發引性靈,標舉興會”--審美創作的“感興說”
第四節 “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審美鑒賞的理論
第七章 審美與風格
第一節 “才性異區,文辭繁詭”--風格與作家的個性特征
第二節 “歌謠文理,與世推移”--時代風格論
第三節 “風清骨峻,篇體光華”--劉勰崇尚剛健風格的“風骨說”
第八章 形式美理論
第一節 “文本同而末異”--文體的辨析
第二節 “今之常言,有文有筆”--“文筆之辨”
第三節 “妙達此旨,始可言文”--齊梁聲律論
后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