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www.ffhyjd.com

新書介紹 :《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學術史》

 

郭延禮 著

 

《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學術史》

 

 

ISBN: 7810756206

出版社:
江西高校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12-1

定價: 35元

電話:
(010) 82389225

E-mail: servicebc@163.com

 

 內容簡介  
  記得胡適說過,“歷史家需要有兩種必不可少的能力:一是精密的功力,一是高遠的想象力。沒有精密的功力不能做搜求和評判史料的工夫;沒有高遠的想象力,不能構造歷史的系統!惫蚀,郭先生的這部《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學術史》,首先最吸引讀者的就是作者宏闊敏銳的史家眼界,亦即胡氏所言的“高遠的想象力”, 這無疑來自其對近代文學乃至近代學術的深刻體認與把握。體現在構架上就是視野開闊氣勢磅礴的大氣感,44萬字的《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學術史》體大思精:上篇“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以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發展脈絡為線索,分開創期(1919-1949)、拓展期(1950-1979)、繁盛期(1980-2000)三個階段論述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在20世紀的進展情況,準確歸納出每個階段的特點并作出了較為公允恰當的評價,系統總結了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和主要得失。下篇“學術的論爭與研究的深入”,選擇20世紀近代文學研究中有爭議、有代表性的文學流派、作家作品、文學現象、重要問題之論爭與研究的深化進行評述,顯示出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在20世紀“曲折中前進”的基本發展態勢和走向。下篇中兩位青年學者所著的兩章,對百年來梁啟超與鴛鴦蝴蝶派的研究,既是總結又時有新見,持論公正而不落俗套,尤其引人注目。
   “精密的功力”則體現在本書資料的豐富翔實。舉凡近百年來近代文學主要研究成果幾乎被盡數網羅書中,其中有些是曾經被漠視甚至湮沒的資料。作者通過對不同階段、不同背景、不同語境中研究成果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較為清晰地勾勒出中國近代文學學術發展的脈絡與走向,從而實現了作者為一代“學術”做“史”的基本目的。
   其次,真正的文學史不僅包括作家和作品,而且還應包括作品和作家不斷被闡釋的歷史。沒有作家與作品被闡釋的曲折歷程,很難算得上真正的文學史,至少不是完整的文學史。20世紀80年代開始近代文學學科建設趨于成熟,多種中國近代文學史專著相繼出版。這些文學史從不同側面揭示了近代文學的發展脈絡和變革動因。但真正從作家作品的不斷被闡釋這一獨特角度切入來審視近代文學走過的百年歷程的,惟《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學術史》堪稱首創。郭先生把唯物史觀的確立、西方文化的影響與意識形態(政治因素)的干擾作為對20世紀文學研究影響最大的三個因素,通過對近代文學作家作品在這三種因素的影響下不斷被重新闡釋的復雜微妙過程的研究,從近代文學的歷史文化背景、發展階段及其特點、文學思想及其流變、中西文化交匯及其對近代文學的影響諸方面,較為客觀地對近代文學進行了總體透視。
   中國近代文學作為歷史轉型期的文學,又處于中西文化交流和撞擊的大潮之中,其研究對象本身的這種復雜性和特殊性決定了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道路自然是既艱難曲折又精彩紛呈。新世紀伊始,《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學術史》回顧與總結20世紀以來近代文學的學術歷程,對推動21世紀的近代文學學科建設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目錄
 
 

緒論
上篇 20世紀中國近代文學文學研究的學術歷程
  第一章 控文學研究的開創期
   一 概說
   二 魯迅與中國近代文學
   三 胡適的《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及其他
   四 陳子展的《中國近代文學之變遷》和《最近三十年中國文學史》
   五 錢基博的《現代中國文學史》
   六 鄭振鐸的近代文學研究
   七 吳文祺、楊世驥、范煙橋等人的近代文學研究
  第二章 近代文學研究的的拓展期
   一 概說
   二 “近代文學”文學史概念的確立和近代文學史階段的劃分
   三 阿英與中國近代文學研究
   四 50與60年代之交大學生集體編著的文學史對近代文學的評論
   五 季鎮淮、錢仲聯、任訪秋、舒蕪、陳則光、魏紹昌等人的近代文學研究和資料建設
   六 近代文學研究的荒蕪與復蘇
  第三章 近代文學研究的繁盛期
   一 概說
   二 學術隊伍的擴大與學科意識的確立
   三 研究方向的相對集中及專門研究家的出現
   四 多種中國近代文學史的出版,標志著近代文學學科建設一次新的飛躍
下篇 學術論爭與研究的深入
  第四章 從“桐城謬種”到總結桐城派的得失
   一 桐城派“正統”地位的動搖
   二 “五四”時期對桐 城派的批判
   三 桐城派“逆流”的始末
   四 新時期對桐城派的研究
   五 嚴復、林紓并非桐城派作家
  第五章 由對林紓的批判到認同他在翻譯文學上的貢獻
   一 “五四”前林紓的翻譯活動及其與舊文化的沖突
   二 “五四”前后林紓的逆潮流而動及新文學家以地他的批判
   三 林紓逝世后學界對他的評論及其功過的反思
   ……
后記

作者介紹
郭延禮,1937年2月生,1959年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近代文學學會會長、山東省近代文學學會會長。主要研究方向:近代文學、中西文化交流與近代翻譯文學。主要著述有《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概論》、《西學與中國近代文學》等。 發表過專著《中國近代文學發展史》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芬河市| 聂荣县| 海晏县| 永宁县| 林芝县| 邵东县| 壤塘县| 宁河县| 连江县| 邵东县| 云浮市| 洛扎县| 专栏| 青铜峡市| 栾川县| 青冈县| 大庆市| 潞西市| 横山县| 井研县| 华容县| 伽师县| 揭西县| 资阳市| 射阳县| 宁明县| 大庆市| 南昌县| 奉节县| 高阳县| 永宁县| 芦山县| 昭觉县| 蓬莱市| 峡江县| 平乐县| 五原县| 莲花县| 酒泉市| 乐清市| 万州区|